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为幼儿学习科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必要的支持,现如今乡土资源已经成为了科学学习的瑰宝,只有对乡土资源进行恰当的挖掘与利用,才能够满足幼儿投入科学活动的需要,激发幼儿的科学实践兴趣,对科学活动的价值进行体现,让幼儿真正意义上走进自然,走向科学。在中班科学教学活动当中,为了降低中班幼儿的科学学习难度,引入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以外,还要深入探究乡土资源和幼儿科学游戏活动有机整合的策略,促使幼儿主动投入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意识。本文将着重就如何将乡土资源应用到中班科学游戏当中进行分析。
乡土资源;中班;科学游戏;有效利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特别强调,科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和幼儿的生活联系起来,借助周围生活当中的现象与事物开展科学探索活动,以培养幼儿科学素质。在科学学习当中,教师要让幼儿对周围事物与生活现象产生浓厚兴趣,增强幼儿投入科学活动的热情,同时注意带领幼儿走进自然,珍爱自然资源,建立良好的环保观念,对幼儿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教师除了要注意开展中班科学游戏活动之外,还要着眼于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幼儿接触更加自然和原生态的科学学习材料,满足幼儿投入多元化科学游戏的需要,充分体现乡土资源在科学活动当中的作用。
一、乡土资源在中班科学游戏中有效利用的意义
我园地处如皋市吴窑镇,四周与各乡镇相接,南北有南通港、如皋港两大长江深水港,较好的区位优势,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农村乡土资源。我们幼儿园依托乡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种乡土资源,创造出特色性的科学活动材料。乡土资源在中班科学游戏中应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通过发挥乡土资源的游戏功能,可以促使幼儿在玩耍当中开展科学探究,给幼儿的身心综合发展提供动力。第二,通过发挥乡土资源的操作功能,能够让幼儿在动手操作和多元实践当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爱上科学活动,培养综合素质。第三,通过发挥乡土资源审美功能,能够让幼儿在自然熏陶之下健康成长,无形之中提升幼儿审美能力,促进审美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有机整合。第四,通过发挥乡土资源的社会功能,能够在满足幼儿科学探究需求的同时开拓幼儿的眼界,让他们爱上自然与科学,调动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第五,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为幼儿的专业化发展带来良好的联动性,帮助促进教师理论以及实践素养的提升。
二、乡土资源在中班科学游戏中有效利用的原则
乡土资源是优质的教育资源,挖掘乡土资源当中的有益部分能够为中班幼儿科学游戏活动的开展带来巨大助力。不过在利用乡土资源优化科学游戏时,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几项教育原则。一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原则。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当中,教师可以挖掘利用的乡土资源,主要包括自然与文化资源这两方面,其中对自然资源的挖掘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迪,让幼儿发现自然当中的科学知识与科学现象,将会极大程度上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自然资源的自然研究与科学探索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二是坚持生活化原则。幼儿的身心发展不成熟,没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缺少必要的判断力,往往是依靠生活经验与形象思维进行分析判断。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挖掘利用乡土资源时,就可以根据幼儿的身心特征联系生活,达到教育目的,增强幼儿的实践应用意识,保证乡土资源运用的有效性。三是坚持兴趣性原则。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比较强烈,那么教师在利用乡土资源组织科学游戏时,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游戏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带着浓厚兴趣投入到科学学习之中,利用趣味讲解与趣味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科学理解能力。
三、乡土资源在中班科学游戏中有效利用的方法
(一)利用自然乡土资源开展科学游戏
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和一位活教师,在推动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主动向自然请教与自然探讨。乡土资源在中班科学游戏当中利用需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自然资源为主原则,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把自然原生态的乡土资源融入到科学游戏当中作为科学游戏设计的素材以及平台支持。基于这一情况,中班科学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幼儿园周围的自然环境乡土资源,扩展幼儿的科学学习与游戏空间,开拓他们的眼界,让幼儿在自然当中感受科学游戏的欢乐和魅力。例如在《春天里》的主题时,带孩子们来到春意盎然的田野,看到广阔的农田观赏美丽的油菜花、豌豆花。当孩子们看见大片的油菜花分外激动,大家奔跑在油菜花田中,兴奋地摸摸油菜花的花瓣,对油菜花仔细观察,并告诉同伴油菜花有几片花瓣,跟四叶草一样。还发现花瓣里有花蕊,说是这是等待蜜蜂来采蜜。当看到豌豆花时,孩子们进行观察与油菜花的区别,有没有跟黄菜花一样的花瓣,有没有花蕊,孩子们对春天田野里的植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自然乡土资源,中班幼儿科学游戏内容会更加丰富,形成对传统科学教育的补充。
(二)利用乡土资源开发种植饲养游戏
通过对中班幼儿的科学学习特点和整体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后发现,广大幼儿对于科学种植游戏以及科学饲养游戏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在这些游戏活动当中可以让幼儿多角度探索科学,感受科学学习的价值。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实际需要,在乡土资源的支持之下开发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体现出多彩游戏活动的功能,满足幼儿的科学学习需要。
例如,在《白萝卜红萝卜》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专门开辟种植园地,把同一种名字不同的品种进行种植,在种植活动当中,教师需要指导幼儿耐心观察探索以及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同时引导幼儿累积基础种植技能:翻土、播种、施肥、除草、拔萝卜,收获成功的学习体验,根据植物生长的观察、记录,学到课本和课堂上无法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再如,在饲养游戏当中,我们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饲养小趣事——乌龟》引导孩子们从家长、老师、朋友那里了解到饲养小乌龟的注意点,在孩子们细心照料中,可小乌龟还是死了,引导孩子们寻找乌龟死的原因,有的猜想“是不是我们放假了,没有给他食物,饿死的吧!”“是不是没有给他换水,他气死的。” 虽然只是孩子们的猜想,但是都是大家喂养过程中的依据, 在这一过程当中让孩子对饲养过程进行记录与探索,提高对生物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让幼儿在饲养游戏当中感受科学乐趣。
(三)利用乡土资源游戏引导探索科学
乡土资源是重要的幼儿科学教育资源,本身就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也因此能够让幼儿教师根据科学教学要求,当作是开展科学游戏的材料。幼儿在与这些乡土资源游戏素材互动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对材料特点与价值的认识,让科学活动更加的丰富多样。对此教师可以以乡土资源为依托组织科学游戏,并在这样的游戏活动当中,带领幼儿探索科学,实现科学教育的有机渗透。例如,在主题活动《探秘泡泡》中,孩子们才开始使用现成的玩具吹泡泡,很快孩子们对玩具就失去了兴趣,此时教师在科学区放置幼儿比较熟悉的麦管、铁环等乡土资源,让他们因为看到熟悉的材料而产生强烈的科学探索欲望,开始探究如何制作泡泡器吹出泡泡。同时教师可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水平投放材料,比方说给能力不足的幼儿提供水果蔬菜等让他们学习分类,给能力较强的幼儿提供制作树叶标本的材料,让他们逐步掌握科学探索方法。再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科学小制作游戏活动,比方说用蛋壳制作蛋壳灯,对科学当中的沉与浮知识进行学习实践。
(四)利用家园配合拓展运用乡土资源
在幼儿科学游戏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除了要依靠教师的努力之外,得到家长方面的配合与支持,能够进一步拓展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与渠道。过去幼儿在科学游戏当中接触到的乡土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往往都是由教师提供的,这些活动也往往局限在幼儿课堂上,不能够实现科学教育的拓展延伸,也会影响幼儿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在家长的支持之下,科学教育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乡土资源,为科学游戏开展创造良好条件。例如,发挥家长优势,由家长借助课余时间给幼儿介绍家乡的风景与人文,制作一些家乡风味小吃,调动幼儿的科学学习热情,让幼儿对家乡自然与人文有深刻的认识,为科学教育的实施打下基础。幼儿教师要保持和家长的密切沟通,经常交流乡土资源开发利用当中的一些知识与方法,构建家园合作互动关系,促进乡土资源的科学运用。
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单单能够为幼儿补充有关于自然社会的知识,启迪幼儿的智慧,还能够对幼儿进行科学兴趣与素养的培育,为幼儿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手段。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幼儿园在中班科学游戏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乡土科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给科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在全新的幼儿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可以把乡土资源和中班科学游戏有机整合作为一项创新策略,在体现乡土资源科学教育价值的同时,给幼儿的科学学习注入乐趣,奠定其终身能力发展的基础。
作者:如皋市西城幼儿园 汪明娟
转发 点赞 关注
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