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关注点击蓝色↑↑↑优师教研关注即可
传播:园所动态、幼教资源、育儿宝典、家长课堂、亲子阅读、社区早教
?主编:环翠区机关幼儿园
小编语:
教研的有效性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议题。在实践中我们总在不断变换模式,追求教研形式的创新;或热衷于寻求新的载体,或试图以新策略突破传统教研的局限。归根结底,教研的重要旨趣是“以研究来促进教学”,以此为前提,我们思考真正有效的教研应该是“基于教学中真问题的教研。”在本期内容中,你可以看到环翠区机关幼儿园的教师们是如何基于真问题开展有效教研,进而切实解决问题、改进教学现状的。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教研的形式尽管重要,但最关键的是教研问题是否源自教师真正的困惑,能否让教师获得实实在在的提升。
为了将《关于规范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指导意见》落实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满足每天不少于2小时户外活动,其中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的要求。环翠区机关幼儿园一直注重户外活动的开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和协调能力为出发点,各级组分区域进行自主游戏和体育游戏,有效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猫捉老鼠》是孩子们熟悉、经常玩的游戏之一,每次的呐喊欢呼声都会让你忍不住停下脚步观望这份“热闹”,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观察孩子的游戏,你会发现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表情、状态各一,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教师组织的游戏是否让孩子们真正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人,在游戏的同时又有效促进了幼儿哪些发展?怎样让类似经典的游戏更加有趣?
一、亲身体验,发现问题
二、同伴互助,学会反思
抛出问题,分组合作,互助研讨,提出解决方法。
问题:
1.在游戏中,鼠笼自始至终就是不动吗?
2.游戏情节还能在丰富一些吗?
3.之前提出的问题更多地指向幼儿运动兴趣的提升。如果基于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那么怎样调整可以提高幼儿钻的能力,以及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解决策略:
——丰富游戏情节:
1.让鼠笼转起来,扮演鼠笼的幼儿将手的位置放低,儿歌的速度由慢到快。
2.为丰富情节,可以提供一些粮食(沙包)让老鼠来偷,比比哪只老鼠偷到的粮食最多。
3.将原来的一个鼠笼拆开,变成平行的两个鼠笼,里面分别放一些粮食,要求老鼠偷两个笼里的粮食,看谁偷到的多。
——改变游戏规则:
1.被抓着的老鼠可以有一分钟后的复活机会。
2.被抓着的老鼠变成猫,一起加入捕鼠的队伍。
3.根据幼儿技能练习在老鼠逃跑的路径中设置一种无敌本领,猫不能抓。如单脚连续跳跃等。
4.在规定的游戏时间内,以各自的剩余数量决定哪方赢等。
思考:原来运动游戏可以这样变化,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费尽心思创编一个新的游戏,身边的这些传统游戏就可以开发出很多新的玩法!同伴互助的氛围也让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愉快参与。
三、举一反三,迁移运用
有了猫捉老鼠游戏的改编经验,教师们是不是能够在其他运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追随幼儿的发展并及时调整呢?于是我们选择了切西瓜、老鹰捉小鸡、老狼老狼几点了等几个传统的经典运动游戏,引导教师开展自主思辨:当幼儿熟练掌握时,你认为这个运动游戏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解决策略:
1.改变玩法,让游戏更有效。例如“切西瓜”游戏,可以当西瓜的幼儿围着圆圈走起来。幼儿叉腰围着圆圈走、手拉手走、跨障碍物走……游戏中的主要动作从原来的追逐跑变成了侧走、侧跨,可以更好地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2.改变规则,让游戏变得更有趣、更安全。例如“老鹰捉小鸡”游戏,针对游戏中长长的小鸡队伍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很容易摔倒的情况,教师制定了三个规则——结对协商、出现指令、角色轮换。幼儿可以6人为一组,分成几队玩游戏,这样队伍变短了,幼儿不容易摔倒;当鸡妈妈感觉有小鸡快要被抓住时,大声喊“停”,所有的小鸡停住,这是老鹰边“从10到1”倒数,边观察谁在动;动的小鸡停玩一次,都不动的话就互换角色。这样的调整减少了安全隐患,同时锻炼了幼儿的反应能力。
3.提供辅助器材,让游戏更生动。例如“老狼老狼几点了”游戏,在场地上提供几个呼啦圈,游戏的情节马上就丰富了:幼儿听到“天黑了”,可以跑到圈里躲起来,由四散跑变成定向跑;当呼啦圈的数量少于幼儿人数时,幼儿要想办法几个人躲进一个圈里;要求幼儿躲到和头饰颜色不同的圈里,培养逆向思维。
思考:教研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让教师学会几个运动游戏或了解几种拓展的游戏玩法,而是希望教师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尝试自我反思。而教师们也在体验思辨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概括问题,改变教学行为。
教研小结:以点带面,自主尝试创新
鼓励任选角度,独立设计运动游戏并实践。有了传统游戏开发的经验,教师不仅从各种器械中找到了灵感,也从其他领域的游戏中得到启发,期待大家设计出更多有趣的运用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