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吉米旅行记》讲述了一个爱旅行、爱提问的小猴吉米,在和“百事通”爷爷旅行的过程中,一路走过梁桥—索桥—浮桥—拱桥,并且发生了惊险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多亏了什么事都知道的“百事通”爷爷,“百事通”爷爷还告诉了小猴吉米有关“桥”的种类方面的粗浅知识,即从材质上看:有木桥、石桥、砖桥、混凝土桥;从外观上看 :有梁桥、浮桥、索桥、拱桥;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初步了解什么是梁桥、浮桥、索桥、拱桥这四种类型的桥,知道了有关“桥”的知识,使小猴吉米懂得了更多的知识。
(1)让幼儿从外观上初步认识梁桥、拱桥、浮桥、索桥这四种桥的基本类型。
(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大方勇敢地与教师和同伴交流、互动。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对梁桥、拱桥、浮桥、索桥这四种桥结构的理解和认识是本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木桥、石桥他们都是梁桥;木筏、竹筏,船上铺木板的叫浮桥;用绳索或铁索之类建成的叫索桥,有石拱或木拱的叫拱桥,这些幼儿都比较难以分辨。
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以直观形象为主,抽象思维正在逐步发展,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设想通过故事小猴吉米去旅行的形式,以PPT、图片为辅助,在旅行过程中一路分别走到梁桥—索桥—浮桥—拱桥这一旅途中,由“百事通”爷爷向他讲述各种桥的粗浅知识。让幼儿在喜爱的故事中,曲折的、有情节的接受了桥的知识,在说一说、找一找、分一分、画一画的游戏中巩固了有关知识,符合《纲要》中指出的寓教于乐的宗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这一活动中,我从故事引入,激发兴趣,以具体形象的PPT和图片为主,引导幼儿通过“百事通”爷爷的讲述直接感知,从外观上让幼儿直接感知桥的类型,最后通过说一说,找一找,分一分,画一画这四个游戏环节进行强化训练,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做到面向全体,注重个别差异,让幼儿在充满积极探索与好奇心中接受知识。
一、谈话导入,出示PPT
师:小猴吉米开着小汽车,你觉得他可能去干什么?去哪儿?你有没有去旅行过?看到过哪些好玩的?
二、播放课件,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师:小猴吉米今天要和它的“百事通”爷爷一起去旅行,我们看看它们到过哪些地方? 发生一些什么事情,仔细听一听“百事通”爷爷是怎么说的?
预设提问:
(1)梁桥又叫什么桥?(平桥)它是用什么建成的?(木头、石头、砖头)
(2)索桥又叫什么桥?(吊桥)它是用什么架起来的?(竹索、藤索、铁索)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按照类型排列。
三、继续播放课件,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
师:继续看看,它们又来到了哪里?还会发生什么事?预设提问:
突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它们不小心从索桥上掉下来了,掉进了河里)它们是怎样获救的?他们被河水冲到的哪个地方叫什么?(浮桥)爷爷告诉它这叫什么桥?
浮桥又叫什么桥(舟桥),它是用什么架起来的?(木筏,竹筏,或船上铺板而成的)
最后他们来到的哪个桥(拱桥)?外形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它叫什么桥?它和我们之前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桥下有拱)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分类排列。
四、播放课件,完整的欣赏故事
五、 利用图片,进行游戏
(1)说一说:老师分别出示四种桥的图片,让幼儿说出桥的类型。
(2)找一找,老师说出一种类型的桥,让幼儿在图片中找出相应类型的桥。
(3)分一分,幼儿每人一张不同类型桥的图片,让幼儿到台前贴在对应类型的桥的图片下面。
(4)画一画,“你更喜欢那种形式的桥,请你为小猴设计出一款更美的桥”。
六、 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百事通”爷爷今天向我们讲述关于桥的知识,我们要好好学习,像“百事通”爷爷一样懂得更多的知识,将来做一个“桥”的设计科学家。
供稿:盐城市大丰区大中街道中心幼儿园 陈媛
转发 点赞 关注
让更多人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