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计划
在每天开展的角色游戏中,孩子们会根据自己提前做好的“一周游戏计划”,有序地进行游戏。在“医院”里,有两类医生:门诊医生,负责给来医院的病人看病;出诊医生,在医院里等待,有需要时外出为病人看病。他们分工明确,互不干扰。“医院”刚开业时,病人络绎不绝,为了改善就诊高峰期出现的拥堵现象,孩子们在“医院”旁边设立了一个“等候区”。然而,时间一长,随着就诊病人的锐减,“等候区”也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医院门可罗雀,医生无所事事,医院即将面临倒闭。正当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因为一个名叫“量量”的“出诊医生”的出现,悄然发生了改变。
二、我游戏
1、出诊医生初改变
“出诊医生”量量像往常一样坐在医院里等待出诊,可是等了很久,一直没有出诊任务。正在他百无聊赖时,推着点心车的外卖员引起了量量的注意,他若有所思地从医院里起身来到了小吃吧,看到我,便主动“招揽”生意:“请问你有生病吗?魏老师?”为了寻找素材,此时的我已经在小吃吧蹲点将近半个小时,我并不想因为他的突然闯入而中断我的拍摄,所以对于量量的提问,我只是简单地摇摇头。可他似乎不想放弃,继续试着游说我:“你就生病一下嘛,我这里免费哦!”“免费我也不能生病啊?”虽然心里想着早点打发他离开,可又忍不住对他的言行起了兴趣,于是决定跟着他去看看。被我拒绝后的量量继续寻找“病人”,“请问你有生病吗?”“请问你能生病吗?”他用几乎同样的方法问了美容院的黑土和阿森,可是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我们发现:出诊医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我们看到,在原来的游戏中,扮演出诊医生的幼儿是不能离开医院的,只有在接到出诊任务时才能出诊。量量发现一直都没有出诊任务,在外卖员的启发下,他尝试改变现状,做出了上门主动寻找病人的决定。由此,出诊医生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量量像一位管理者一样想方设法地计划着自己“出诊医生”的工作,试图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
2、出诊医生新发现
在遭到很多人的拒绝后,量量又重新回到医院,发现医院里还是一个病人也没有,一幅萧条的景象。这时,掉落在地上的一块“小医院”的牌子引起了量量的关注,他捡起牌子看了看,似乎在寻找什么。东找找,西看看,还上前询问“医生”:“那块牌子呢?”量量到底在找什么牌子呢?为什么要找牌子呢?朱一玮见量量在找牌子,指了指刚才被量量捡起来的牌子说:“牌子在这儿!”量量应该是发现了小医院的等候区不见了。从量量的表情上可以看出,虽然这块牌子并不是他所想要找的牌子,但他还是迅速拿过牌子,随手抓了把椅子,将牌子放在椅子上。看了看,好像还不是很满意,接着又搬来几张椅子挨着摆成一排。就这样,量量恢复了消失已久的等候区。
量量站在椅子旁边,看着来来往往的小伙伴,希望自己重新布置起来的“等候区”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可是,小伙伴们从他和“等候区”前面经过的时候,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这可怎么办呢?量量站在自己摆好的“等候区”旁边,朝四周看了看,想了一会儿,决定再次主动出击。只见他推上小推车走到其他区域开始奔走相告,向跳跳、miumiu、布丁等“推销”起这个被他重新设立起来的“等候区”。
我们发现:等候区由静态变为动态
在原来的游戏中,等候区是幼儿在游戏中共同商讨出来的缓解就诊高峰期时用的区域,它是静止存在的,随着来医院就诊的人员的减少,慢慢地消失了。在量量的游戏行为下,它再次唤起了幼儿的注意。借助“推销”手段,让等候区变得生动起来。
3、出诊医生大收获
量量很积极地向小伙伴们介绍被自己重新创设起来的“等候区”,经过一番努力,同伴们似乎对量量所做的一切很不在乎,只是简单点头地表示“知道了”。量量再一次陷入思考,怎么办呢?只见他径直走向小医院的护士站,好像跟护士说了些什么。
不一会儿,便传来护士的吆喝声:“小医院免费,小医院免费…”原来,量量受到旁边烧烤吧服务员招揽生意的启示,提出小医院也实施免费,并像他们一样通过吆喝来吸引病人。这一招果然奏效,没一会儿,医院门前来了不少小朋友,量量看着这一切满意地来到“等候区”,招呼排队的小朋友到“等候区”来等待。这时,在等候区的丫丫等得有点不耐烦了,她向量量提出是否可以快一点。只见量量一边安抚丫丫的情绪,一边跑到门诊医生那里说明情况,充当起游戏的协调者。当听到医生说今天很忙的时候,量量主动向病人提出:“我也可以给你看病的”,说完,就地蹲下身子,给病人看病,开药方,替门诊医生分担了一部分工作。看着眼前忙碌的一片景象,“小护士”由衷地发出感慨“今天小医院的人好多啊。”而一旁的量量也心满意足地看着这一切。
我们发现:医院消费由收费变免费
在以前的游戏中,来小医院消费是需要付一块游戏币的,属于付费消费。案例中,为了增大客流量,量量从正在吆喝的烧烤吧服务员那里得到启示,与护士沟通协商,希望也能像烧烤吧招揽生意一样,实行免费看病来吸引病人,由付费消费变为免费消费。来医院看病的人多了,医院的景观也变好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我们发现:医生职责由单一变多元
在原来的游戏中,不管医院有多忙碌,门诊医生和出诊医生职责分明,互不干扰,导致就诊病人不能很好地分流,出现医患失衡。案例中,量量对出诊医生职责有了新的认识,出诊医生在没有外出任务的情况下,也可以做门诊医生的事情。游戏在幼儿的重新审视中,有了新的变化。
三、我回想
(一)、幼儿的回想
案例中,孩子们表示喜欢这个让量量赋予新玩法的小医院,因为它跟以前的小医院不一样了,人变多了,看病也不用钱了。量量跟别的出诊医生也不一样,点点说:“以前我们生病了出不来,现在出诊医生会过来问我们有没有生病,还告诉我们小医院可以免费,我很喜欢。”量量说:“我今天做了很多事情,还给病人看了病,我很开心。”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字字句句流露出的是孩子们对这种能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积极展开的真游戏的喜爱。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们都获得哪些成长呢?
1、游戏提高了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社会行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中,我们创设的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有利于促进幼儿对在与人交往和对物的操作时所遇到的行为问题,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判断,独立、主动、多项的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解决策略。当量量在医院里等不到任何出诊任务的时候,他通过观察、效仿,思考出新的出诊方式;当他发现原本的等候区消失不见的时候,他通过再创、推销等手段,成功吸引了同伴的关注;当他看到医院病人稀少、一片萧条的景象时,他尝试着与护士沟通,推行免费看病的新规,改变了医院的现状。幼儿在游戏中能自主的控制游戏,各种能力的养成也在游戏中得到慢慢的渗透。
2、游戏促成了幼儿坚持、努力、创新的品质。
在游戏中,幼儿能全身心地融入活动,专注而投入地去探究、去体验,在玩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游戏不仅使幼儿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满足了情感需求,同时也促进了他们良好品质的养成。案例中,量量从一而终地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不因没有病人、无人问津、没人理睬等因素放弃游戏。相反,他通过不断努力,为“出诊医生”的工作方式、等候区的再创、医院的消费模式等注入新的游戏规则,并且支持游戏的推进与发展
(二)、家长的回应
1、微信群沸腾了
当我把这段游戏视频发到班级群里的时候,群里的家长们顿时炸开了锅。孩子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行为、甚至一个表情,在家长们眼里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可爱。有家长说:“量量把医生的角色和推销员的角色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好期待这样的小医生啊,服务意识多强。”量量妈妈说:“孩子的天性是如此可爱,一件看似无趣的游戏,能让他们玩得如此生动。”在视频中,家长们不仅看懂了孩子们的游戏,看到了游戏所带给孩子们的快乐,更体会到游戏带给孩子们的变化和成长。
2、量量妈妈说
出诊医生量量的妈妈看到视频,很激动地找到我:“魏老师,谢谢你把量量的游戏拍下来,让我看到了量量的另一面。以前,我总觉得他很内向,说句话都会脸红,看到生人就会往后躲,可是视频里的量量玩起游戏那么淡定,思路还很清晰。以前我一直以为,小孩子玩游戏,就是随便玩玩,我也从来不去看他到底在玩什么?怎么玩?反正玩的时候他不来烦我就可以了。可是你拍的这个游戏让我看到了小孩子玩游戏也是有内容可以玩的。”
正是这样的一次真游戏,这样的一次拍摄,让孩子拥有额一片真正自主地游戏空间;让我们发现了孩子的力量;让家长改变了对自主的认识。
还孩子游戏的权利,自主游戏,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的自主游戏中健康、富有个性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