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中强调,让幼儿接触自然、观察自然,可以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我们通过种植园地活动的开展,既增强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增长了幼儿的实践能力。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在种植过程中,能感受到植物的生长变化并体验到自己动手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关注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探究意愿。中班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活动想法,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和能力。而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与同伴的合作性也在不断增强。春天是种植的好时机,为了丰富幼儿的自然经验,引导幼儿参与自然,我园实行班级承包制度,让幼儿成为承包地的小主人,通过前期准备,种植活动以及后期观察等活动,真正做到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1)我想种…..
一次偶然的散步机会,我带孩子来带了种植地边荡秋千,多数孩子都在你推我荡的玩秋千,只见悠悠、吴俊锡、关逸然蹲在小(2)班的菜地里说着什么。我走过去问他们:“你们在看什么呀?”悠悠说:“杨老师,他们班种的是什么呀?为什么我们班的地里还没种呀?”(这时候我才想起来我们班的承包地施好肥,翻好土后一直空着)我问道:“那你们想种什么呀?”孩子们纷纷过来,七嘴八舌的说道:“我想种草莓,我想种番茄,我想种黄瓜,我想种……”
回到教室后,我组织孩子开始讨论商量种些什么,孩子们纷纷将想种的植物画了下来,最终我们通过查阅春天适合种植的小蔬菜,一致同意在我们的种植地种上:青椒、黄瓜、西红柿、茄子和草莓。
(2)种植地该怎么分……
种植前我邀请家长帮我们翻了土,并提前在土里施了肥。可是我们需要种五种植物,那么该怎么区分每一块呢?孩子们再次陷入了沉思,于是我们展开了第二次的讨论,每一组孩子推选出一名代表将商量好的分法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并由小组代表进行讲解,最后孩子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了第二组的分割方案。
事后,孩子们带着商定好的种植园分割图纸,用自己带来的砖头将我班的种植园地进行了划分。
(1)我们不会种怎么办?
想要的植物选定了,地也分好了,家长代表买来的小秧苗也准备好了,可就当孩子们准备种的时候,于梓萱提出:“老师,我们也不会种呀,怎么办呢?”悠悠说:“上网查呗。”朱宇辰说:“老师,奶奶在家把葱种在花盆里的,我回家问我奶奶。”于是当天晚上我们布置了一个家庭任务:怎么种植小秧苗。第二天,根据孩子们收集的资料,我们明白了种植过程:挖洞-放苗-填土-浇水,孩子们惊讶的发现,原来种植的方法和种小树苗的方法是一样的。在家长代表的帮助下,我们的承包地种好啦。
(2)它们什么时候就能吃了呢?
谢语涵:“杨老师,它们什么时候就能长出草莓和西红柿呀?”
肖祥:“我猜等到它们开花的时候吧。”
纪菁原:“我们要照顾他们,要记得浇水才能长得快。”
……
自种植园完成后,孩子们就经常提出来种植园观看小植物。
(1)幼儿园种植活动可以培养幼儿探索能力
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能让幼儿置身于自然当中,使他们更自由地释放自己的个性。上述案例中,幼儿通过自己参与选择种植的品种以及参与种植过程,不仅了解了植物的特性,还通过后期的照顾环节,在观察记录中激发出探究欲望。在开展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和提出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2)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能丰富幼儿的自然知识
活动前期准备中,通过查阅资料,让幼儿了解适合春天以及我们所处区域特征的小植物,为幼儿打开探索自然的大门。同时,开展种植活动可以使幼儿接触和了解不同植物,通过亲身参与,更熟悉植物的外观和生长特性,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实践中,丰富自然知识。
(3)幼儿园种植活动可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开展能激发幼儿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不断实践。在此次种植活动中幼儿学会尝试小组商量,通过与小伙伴的合作完成植物筛选、承包地分割以及种植任务,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培养表达能力,因此,种植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发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激发自身学习潜能。
(1)抓住契机,捕捉幼儿的兴趣点
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因为这将是我们开展活动的出发点。在上述案例中,一次散步活动中孩子提出的“为什么我们班的地里还没种呀”的疑问,让我想到了抓住这样的契机,开展一次不同于往常教师包办,幼儿走马观花式的种植活动。由种什么到怎么种一直到最后该如何照顾这一系列的提问将整个活动自然而然的串联在了一起,而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支持和等待孩子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新的探究动机。
(2)适时退后,让幼儿“当家做主”
在此次活动中,我并没有过多地干预,没有替他们决定种什么,怎么种。中班下学期幼儿将有意识地进行小组合作游戏,因此在活动中我只负责引导的任务,将“权力”还给幼儿。由他们通过小组商量、举手表决等方式决定想种的小植物,种植地的分割方式以及后期的照顾方式。最终,孩子们并没有预期担心的那般争执不下,想法的合作的很好,商量的很激烈。所以,我们适时的退后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很棒。
(3)支持幼儿的需要,提供及时的帮助与指导
很多时候幼儿想什么是我们无法预料的,而我们应该尊重、支持、鼓励幼儿的想法。在此案例中,孩子们提出自己想种的植物时,我没有去否定和质疑,而是请幼儿自己商量,并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给他们提供科学的种植意见。同样在提出该怎么种的时候,我选择的不是直接的告知,而是让幼儿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了解种植方法,来支撑他们的需求。
种植活动提供的所有信息都不是灌输的,而是需要幼儿经过一番体验和思维获取的,让有兴趣的幼儿在多次的活动中掌握属于自己的一种能力。在种植园中学习,强调“动手中学习”、“观察中学习”、“体验中学习”,它与现代科学中心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这对于幼儿和老师来说,更具有探索和挑战性。
供稿:淮安市东昇花园幼儿园 杨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