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关注点击蓝色↑↑↑优师教研 关注即可
传播:园所动态、幼教资源、育儿宝典、家长课堂、亲子阅读、社区早教
?主编:环翠区机关幼儿园
许卓娅,女,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主持省级以上课题《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心理学研究》等4项,出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等专著、教材近20种,发表论文《再论音乐与音乐的人本价值》等近200篇。教学与研究成果获江苏省人文社科三等奖、教育部优秀教育改革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教育改革成果树勋奖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教育音像制品二等奖。
一、总流程:
故事
为故事配相应动作
(1)采用老师规定的动作
(2)采用幼儿创造的相应动作
配音乐
增添其他-高级要求:如人际合作、竞争、创造性表达、队形、乐器、道具……
注:故事、动作从音乐的框架中及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来。
二、 空间安排的流程(多用半圆、圆圈的空间安排,以便每个幼儿都看到教师的示范,圆圈时要求在圈上作示范)
1、坐着做上肢动作
2、站在座位前做动作
3、在自由空间状态下律动(可走动、可结伴)
4、 在队形中律动
三、合作流程
1、T—S众(教师先和全体幼儿做互动)
T先担任发起动作者,让S担任动作反应者,再交换角色
如:.教师先当农民,全体幼儿当害虫,再请全体幼儿当农民,教师当害虫。(农民除害,害虫躲闪)
2、T—T (教师和另外一名教师做互动示范――幼儿小或互动模型男等必要时采用)
2、T—S1 (教师和一名幼儿做互动示范尝试)
3、S1—S1(请一对比较快速、能力较强的幼儿做互动示范尝试)
S1—S1(请一对比较慢、容易出问题的幼儿做互动――检验评估)
注意:教师在指导这两组幼儿的同时,引导所有幼儿卷入评价,理解游戏规则。
4、自由结伴互动或规定结伴互动
5、连续玩游戏,在间奏部分交换同伴
四、动作流程
1、动作模型的规模
模型包含的拍数越多,动作规模的越大,难度越高。
2、动作的种类及繁复程度
在一个模型里,包含不同动作的种类越多,难度越高;在一个模型里,动作的繁复程度越高,难度越高。
速度(速率)
(1)每一个动作的绝对时值(每一个动作的绝对时值越短难度越大)
(2)动作转换的频率(即动作几拍一转换,动作转换的频率越高难度越大)
遗传与文化
例:走、跑、跳难度递增,这与人的生理条件与遗传因素有关;
同样是抖肩、翻眼睛的动作,新僵幼儿比汉族幼儿掌握得好得多。
五、拆分流程
1、先分层
先分层:在分段探讨动作前,为了保证音乐审美的流畅性,不切断音乐,提供整体的音乐印象。可以在暂时不重点探讨或律动的音乐部分做简单的动作(该简单动作最好能辅助幼儿学习接下来所要求掌握的复杂动作或队形变化等),目的是不破坏音乐的整体性及表演故事的审美流畅感,避免段落与段落、乐句与乐句间转换衔接的困难。
2、后分段
注意不要在每段都设置过于复杂和高级的要求,每次独立教学活动且重点学习的段落不得多于2个。
3、难点前置
心理学原理:把握幼儿在一个活动中注意力保持的最佳期解决重难点问题,在幼儿在活动初期注意力最为集中。
4、 注意力保持
备注:横坐标为活动进程,纵坐标为注意力保持的程度,曲线部分为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幼儿注意力保持的大致情况及特点。
第1部分:活动前,幼儿身理心理处于未被唤醒的安宁状态,教师通过有效的导入,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注意力。
第2部分:活动中偏前期,幼儿注意力达到高峰状态,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关键时期,解决重难点问题,即体现“难点前置”原则。
第3部分:幼儿注意力保持的身理、心理线开始波动,该时期通过变式练习或提供引起其兴趣的新刺激,激发幼儿的审美体验和创造性表达等。
第4部分:幼儿身理、心理处于较为疲惫的状态,注意力逐渐下降,教师注意不要在此时期提出过多或过难的新问题、新要求,以保证幼儿在轻松、愉快、安全的氛围下结束活动。
5、够用原则
够用原则是指在幼儿熟练掌握律动的基本动作之前,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时要注意不要要求幼儿创编过多的动作,要坚持“动作够用即可”的原则。而当幼儿高度熟练之后,再引导幼儿进行自由的创造性艺术表达。
六、构控流程(高结构:指环境创设材料选择流程设置适宜――低控制:指教师不对幼儿行为进行直接控制)
1、先紧后松(内紧外松)
2、先模仿-再替换填充(先小少局部-再多大局部)-在教师引导下整体创作―材料不变自选主题创作-自选材料、主题独立创作
〔注意:2的后续程序是指教师――先“克隆”――后归纳规律――再在引导下局部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