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任涛 常青云联合创始人兼CEO
曾任建业教育集团执行总裁、和君集团合伙人
超过12年教育培训行业投资,实业经验
“我们认为民办幼儿园真正的未来出路,一定还是要走差异化的路线,这是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待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在所谓的估值因子方面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大家显而易见都能看到,过去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靠政策红利和溢出效应,未来一定是回归教育本源,练内功,依靠内核,好的教育从业者或者机构一定会价值越来越高,两极分化会非常严重。”
循道追光
学前教育机构的新时代,新未来
大家好,首先简单做个自我介绍,我是ExpEarly幼儿教育家创始人,郭郭多年的朋友,之前一直从事教育行业的投资和咨询工作,也实际运营管理过超过100家幼儿园的大型幼教集团,当过操盘者;作为一个观察者和践行者,从业了十几年,一直伴随着学前教育行业的起起伏伏。之前一直在和君做教育行业的投资和咨询工作,后来去了河南最大的地产商建业集团分管教育板块。现在自己在创业,做一家互联网教育公司,用SaaS服务了近千家幼儿园,大多都是行业头部的集团园,继续在这个行业持续耕耘。
在大家认为相对比较迷茫、彷徨的时代,那天跟郭郭聊,说能不能跟大家来谈谈自己的观感和想法?今天非常荣幸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在座的各位一起来分享,当然说得不一定对,因为这个话题其实蛮大的,在现在这个时代或者当下这个时点讲,很难做出明确的判别与论断;下面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吧。
我用了一个词叫循道追光,这个是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先生,经常在我们集团内部上讲的一个词,做企业,包括做人,他非常推崇这4个字叫“循道追光”。我觉得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当下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非常贴切,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作为企业和学前教育的从业者,现在也要去探究什么是道?光又在哪里?
01
作为民办教育机构,我们要谈论真正民办教育培训、学前教育或者幼儿园,真正满足什么样的市场需求?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又是什么?这是道的三个层面。
道,我觉得从三个维度,第一个是教育的本质。本身我并不是从事直接的教育工作者,我更多的是从商业的角度来观察,跟大家来探索当下道究竟在哪里?
现在大家回忆一下从“11.15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后,参加各大论坛我也出席过不少。大家能明显地感觉到整个行业的风向在发生变化,过去大家一开会都是经营、管理、资本、整合,现在呢,绝大多数都在探讨教育、课程、内容、师资等等,这就是一个非常欣喜的信号;“11.15政策”以后能看到这个行业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大家现在在谈论什么?怎么样办一个幼儿园?教育的内核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给孩子带来学前教育等等。我觉得整个行业在发生很深刻的变化,我很欣喜地看到更多的学前教育从业者包括机构在回归教育的本质。
很欣喜的看到包括郭郭现在主持的ExpEarly幼儿教育家的评选,我们也很欣喜看到,从另外一个真正教育本质的角度来去切入,来去观察或者来去发现、来去挖掘、来去培植或者扶植更优秀的教育从业者,来去从事教育行业。
在座的各位可能更多的是民办教育机构,我们就要谈论一下真正民办教育培训、学前教育或者幼儿园来讲,真正满足什么样的市场需求?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又是什么?这是道的三个层面。
我要说的东西很多,并不一定能够每个维度都能展开跟大家讲,但是时间关系,我希望我的观点或者论点能给大家带来一些触发。站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我们要展望未来,我们要谈论未来的方向在哪里?路径和方式又是什么?时间和节奏又是什么?我整个的演讲也会围绕这六个点来展开。
02
教育行业究竟能不能产业化?能不能规模化?
关于“道”,苏格拉底这句话我觉得在座各位应该都很熟悉: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一个灵魂唤醒另外一个灵魂,一群人点燃另一群人;学前教育尤其如此。
包括现在很热的托育,包括学前教育。真正的教育和商业是一个矛盾体,它有可能在某个阶段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站在现在的时间节点,可能我们更多地要回归教育,去商业化、去资本化。待会我会说教育行业其实是一个很典型的大行业,中产业、小企业。教育行业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行业非常大,每年几万亿或者十几万亿的市场规模,但是能产业化的部分相对来讲比较小,教育天然是有公益的属性。作为企业来讲更小,教育行业最大的公司,比如新东方、好未来等,不过也就几百亿的营收而已,但是面对整个大产业来讲是很小的,这是教育行业典型的特征。
教育和商业矛盾带来一个探究,这个探究我在五年前在行业的很多论坛也在探讨这个问题,但不光是我们在谈论,国家,包括政府、学者他们都在问:教育行业究竟能不能产业化?能不能规模化?我觉得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准确的答案,就像一个钟摆一样,现在摆在这一侧,但是你保不齐可能未来5年以后它会又摆回来。
我觉得各有观点,说不能的,大家想想,比如教育是民生,跟医疗、住房并列成为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这个我相信在座的各位跟我一样都深有感触。教育天然是有公益属性,包括国家最近一次对教育课外培训机构定性的时候,更多也强调培训机构要围绕着公益属性去展开。
享受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教育有天然的公平性,教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大家都知道,一个幼儿园的成长,一个教育机构的成长,需要年轮、需要时间,并不是资本今年要多少利润、明年要多少利润,这都能催生出来的,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说能的,也有很多站得住脚的观点,第一,通过市场规律可以加大对教育或者各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教育需求本质上是多样化、层次化的,我们不可能培养出来千篇一律的孩子。普惠的幼儿园就是解决教育的公平性和普适性的问题。高端特色化的幼儿园就应该满足中高端需求或者差异化的需求,包括家长和人民、社会对教育品质不断地提升。过去学前教育在2010年之前基本上严重地供不应求,待会会有数据,大家共同探讨。
从2020年以后,现在国家的学前教育普及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普惠率也达到了85%以上,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是严重不足的,这才有了中国民办幼儿园的蓬勃发展。它一定程度上通过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式解决教育资源的稀缺(供给不足)问题,包括对标很多国际的经验来讲,教育也是可以产业化、规模化的。
03
幼儿园业态是很典型的区域化属性,中国出生率问题跟幼儿园招不招来生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回到我刚才说的核心观点,教育是典型的大行业、中产业、小企业,我认为这个观点,“能和不能”这个观点并不是绝对的矛盾。从市场的需求可以看到,大家都说去年一个刷屏的新闻,人口断崖式下滑,中国的人口红利在消失。特别是学前教育最大的内生性增长,未来肯定来自消费升级和社会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在这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观点,单纯去看人口断崖式下降,单一的数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为什么?因为中国的教育市场是有很典型的层次性和结构化,什么意思?中国的出生人口,从几年前的2017年、2016年的1600万到1700万,现在下降到1000出头,总量在下降。但是你会发现幼儿园业态是很典型的区域化属性,中国多少人跟幼儿园招不招来生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大家能理解,像深圳、上海、广州、北京、郑州、武汉、成都(但北京在限制人口),在这些人口急剧流入的城市,它的学前教育的缺口依然是非常大的,在广大的四五线城市,包括农村和县城,未来3~5年可能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单纯从人口角度来看,并不能很明确地说,人口下降了,未来是不是招生就没戏了?而是要从结构来看,民办教育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我是这么看的,它其实是一个多层次的需求,有人说教育是普适性的、公益性的,但是我认为教育一方面满足公平性和普适性,另外一个教育的确是需要分层的,不同的家长,不同的消费人群,比如四五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对教育的观念和适应性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民办教育或者说民办幼儿园就应该坚决地走差异化的定位,中国过去的民办教育,我总结了两点,其实就满足了两个需求:
第一个是公办体系的溢出需求,过去是严重地供不应求,中国的学前教育普及率过去只有50-60%,不是说不想上幼儿园,是没有幼儿园学位上,这个时候大量的民办幼儿园出现了。这是过去十年,民办幼儿园的主体定位,它是满足了公立体系的溢出需求。
第二个是差异化的高品质需求和家长的选择性需求,面对未来,学前普及率已经到了85%了,公立体系的溢出需求不存在了,一定是不存在了,国家在逐步的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人口在降低(指的是大数据),公办体系的溢出需求会逐步降低,直至不存在,所以说大量的低水平层次的民办幼儿园,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但是中高品质的差异化的幼儿园,无论国家政策,盈利也好,非盈利也好,普惠也好,都没关系,我认为市场规律起决定性的作用,未来依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这张图很明显地能够看到,过去10年有大量低水平的民办幼儿园,相对来讲没有特色,仅仅满足公办体系的溢出需求,有30%的公立体系,现在这个比例倒过来了,公立体系逐步要超过50%-60%,还有具备普惠性质的民办幼儿园,其实也都会归为公立体系的范畴。
我们认为民办幼儿园真正的未来出路,一定还是要走差异化的路线,这是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待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在所谓的估值因子方面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大家显而易见都能看到,过去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靠政策红利和溢出效应,未来一定是回归教育本源,练内功,依靠内核,好的教育从业者或者机构一定会价值越来越高,两极分化会非常严重。
04
方向与未来,学前教育机构核心定位以及关注点的变化
回归教育的本质,接下来重点讲一下面向未来,对于学前教育机构来讲,应该关注哪些?核心定位点在哪里?我们追光的那个光究竟在哪里?
第一个是之前满足公立体系的溢出需求,解决市场的供不应求,这是过去很大量的民办幼儿园,比如大家都能理解很多幼儿园不愁招生,为什么?因为周边没有公立体系,但是未来很不一样。在满足普惠需求的基础之上,怎么样办出差异化的特色?这个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同时并不是说普惠幼儿园就不愁招生了,未来的普惠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关注点方面,过去大家更加关注于规模和体量,很简单的投资、收入减成本、就是利润,粗放式的发展,包括师资,老师群体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未来我们要追求品质和质量,可能数量方面并不是最核心的,追求的是办学的结余与可持续发展,这个时候可能不是利润了,办学结余和可持续发展,包括内生性、精细化的发展会非常重要。包括财务的规范,包括师资团队、师德师风、教学素质能力的提升等等一系列,回归教育本核,这个是未来的关注点。
在这里,我具体提四点建议:
1、向内。练内功,向内求,精细化发展,不求规模。学前教育行业野蛮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2、聚焦。幼儿园是一个天然聚焦的产业,开得全国遍地都是,这个其实不是一个很好的发展策略。区域聚焦、模式聚焦、能力聚焦和团队聚焦,才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3、规范。这个我重点强调一下,大家无论从学前教育、培训、K12、民办教育等等国家未来的政策会越来越严苛,规范化发展是一个必由之路。而且这个东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所以要早下手,渐进提升。我们目前做的SaaS服务其实就是帮助幼儿园来规范化可持续发展。
4、两种发展模式与策略,第一个是打造精品的单体园,通过这一次的盛典看到,疫情之后在中国涌现出了大量的精品单体园,确实非常有特色,我觉得这是未来的一个大势所趋。另外一个是标准化的连锁,多品牌化和内生式的核心能力。
解决好这五大能力: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教育保育-课程、市场招生、财务规范-资金支持、标准化-规范化-科技化。
这是对于民办教育机构发展的几点建议,由于时间关系,我就简单说这么多,有机会再跟大家深入分享,谢谢大家。
任涛个人简介/
关于常青云/
以上为第二届中国幼儿教育盛典嘉宾分享笔记
文字编辑:郭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