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关注点击蓝色↑↑↑优师教研 关注即可
传播:园所动态、幼教资源、育儿宝典、家长课堂、亲子阅读、社区早教
?主编:环翠区机关幼儿园
区域活动是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材料等,让幼儿自由地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拼搭、剪贴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师如果组织不好,区域活动就会成为一种无目的、放任自由的游戏活动;教师如果组织过度,又会使区域活动失去应有的特点。所以,区域活动对教师的评价就是促进教师自我成长,提升教师区域活动组织与管理的依据。
区域活动开展前,教师需根据各年龄段教育目标来拟定此次区域活动的目标,教育目标是开展区域活动所要达成的最终结果。
首先,应考虑区域活动目标的全面性。区域活动是一种新的幼儿园课程组织形式,根据活动内容将活动区划分为角色区、表演区、美工区、阅读区、科学区、智力游戏区、建构区、沙水区等,各区之间应有充分的联系,且各区的活动目标应覆盖全面,而不是将区域活动的目标分解到各活动区。评价区域活动目标的全面性要注意目标内容的全面性、整合性、连续性、渐进性以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其次,应考虑区域活动目标的可操作性。区域活动目标在游戏过程中的实旋是直接体现在游戏材料、游戏内容、游戏方法及游戏形式上的,每项内容的具体设定都影响着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为了不影响区域活动的开展,我们应在拟定区域活动目标时考虑其活动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保证区域活动每一环节的实施过程都符合幼儿的特点。
再次,应体现幼儿实际发展水平与需要。幼儿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应通过提供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来体现幼儿实际发展水平与需要,从而支持不同水平的幼儿获得成功。
材料的投放是实现区域活动目标的重要手段,材料投放也能体现出教师对区域活动目标和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把握,体现教师组织区域活动的水平。
材料投放的计划性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投放不应是盲目和随意的,应基于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结合各区域的具体目标,有针对性、有计划地投放。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随时调整、补充和更新材料
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及时对材料进行调整、补充和更新,这也是区域活动中对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比如,有些材料因缺乏挑战性而导致幼儿失去兴趣,教师是否及时将其撤换;有些材料对幼儿的发展仍有很大的价值,却因反复操作出现破损而导致幼儿兴趣降低,教师是否进行了补充与更新;还有些材料因超出幼儿现阶段的能力范围,从而导致幼儿不愿尝试,教师是否进行了难度递减的调整……
对幼儿的了解,仅仅通过一次性的观察和解释是不全面的,仅仅通过平时无意观察的大致印象也是不准确的。因此在区域活动开展时,教师应运用观察记录的方式,收集幼儿行为过程和日常经验的资料,依据对幼儿游戏行为观察资料的长期积累和综合分析,才能对幼儿身心发展作出尽可能准确而全面的评价。在观察时,需注意记录的重点维度、游戏材料的使用情况、幼儿个体的游戏行为、与幼儿相关的趣事、作品等,以表格文字、图片影音等方式进行记录。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指导者、游戏伙伴。教师的指导直接影响幼儿在活动区的操作及表现,也直接关系到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
对于教师指导的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指导介入的时间适宜
幼儿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控制,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在幼儿需要教师的帮助时,应适时地介入指导,以保证区域游戏的顺利开展。
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每一位幼儿都有自身的经验与兴趣爱好,因此,在评价中应注意教师是否顾及到幼儿不同的经验水平,并引发他们进一步的探索,使幼儿在自身水平上有所提高。
适时的调整指导策略
幼儿的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在开展区域活动时,他们的游戏行为及水平不同,教师在介入指导时,应注意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适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如材料的增加或减少等。
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相互联系的,如果评价的针对性强,那么它的有效程度也随之提高。在区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有效评价是具体可操作的,对幼儿的提问也应该是启发性的。所以,教师的评价应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活动的结果有一个反思和自评。这是针对教师自身的,对促进教师的成长有较大的帮助。有自评,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究;有探究,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进步。教师的自我成长过程是一条实践一反思一进步一再实践一再反思一提升的道路,可见教师的小结与反思是实现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教育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幼儿本身是否有所发展、幼儿有没有进一步活动的愿望以及为下一步活动的准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