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准小学生来说,这个暑期是个特别的日子。他们将在这段时间彻底告别幼儿园,投入到小学生活中去。然而如果入学准备不充分,孩子在陌生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甚至厌学情绪。因此,如何让孩子从幼儿园自然过渡到小学,就成为每位家长关注的话题。
教育方式的改变
幼儿园教学中,孩子更多的是通过游戏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产生互动、学习知识。升入小学后,以文化学习为主的授课方式往往让孩子很难快速进入“角色”。
教师的角色转变
1. 幼儿园倡导“保教并重”,因而大多幼教都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角色。例如幼儿园老师生活上照顾的非常细致,小学基本上要靠自己了,以至于有的孩子到了小学,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冷了不知道加衣服,出汗了不知道擦汗,自主喝水等意识没有跟上。
2. 升入小学后,随着孩子身心发育不断完善,保育的色彩逐渐降低,而教育的成分逐渐增加,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应对措施:幼小衔接身体素质备战方案
练一练耐力
虽然很多孩子平时常常跑跑跳跳,但正规的体育运动不多,所以耐力并不够。而进入小学后,孩子首先要学会的是上课30分钟内必须安静地坐好,不开小差。
耐力可以通过有规律的体育运动、持之以恒的锻炼、甚至较长时间的家务劳动来提高。建议家长利用暑期,带孩子进行游泳、晨跑、上下楼梯、跳绳等运动,并安排孩子每天做一定时间的家务。
磨一磨耐性
多体验“等”的感觉。比方,带孩子去超市购物,让他体验在收银台前排队等待的滋味;让孩子参与做菜,例如煲汤,让他体验“慢慢熬”的感觉。
有始有终地玩。在孩子专心玩积木时,不要叫他去收拾书桌;拼图还没拼完时,不要叫他去洗澡,在平时的游戏中,让孩子学会有始有终地做完一件事情。
学会遵守规则。规则性游戏最适合用来培养争强好胜孩子的耐性。比方“下棋”,不管是围棋、象棋还是飞行棋,都是强调规则的游戏。孩子会在下棋中体会到规则的意义,在规则的约束下,慢慢提高耐性。
灌输健康、安全知识
小学里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所以,孩子自己必须对身体健康有初步的认识。特别是有的孩子常常磕磕碰碰,弄伤了自己也不在意,而一旦伤口感染细菌,问题就大了。所以,简单的健康、安全知识应直接教给孩子,比方,觉得身体不舒服、或者身上弄伤都应该告诉老师;走路靠右边;识别红绿灯信号等。
特别提醒:女孩的家长要告诫孩子,不容许男性触碰其下体,如有发生应马上告诉家长或老师。
幼小衔接 生活自理备战方案:
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入学后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较差,易产生挫折感、失败感,所以,“生活自理”训练是入学准备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家长只有一个要求:相信孩子,生活小事让孩子自己来。
像穿脱衣鞋、洗漱清洁、铺床叠被、整理文具、开关门窗、扫地擦桌、摆放碗筷等生活技能,都是入学前孩子应该做到的。当孩子在家长的鼓励、示范和协助下、最后独立完成时,“我长大了!”“我很能干!”这样的美好感觉会油然而生,因此,生活自理的训练也是孩子面对挑战、验证能力、得到肯定的过程,能充分激发孩子对自我的信心。
☆ 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可以让孩子有自主感,感到自己是生命的主人。
告诉孩子,小学生应该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生活空间(床、抽屉、书柜和房间),他有自己安排的权利和义务。铺床、叠被、整理书桌、打扫房间,保持整洁是他的义务,而怎样装饰和摆设则是他的自由,家长可以提建议但不可干涉。
在时间安排上也可以给孩子一些权利,比如晚上睡觉前的游戏时间,在不影响正常休息的前提下,孩子可以自己安排活动内容,决定各项活动时间的长短和先后。只要孩子的安排合理,家长就应该予以尊重。
☆ 练一练孩子的注意力
专一持久的注意品质是小学生上课作业的必要条件,在小学低年级,学业成绩的好坏与其说是孩子智慧高低的反映,不如说是孩子注意品质的反映。
所以,请在暑假中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具体方法是:在活动前设定时间要求,如果孩子坚持下来,就给予适当奖励,反之则施以一定惩罚。最初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入手,逐步提高时间要求和活动难度,直到孩子能独自坚持25分钟不觉得疲劳。
☆ 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做事磨蹭、做作业时间长是很多新小学生的通病。因为以前时间都由大人掌控,孩子自己对时间的概念很模糊。
★在孩子做某件事情(比如画画、听故事)前,让他做好充分的准备(喝水、上厕所等),一旦开始,就不许以各种借口来回走动了。
★规定好时间限制。比如在餐桌上放上钟表,规定孩子在30分钟之内必须吃完饭,要求他自我监督,到时候就撤碗。
★教给孩子节约时间的方法。比如,孩子收拾积木时,时间都耗费在来回走动上,家长可以教他先用小篓子盛放,等盛满了再一起倒进玩具柜。教孩子学会简单的统筹安排,也能提高孩子做事的效率。
★让孩子体验到珍惜时间的快乐。在规定的时间内,孩子提前完成了任务,省下的时间就让孩子自由安排,做他想做的事。
☆ 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有的小学生一开始记不下作业内容,是因为语言理解能力差。语言理解能力差还会严重影响孩子听课的效果。因此,这也是一项家长需要重视的入学准备内容。
★多和孩子交谈。语言要尽量规范、准确,并逐步提高精炼和复杂度。如给孩子布置任务时,由“含一个条件”逐渐过渡到“含有多种指令”,比如,请你去拿一张小凳;请你去拿高的小凳;请你去厨房的阳台上拿高的小凳。
★阅读故事时,鼓励孩子听完全文后自己根据情节消化体味其中的语句、词汇。
★鼓励孩子谈见闻,学习一个事物的多种表述方法。如“爸爸、妈妈和我在家里。”“这是我的家,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这座漂亮的房子就是我家”等不同方法表述。
☆ 玩一玩练眼力的游戏
很多刚入学的孩子总写错别字,比如将“于”写成“干”,“毛”写成“手”,这是因为他们的观察不细致、空间知觉不敏感。
下面的游戏可以训练孩子的眼力:
① 找不同:提供两种画面相近图片,让孩子找出差异。
② 模拟画:选择一些简单的线条画,让孩子临摹。
③ 看图摆图形:提供范例,让孩子用小棒等物摆出造型,要和范例一模一样。
☆ 进行“前书写”练习
除了利用游戏、手工等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外,“前书写”练习也可以为孩子入学后的正式书写打下基础。
方法是在田字格中画上有趣的图案,或阿拉伯数字1~10、自己的名字等,书写的内容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每天练习10~15分钟。
这种练习的目的是激发孩子对文字、数字等符号的兴趣,训练书写姿势,提高控笔能力,了解书写的规范(写在田字格的中央,按照正确的笔顺写等)。
除了各项技能外,幼小衔接中,还要具备良好个性品质:
自信 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尝试新事物,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并且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再做努力。
独立 孩子应该学会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独立做事的强烈动机和基本能力。
动力 要培养学习动力,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
好奇心 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从所有的学习中获得乐趣,鼓励孩子主动发问。
毅力 让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懂得凡事都应努力完成。并学会做完,不半途而废。
合作 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主动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