– 导读 –
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瑞士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思想家,也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教育改革家。第一个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思想,创造了要素教育理论;是第一位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作为一位伟大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贫苦的教育事业。裴斯泰洛齐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其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和中心内容。
01
裴斯泰洛齐的生平
备注:裴斯泰洛齐雕像 图片来源网络
裴斯泰洛齐1746年1月12日生于瑞士苏黎世。他的祖先是意大利人,祖父是一位牧师,父亲是位外科医生兼镇政府秘书,母亲出生于农民家庭,家中有一女仆巴贝丽(Babeli)。裴斯泰洛齐有一兄一妹,在他5岁的时,父亲去世。他父亲在临终前请求奴仆巴贝丽:“请不要抛弃我的妻儿。”巴贝丽承诺众生照顾裴斯泰洛齐一家,无偿地为这个家服务了41年。女仆的这种无私奉献和忠诚的精神深深影响了裴斯泰洛齐的一生。
上了大学后,裴斯泰洛齐深受卢梭政治和教育思想的影响,卢梭“回归自然”的呼唤使他放弃了对政治的兴趣,转而寻求拯救农村、教育救民的途径。1774年底,贝斯泰洛齐把新庄示范农场改为“贫儿教养院”,他认为穷人之所以穷,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受过教育,因此,人们必须接受教育,才能消除贫穷的根源。在这里,他首次施行了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验,但后来因为经济困难,得不到儿童家长的支持,贫儿教养院被迫停办,裴斯泰洛齐的第一次教育实验失败了。
在这之后的18年里,裴斯泰洛齐专心致志于写作,写了一些关于社会问题,特别是教育问题的著作和文章,其中包括1780年发表的《隐士的黄昏》以及1781-1787年写的教育小说《林和德和葛笃德》一书。1792年,法兰西共和国因这部小说授予裴斯泰洛齐“法兰西共和国公民”的称号。
正当裴斯泰洛齐为不能实现自己救助穷人的理想而苦恼时,报效祖国的机会来了。1798年,斯坦茨的人民受到法国军队的屠杀,留下了许多孤儿,瑞士政府在斯坦茨设立了孤儿院,并且请裴斯泰洛齐主持孤儿院工作,这使得裴斯泰洛齐有了实施他第二次教育实验的机会。
裴斯泰洛齐用慈父般的爱对待孤儿们,把孤儿院办成一个大家庭,并探索适合儿童的教育方法。在此过程中,他对劳动教育的价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比以前更加坚信,只要把学校和工场联系起来,劳动教育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才能真正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不幸的是,由于战争的影响,孤儿院被用作医院而于1799年被迫关闭,裴斯泰洛齐的第二次教育实验也失败了。
离开斯坦茨后,裴斯泰洛齐来到布格多夫,开始了他的第三次教育实验。这里的老师们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空洞的教义,而裴斯泰洛齐则采用一种全新的教育方法,以自然的心理学方式去教育孩子们,注重感觉印象的教育作用,实践了他的简化教学方法和实施了他的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并撰写了《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一书。因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绩效显著,得到了当局和社会的公正评价。1804年由于政府收回校舍,布格多夫学校被迫关闭。
之后裴斯泰洛齐和其他三位教师来到了伊弗东,准备重新开始教育实验。裴斯泰洛齐在这里设立了一所规模很大的学院,叫伊弗东学院。学院开办之初,大量学生从瑞士各地涌来,各国政府也纷纷派青年来这里学习。在这里,裴斯泰洛齐的各种教学法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实验;在这所学校里,裴斯泰洛齐起着父亲和精神启迪者的作用。伊弗东学校很快就出了名,成了欧洲最著名的享誉四方的教育中心。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F.W. Froebel,1782-1852)自德国步行到伊弗东参观裴斯泰洛齐的教学法,称伊弗东学校为“教育的圣地”。伊弗东学校的表面繁荣并没有阻止被关闭的命运,由于学生和教师人数的大量增多,裴斯泰洛齐的家庭式教育方法无法实施下去,以及学校内部同事之间的争执与不和,伊弗东学校于1825年停办。此时的裴斯泰洛齐已经79岁,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新庄。
1826年,裴斯泰洛齐写下了他的最后著作《天鹅之歌》,总结了他毕生从事的教育工作。
它的基调是:生活本身就是教育。他指出:“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这是指导我在初等教育方面的一切实验的原则。”
1827年2月17日,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在家乡与世长辞。
裴斯泰洛齐的一生是非常坎坷的,他试图通过教育来拯救贫苦人民,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民教育,鞠躬尽瘁于贫苦儿童的教育事业,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活动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02
人性观是家庭教育思想的基础
备注:图片来源网络
裴斯泰洛齐认识到家庭教育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学校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裴斯泰洛齐的认识论、人性观以及宗教观是其家庭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裴斯泰洛齐认为,在儿童的培养上,应该以家庭教育为中心,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只能作为家庭教育的辅助形式。裴斯泰洛齐坚决主张应该由父母亲自教育子女,他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有教育子女的能力,并且比教师教得更好。
人性观是家庭教育思想的基础
裴斯泰洛齐关于人的学说,是以他对人性中的矛盾的深刻认识为基础的。他说:“我看到,矛盾存在于人性之中,要解释这些矛盾,只有从人性中寻找答案。”
而且,裴斯泰洛齐对人性中的矛盾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看来,人类本性中存在的那些矛盾,只对少数人可能产生像对我产生的那样巨大的影响。”经过深入的研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必须建立在人的本性的基础之上;人性具有两面性,即低级天性和高级天性;人具有三种生存状态和三重本性。
裴斯泰洛齐认为所有的人都具有两面性,裴斯泰洛齐称之为人的低级天性和高级天性。低级天性是指个人保存自己的本能和保存本性的本能,高级天性包括:
认识真理、学会爱、信神、听从良知、实现正义、提高审美能力、领悟和实现更高的价值(如善、真和公道等)、创造性地工作、自由地行动、有责任心、克服自身的利己主义、塑造共同的生活、让理智占上风、追求自身的完美。低级天性和高级天性处在活跃的互动关系之中,人性的这两个方面,从本质上看互不相同,从表现上看却是相互关联的。
裴斯泰洛齐认为,人有三种生存状态,即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道德状态。这三种状态在人的进化过程中依时间顺序展开。
自然人是为了自我生存的人,社会人是通过共同的协议而与其同胞在一起生活的人,道德人是完全撇开他的原始需要和社会义务,从自身的内在价值观看待事物的人。
基于三种生存状态,裴斯泰洛齐认为人存在着三种法则体系:“同样,也就有三种法则体系—原始人的社会人的和道德人的。
第一,原始人的法则。根据这个法则,原始人的要求通过其动物本性的直接的、单纯的需要来调节。
第二,社会人的法则。根据这个法则,社会人的要求通过承认他与他人的协议来调节。
第三,道德人的法则。根据这个法则,道德人通过事物对他的内在价值所产生的影响效果而看待一切事物。”
与人的三种生存状态相对应,裴斯泰洛齐认为人具有三重本性,即动物本性、社会本性和道德本性。裴斯泰洛齐认为在这三重本性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人的道德力量,塑造道德人。他同时指出,在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下,人是不道德或没有道德的,只有在道德状态下,才存在道德。因此,道德完全是个人的,不存在于两个人之间。
虽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造就道德人,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否定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存在价值。一方面,裴斯泰洛齐认为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是道德状态的前提和基础,他说:“没有我在儿童时代所受的欺骗,没有我在学徒期所感到的缺乏自身权利,我就会缺乏努力追求和为人忠诚的力量。没有这些,人就没有面对真理和权利的独立性。”
另一方面,裴斯泰洛认为由于实际的社会状况,也不存在纯道德人。他指出:“我不可能纯粹合乎道德的,即完全摆脱我的动物本性及我的社会关系去感觉,去思考和行动。”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能使人道德化,培养和完善人的道德素质,进而能改善社会关系,造福人类。
03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备注:图片来源网络
裴斯泰洛齐认为,学校教育要以家庭教育为蓝本,要模仿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他在1806年回忆道:“从青年时代起,我就对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影响怀有一种类似崇拜的看法。父母们在最有利情况下为教育自己的子女所能做到的一切,我的学校也应给予我的孩子们;那些优秀父母教育自己孩子们所采用的手段,我的学校也应予以采用。”
裴斯泰洛齐认为,起居室是儿童真正的教育中心,父母是儿童最好的教育者,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
父母是儿童最好的教育者
裴斯泰洛齐认为,相对于学校教师而言,父母的教育会更有效果,父母是儿童最好的老师。
他指出:“父母教育孩子能够触及孩子的心灵,而教师所说的一切没有一样能够打动孩子们的心,这是真的。”又说:“教育孩子们的关键要好好培养他们成家立业。他应当学会懂得处理和利用终生的生计和内心意志所依赖的那些东西。在我看来很清楚,父母可以比学校里的任何先生更好地教孩子们学习这些。毫无疑问,教师也给孩子们讲许许多多正确的、有用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出自教师之口绝对比不上出自正直的父亲或虔诚的母亲之口更有价值。”
他说:“比如说,教师会告诉儿童要敬畏上帝,尊敬父母,因为这些是上帝的旨意。但是,儿童几乎不理解教师说了些什么,十有八九没等回到家就给忘了。如果在家中父亲递给他牛奶和面包,母亲省下一口饭留给他吃,孩子就会感到并认识到自己应当尊敬父母,父母对他是那样慈爱。如果父亲告诉他这就是上帝的旨意,他是不会像对待教师说的那句空洞话那样轻易地把它忘掉。”
在培养儿童仁慈之心的例子时,他接着说:“同样,如果在学校里教师告诉孩子要仁慈,要像爱自己一样爱周围的人,孩子把这些话记在心里,也许思考几天,但到头来这些美妙的词句还是从他的记忆中消逝了。
但是,在家里,他看到穷邻居的妻子上门向母亲乞讨,诉说她们的苦楚、饥饿和衣不蔽体,看到她那苍白的面容,瘦弱而颤抖的身躯—不幸者的真实形象,他的心震颤了,眼泪流了下来。他满带着悲痛和忧虑,抬头看看母亲,犹如自己在挨饿。母亲给这位可怜的受难者拿吃的东西,他从这位不幸者的脸上看到了她得到的安慰和振作起来的希望。他止住了极度悲痛,收住了泪水,面带笑容地走近她。
最后,母亲拿着东西回来了,这位不幸者哽咽着表示感激,收下施舍,这又使他的眼里流出新的泪花。于是,他从这里懂得了什么叫仁慈,什么叫爱同胞。无需借助词语,通过活生生的事实,他便懂得了仁慈的含义,看到了仁慈本身,而不是学会谈论仁慈的词句。”
裴斯泰洛齐认为,家庭生活环境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最直接的场所,是儿童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所有父母都具有教育子女的能力。
04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
备注:图片来源网络
裴斯泰洛齐虽然极其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将家庭教育视为教育体系的中心,但他并没有因此就否定其他教育形式的必要性。他认为,家庭教育并非尽善尽美,因此需要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加以补充。
他在《改进教育的观点、经验和手段》一文中表达了这一观点:“人们必须承认,即使在家庭生活的优越条件下和料理得最好的家务中,教育的成果也是片面的,都缺乏整体发展一切天性的那部分知识。社会状况使父母们缺少必要的时间把自己确实了解和掌握的东西教会自己的孩子。为克服家庭局限性的消极后果,人们建立学校。
但是,人们决不能因此而期望,学校包括了对人教育的全部内容;也决不能因此而期望,学校能替代父母、客厅和家庭生活的地位,能为心灵、精神和职业教育做必须做的一切。”
裴斯泰洛齐虽然认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必不可少,但他始终坚持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只能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而不能替代家庭教育的中心地位,公共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模仿家庭教育的优点,因为家庭生活和起居室是儿童的教育中心。
他在《斯坦茨通信》中指出:“如果公共教育对人类有任何真正价值的话,它必须模仿家庭教育的优点。因为我的意见是:假如学校教育不考虑家庭生活的情况,以及一切和一个人的普通教育有关的所有其他东西,它只会导致人为地和系统地阻挠人的成长。”
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那种天然的神圣情感,教室不具备起居室的教育意义。他说:“教师的主要缺陷是没有父
母那种神圣的感情,也没有父母那种培养能力。”
裴斯泰洛齐认为,学校教育必须发展学生的天性能力,使学生在道德力量、智慧力量和身体力量三方面都得到切实的发展,学校必须认真地照顾和教育每一个学生。如同家庭教育的一切目标。
他说:“在我们学校里把各位结合起来的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法和教育方法。认真地照顾和教育每一个托付给我们的孩子,实现我们在孩子们和父母身上激发的希望和期望,这是联结我们的最崇高的职责。”
05
裴斯泰洛齐家庭教育思想
对我国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
裴斯泰洛齐的家庭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的家庭教育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如母亲在儿童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中心;“爱”的教育对儿童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重视儿童的劳动教育等等。虽然在我国古代早就出现了家庭教育,至今也积累了不少家庭教育的经验,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裴斯泰洛齐家庭教育思想中的一些重要主张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此来为我国当今的家庭教育服务。
1)重视母亲对儿童的教育作用
裴斯泰洛齐认为母亲对儿童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母亲的爱能唤起孩子爱,母亲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裴斯泰洛齐在《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中这样写道:“作为人类的爱、感激和信任的基础的情感又怎样成为我的本性呢?培养服从的那些品质的那些活动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发现,他们的主要根源存在于婴儿和他的母亲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母亲对孩子的爱能唤醒孩子对父母的爱、对人类的爱以及对上帝的爱,能激发孩子本身所具有的感激和信任等品质;并能使孩子身体力行这些品质,最终成为自己的本性。
2)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中心
在《林哈德和葛笃德》中,葛笃德经常教导她的孩子们,永远都不要忘记曾经经历过的贫困难熬的日子,不要忘记曾经忍受过的饥寒的痛苦。葛笃德有时在有吃有喝的时候,还让自己的孩子们忍受饥饿,为了让他们学会吃苦,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感受穷人所经受的痛苦,从而使他们学会体谅他人的痛苦,产生对他人的同情之心。在对孩子们这样教导之后,孩子们就立刻身体力行,把母亲给他们的面包藏起来要给那些正在忍受饥饿的孩子们吃,当然,葛笃德也同时教导孩子们在帮助别人时要尊重被帮助的人,这样,孩子们就把被帮助的孩子叫到没人的地方,然后把自己的吃的递给饥饿的孩子。我们今天的家长在教导孩子帮助别人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首先要尊重被帮助的人。
葛笃德经常教导孩子们要怀念故人,永远都记着故人对自己的恩惠,还给予具有孝心的孩子表扬和奖励。葛笃德还教她的孩子们要敢于对帮助自己的人说感谢的话,永远记着帮助过自己的人。
葛笃德这样说过:“对待恩人,对待亲人,要用灵性和血肉的一致来侍奉他。”教导孩子要学会感恩,学会孝敬长辈,这些也是我们当今家庭教育中应对孩子进行教导的重要的道德教育内容。
葛笃德在教导她的孩子们具备以上品德的同时,还引导孩子们改掉自身的一些坏毛病。
例如:葛笃德教导她的女儿丽赛改掉多嘴的不良习惯,并用“祸从口出”这样的生活道理来教导丽赛;引导她的儿子尼克拉改掉粗心大意的不良习惯。当她的孩子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时,她就让孩子自己指出自己所犯的错误,让孩子自己反省自己所犯的毛病,从而使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自己的毛病,改掉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使孩子们不断地完善自己。我们今天的家长也可以仿效葛笃德的反省法,引导孩子改掉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
孩子的品德最初是从家庭中获得和形成的,因此,我们今天的家长应该注重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应该把
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放在家庭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3)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应从“爱”的教育开始
裴斯泰洛齐提出的“爱”的教育,并不是爱,而是父母爱子女的爱,是宽容、鼓励的爱,是耐心、诚挚的爱。
在《林哈德和葛笃德》中,小鲁迪偷了葛笃德家的红薯,被葛笃德知道了,但是她并没有怪罪小鲁迪,而是用她那颗宽容的充满爱的心教导小鲁迪,并且教导小鲁迪当自己需要别人帮助时,如何向别人寻求帮助。
在葛笃德教孩子们纺纱时,不管是乖孩子还是调皮的孩子,她都一视同仁,对他们充满爱心,并相信孩子们各有各的长处,教育他们成为有一技之长、具有良好品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当她的孩子表现良好时,她就及时地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
这一切行为,无不体现了葛笃德那颗爱子的心,用像爱自己孩子样爱其他的孩子,用爱去感化孩子。葛笃德的这些“爱”的行为正是裴斯泰洛齐的主张: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应该从“爱”的教育入手。
在我国,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都特别地宠溺孩子。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孩子们大多都非常自私,不懂得疼爱和帮助周围的人。事实已经告诉我们,父母对孩子无限制的爱不仅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去爱,而且会养成孩子自私自利的不良惯。
所以,父母应该学会把握爱孩子的度,爱也是有原则的,不能过分宠溺孩子,应该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原则和目标来用爱的教育去教育孩子。
此外,家长用“爱”的教育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同时,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来教育孩子。父母应该非常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因为孩子会模仿你的一言一行,如果父母都不懂得尊重别人和爱别人,那么孩子怎么可能会学会去爱别人呢。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随时在发生的,是不经意间的,父母的不良行为习惯,是会影响到孩子的,甚至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4)父母应注重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裴斯泰洛齐非常重视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他的劳动教育思想具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个是,由于裴斯泰洛齐亲眼目睹了当时的劳苦大众和贫困儿童的悲惨遭遇,所以他希望对人民进行劳动教育,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来改善他们的生活,从而消除贫困;
另一个是,他之所以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是因为他认为,儿童在劳动过程中不仅能锻炼自己的身体力量,还能培养儿童良好的个人品质,还可以使儿童获取知识和增长知识。
裴斯泰洛齐在《天鹅之歌》书中写道:“人自然地受自身内在力量的驱使,使用和发挥自己的能力。眼睛要看、耳朵要听、脚要走路,手要握,而心要信任和爱,脑要思索……”°
他提出,只有人的自身的内在力量都能够得到顺其自然的发展,那么人的各种力量才能够得到平衡的发展,人才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否则就是违背人的自然发展的。
在《林哈德和葛笃德》中,葛笃德就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她经常让自己的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让孩子们打扫卫生,这样也可以让孩子们获取一些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的个人品质。
目前在我国,家庭中孩子缺乏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已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做了一项调查,
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家庭的孩子每日平均劳动时间为1.5分钟,这不及美国孩子的1/6,仅为韩国孩子的1/4,英国孩子的1/3左右。
大多数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孩子懒一点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为了能让孩子多学点知识,多争取些学习时间,家长们为孩子打理好一切事情,孩子直接享用现成就可以了。这样时间久了,就会使孩子形成依赖的性格,独立性差,缺乏劳动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进行家庭劳动教育,认识到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
如家长可以让婴儿期的孩子学习抓握;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心非常强,具有极大的模仿意识,他们对父母做家务感到非常好奇,此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儿童期的孩子已经有能力可以完成一些比较复杂的劳动,这时家长就可以教孩子做一些比较复杂的家务活,比如做饭。家长应该不断地对孩子进行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劳动练习。
在家庭中,对孩子实施家庭劳动教育,对于孩子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是有帮助的。家庭劳动教育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力量,增强和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孩子脑和手的协调和发展,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孩子具有责任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文章完」
参考文献:
刘丽丽,《裴斯泰洛齐的家庭教育思想》学位论文,2013年5月
文字编辑:郭郭
备注:文中图片部分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使用权限相关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往期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