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中指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将其功效发挥至最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父母即使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更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做好家长工作尤为重要。
教师;家长;沟通;教育 《幼儿园教育》上曾有一句这样说:“忽略了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孩子的教育。”因此做好家长工作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思考角度、对孩子的期望等方面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差异,沟通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运用艺术性的方式进行沟通。所谓艺术性就是使家园双方保持愉悦的心情,容易沟通,利于解决问题。如何才能做到艺术性沟通?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心沟通,相互尊重 有句古话说:“敬人者,人恒敬之。”想和家长联络感情,首先要尊敬家长,尽管老师在幼儿园属于主导地位,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只是他们成长历程中的引导者,而父母确是他们一生的引导者,孩子的成长得益于教师和家长的双方教育,因此老师和家长的互相理解与尊重是家园沟通的首要条件。沟通时用心交流,坦陈相告,这样既可以让家长觉得老师亲切、好交往,还可以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你。在以后的交流中也愿意主动告诉你一些孩子在家的表现。也许清晨的一声问候以及一抹微笑都是家长好心情的开始,也许放学后老师对孩子的表扬会减轻父母一天的劳累。让父母感觉孩子在学校就像在家中一样放心安全。之后的沟通交流也许会更加融洽与轻松。
幼儿本身就是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注与保护。幼儿在幼儿园难免会发生碰、摔、撞,无论事情大小,只要是幼儿受伤的,老师都应该向家长如实的交代事情的经过,不得隐瞒。也许只是一件很容易很简单的事,可将小事化无,但隐瞒家长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棘手,更会破坏老师与家庭的联系,因此教师应保持与幼儿家庭的联系,主动向家长沟通幼儿在园情况,使父母安心、放心。
二、艺术沟通,讲究策略 每个孩子可能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幼儿也都存在着不同的优点。这种肯定幼儿优点的交流,能使家长保持一种轻松、自信、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并主动向老师说孩子在家的表现。其中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和帮助。这样促进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家长会喜欢、主动和老师交流,有利于做好家长工作。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并从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哪怕老师一句轻轻的赞美,家长都会感到无比高兴,比自己得了大奖还要兴奋。对于刚入园的新幼儿来说,一下从家到幼儿园有种种的不适应,在家什么都有家长来完成,可在幼儿园就要自己完成,比如穿衣服,经过学习锻炼,幼儿就学会自己穿衣服,在离园时,就像家长说:“您的孩子真棒,今天学会了自己穿衣服。”你会看到家长立马高兴起来。
三、因人而异,分类处理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因此对不同的家长也需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家长的群体中有不同年龄层次的,不同知识层次的,不同性格层次的。老师应做到分类管理,见到不同的家长讲不同的话,遇到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对于年轻的家长,老师要积极鼓励他们,对于年岁已高的爷爷奶奶,老师要重视他们、尊敬他们,平时多问候一声,轻轻的问候都能让家长感到温暖开心,这样在以后的沟通中就容易了。很多家长都非常尊重老师,体谅老师的工作,但有些家长会提出很无理的要求和作出不理智的事情,这时我们老师要冷静的处理问题,面对情绪激动的家长,首先要稳住家长的情绪,问清楚事情的缘由和来龙去脉。无论孩子出现什么问题老师都应先向家长说抱歉,毕竟是在我们的工作中出现的状况,另外更要向家长解释清楚事情起因,让家长感受到我们的真诚,理解老师对孩子的爱与呵护并不比父母少。
四、摆正思想,丰盈自身 摆正观念是更好的进行家长工作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坦然面对、正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学会观察,汲取别的老师的好的沟通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家园沟通经验。
(一)认清自己,提升自我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清晰的认识自我,在教师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要经常面对一些问题,比如:工作做的怎么样?怎么才能做的更好?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等等。而这些问题往往不是通过自己的苦思冥想而得到答案的,而是通过在不断的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中得到答案。与老教师的交流讨论、与家长的沟通都是我们获得成长经验的途径在沟通中要积极的、勇敢的面对冲突与困惑,这同时也是自我成长的契机。
(二)关爱幼儿,取信家长 家长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教师的喜爱和关注。因此,要让家长感受到你对孩子的悉心关注和真诚的关爱,就会喜欢你、信任你。对人热情亲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每一位家长做朋友,这些可以让家长感到我们的热心,那么以后沟通起来就容易了。
(三)关注日常,储备情感 关注每个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和身体、心理的变化,经常向家长报告,使家长感受到你对孩子的关照。关注家长日常情绪的反应,勤询问,使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热情,成为朋友。重视家长平时交代的小事,并努力完成,这样在以后幼儿园需要家长参与的时候,家长也会积极的配合。
(四)遇到矛盾,借力化解 弄清冲突发生的缘由,并梳理和核实。反思自己的过失,要清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思考在这件事中,自己在什么地方做得不妥当,是自己的哪句话、哪个动作、哪件事让家长感到不满。及时将事件告知同班组的老师,和同班老师进行商讨,征询正确的解决方法。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解决矛盾。没有一种方法是适合所有人的,要根据每个家长的特点,寻找有针对性的资源。
五、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早教观 之所以老师与家长会有矛盾,根本存在于教育观念的不同。只依靠教师的力量教育幼儿是远远不够的,家长也是孩子重要的“老师”。因此,为了促进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更好的服务于幼儿,我们应该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早教观。现在的家长对于早教也很重视,但很多家长的教育知识并不是通过系统的、科学的学习,而是通过看电视和阅读书籍获得的,而这种方式使得他们接触的“早教新观点”缺乏系统的分析和内在的联系,以至于在行动上存在盲目性。对于幼儿来说任何偏激的教育观念与方法都可能给他们带来不良影响。而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幼儿教育训练,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知识的幼儿教师可以在育儿方面给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既能缓和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又能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早教观,可谓一举两得。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总之,沟通与交流是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共育公认的基本桥梁,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换位思考,懂得与不同类型的家长相处模式。遭到误解时要冷静对待,遇到矛盾时要主动反思,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将家园沟通落实好。家长与教师是共同教育幼儿的合作伙伴,教师与家长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才能更好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合力进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供稿:无锡市雅乐幼儿园 曹欣 为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办好学前教育”“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精神,深入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不断提高幼儿教师保育教育水平,《好家长·幼教新天地》编辑部联合优师教研举办全国幼儿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