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中班课程故事:我们的“画舫”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中班课程故事:我们的“画舫”-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Part 01

故事缘起

夫子庙是孩子们常去喜欢的地方。一开学久未见面的好朋友就叽叽咋咋的说开了:“看,这是我在夫子庙买的贴画”“夫子庙晚上真漂亮”“我最喜欢画舫了”……秦淮河上的画舫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于是教师发放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有目的带着孩子到夫子庙看看自己喜欢的秦淮画舫,开启了孩子们的画舫故事。

 

Part 02

我们的画舫故事

我眼中的“画舫”

孩子们带着调查小报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眼中的画舫”:

依依说:“我看到的画舫就像一座房子,有尖尖的房顶”。

铭宇说:“我看到的画舫是像一个亭子一样的,上面有顶、四周还有木头做的防护栏,防止掉下去的”。

亦辰说:“画舫里像一个房子,还有窗户呢,能看到里面坐了好多人”,他想了想又说:“我是晚上去夫子庙玩的,我看到画舫外面还有彩灯呢,很漂亮”。

卿菡说:“我发现画舫是红色的柱子,上面的顶是黄色的,像房顶的瓦楞”。

毕然说:“我和婆婆一起去坐了画舫,画舫里面有一排排的椅子和桌子,我们坐在里面吃零食、嗑瓜子呢,还能够看到秦淮河两边的风景呢”。

蛋蛋:“我在家里还画了美丽的画舫,画舫上面还画了一个红旗呢”。

淼淼:“我也想画画舫”

在幼儿的所见所闻所述中展现出画舫的样子和用途,纷纷说“我也想……”,激发出幼儿画画舫的愿望。


教师思考


从幼儿的参观、制作调查小包、谈话分享中可以看出:幼儿对夫子庙的画舫很感兴趣,他们发现了画舫颜色、造型、像房子、像亭子、有防护栏等外形特征,发现画舫里面有座位有桌子,可以边看风景边吃秦淮美食看表演喝茶,还发现晚上画舫的夜景美,这些为幼儿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乘着幼儿对画舫的兴趣意犹未尽,进行了意愿画“我眼中的画舫”活动。


中班课程故事:我们的“画舫”-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小组交流调查表

中班课程故事:我们的“画舫”-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集体交流调查表

中班课程故事:我们的“画舫”-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幼儿船的调查表


我画的“画舫”

在意愿画活动“我喜欢的画舫”中,幼儿绘画出了各种各样的画舫。分享时,迪迪说:“我画的画舫是长长的,能够坐很多游客呢”,思涵说:“我的画舫是有一个小房子呢,房子上面还有笑脸呢”,明宇说:“我的画舫和在夫子庙看到的一样,有窗户,游客可以坐在里面观看风景”,而佳芮说:“我的画舫是四层楼的,可以坐更多的人呢,旁边还有一个红旗呢”,皓晨说:“老师,你看我的画舫是五层楼的呢,一楼有三个房间,二、三、四秦淮河大海”,歆玥说:“我想把我的画舫放到水里让他划起来”,我就问小朋友:“你们说这个纸画的画舫放在水里能不能走起来?”皓晨说:“走不起来”我又问:“怎样才能走起来?”明宇说:“画画是一张纸,都站不起来,肯定不能在水里走”,恩一说:“我们可以叠一个能够站起来的画舫,这样肯定能走起来”…… 

教师思考


从幼儿的意愿画中可以看出幼儿对绘画画舫是很感兴趣的,每个小朋友画出的画舫都不一样,用了不同的色彩和造型表达了自己对画舫美的再现,还会用蓝色的波浪线代表秦淮河;还有的幼儿突破自己看到的事物,创造出多层楼的画舫,可见幼儿生活经验对幼儿的影响。受蛋蛋画画舫的影响,许多幼儿都会在自己的画舫上面画出鲜红的五星红旗,说明同伴对幼儿学习行为的影响,萌发了幼儿的爱国情怀。伴随着幼儿的语言,看出幼儿对画舫的认知和喜欢。源于幼儿要探究折叠小船放于水中的兴趣,生成集体活动 “折小船”,并与家长、小朋友一同收集折船用的各种纸。


设计画舫

中班课程故事:我们的“画舫”-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中班课程故事:我们的“画舫”-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中班课程故事:我们的“画舫”-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我手中的画舫

集体活动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看着折小船的步骤图,陆陆续续把小船折叠好了。蛋蛋说:“老师,我的船折好了,我想知道我的小船能不能在水里走?”其他小朋友也激动地说:“我的船应该能够在水里划”。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究愿望,支持幼儿的深度探究,我灵机一动,临时让保育员老师准备整理箱,让幼儿玩小船入水的游戏。探索活动中幼儿纷纷将自己的小船放入水中,小彬说:“看,小船都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浩宇说:“我的小船不会自己行走”,媛媛说:“因为没有人划小船” ,突然元宝大声说:“老师我的小船变湿了,怎么办?”  

 在问题讨论时皓晨说:“我们可以用硬一些的纸来折小船”,文文说:“我想用塑料瓶子来制作画舫”……,经大家讨论决定班级增加制作画舫的游戏。

折纸船

中班课程故事:我们的“画舫”-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船的沉浮

中班课程故事:我们的“画舫”-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船湿了

中班课程故事:我们的“画舫”-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教师思考


由于幼儿有前期看图折纸的前期经验,幼儿折小船完成的较好。受秦淮画舫的启发,幼儿对小船在水中的情况更感兴趣,幼儿发现纸船在水中会湿掉,并想出可以用一些塑料瓶来制作画舫,可见中班幼儿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有了迁移生活经验和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意识,由此激发了幼儿深度探究的兴趣。经幼儿协商后,将此活动放在班级区域活动中。再次发动幼儿和家长收集废旧的盒子、瓶子、吸管等材料,供幼儿制作画舫。


“佳芮”牌画舫

很快,各种能做小船的废旧材料收集好了,制作画舫的探究活动也开始了:

第一天:毕然和佳芮相约一起做画舫。两人在美工区坐下后,先将三个牙膏盒并排粘贴在一起,然后又在粘好的一面分两端粘贴了两个矿泉水瓶,毕然高兴地说:“船的身体做好了”。接着,毕然又将船身体反过来摆放,找来一个茶叶盒子并粘贴在牙膏盒的另一面,毕然对佳芮说:“船头也做好了,我想在画舫里做一些椅子,好吗”,然后毕然和佳芮用蓝色的纸条折一下粘贴在船头的两侧,佳芮说:“我们给司机做一个不一样颜色的座位吧”,毕然说:“做个黄色的吧,把这个座位放在最前面的中间”,很快5个座位做完了,毕然说:“我觉得还可以给画舫做一个房顶”,二人在百宝箱里找到了吸管,把 4根红吸管粘贴在船头的四角,然后又在竖着的吸管的每一侧横着粘贴一根吸管。

中班课程故事:我们的“画舫”-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第二天:他们又来到了美工区继续做画舫,他们先商量着要给这个船造出尖尖的房顶。只见佳芮先将一根吸管从中间折一下、再将两端分别粘贴在竖着的两个吸管上,可是不稳;毕然又将一根吸管从中间剪成两根短一些的吸管,再将其倾斜交叉扶着让佳芮把其粘贴于两根竖着的吸管上,这时候一个三角形房顶出现了。很快他俩又在对面竖着的两个吸管上也粘贴好了。再想贴房顶时,发现吸管不够了,这时候二曼自愿跑来加入游戏,从别的小朋友那儿要来了许多粗吸管。二曼拿了一个吸管放于同一侧相同倾斜方向的两个吸管上,毕然负责给吸管粘双面胶,佳芮负责粘贴吸管,二曼就小心地扶着画舫的身体将吸管按同样的方式并排层层累加,最后三人一起用双面贴固定并造好房顶,这样两侧的房顶终于做好了,佳芮对二曼说:“谢谢你!”这时候毕然又指着画舫说:“我们给这个画舫做个窗户吧,这样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说着就拿起了蓝色的纸条开始粘贴窗了。

中班课程故事:我们的“画舫”-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第三天:游戏时间又到了,两人一进入美工区,佳芮说:“毕然,我想了想,窗户不能用蓝色的纸做,因为窗户是透明的,里面的人能看到外面景色”,毕然点点头说:“嗯,我也觉得是看不见的,那怎么办呢?”想了一会儿,毕然拿着吸管在原有房顶的一面比划后,对佳芮说:“我们可以用这个来做窗户,分三个格子,假装有玻璃”,佳芮说:“对,就这样试试,我来撕胶带”,两人很快又将两个小小的胶带粘贴到屋檐和对边船体上,佳芮把吸管粘贴到有胶带的地方,毕然用剪刀将多出来的吸管剪掉,玻璃窗做好了。佳芮又说:“我看到夫子庙的画舫很漂亮,上面有门帘呢,我们也来做门帘”,毕然说:“很好啊,怎么做呢?”,佳芮又到百宝箱找来了粉色纸,用剪刀先把纸剪成长条形,再在一条边剪出细细长长的小穗子,剪好后就把长穗子粘贴在画舫的屋檐上面,毕然激动地鼓起掌跳起来说:“好漂亮啊!快,在那边也做一个,弄个别的颜色吧”,说罢就找了一张绿色的纸给佳芮,佳芮再次剪了一个长穗子,毕然将另一侧也贴好了。毕然对着画舫左看右看,又在画舫空出来的牙膏盒子上粘贴了绿纸,并画了很多花朵做装饰,随后又和佳芮一起在画舫的头部牙膏盒上涂了两个黑黑的圆,毕然说:“这是画舫的灯”,佳芮又找了一张小一点的正方形白纸,并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贴在画舫的最前端,佳芮说:“我们的画舫是佳芮牌的”,毕然哈哈大笑起来了。他们自豪地宣布:佳芮牌画舫做好啦!          

中班课程故事:我们的“画舫”-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教师思考


从幼儿创作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幼儿的心情是很愉悦的,而且专注力、坚持性高。他们能连续三天探究制作画舫活,可见他们很享受这个创造的过程;同时两人的创作是有前期经验在做铺垫的,他们已经参观过夫子庙的画舫,积累了画舫的外形结构、色彩、作用的知识储备。在创作中他们既迁移了已有经验,也有自己的创新想法和合作,并能愉快地接纳彼此的创意共同制作。“佳芮牌”画舫的成功是教师的信任与放手的结果,是教师给幼儿充分的探究时间、丰富并能自由取用的游戏材料、宽松的游戏环境的结晶。 



Part 03

故事思考

皮亚杰说:“幼儿知识的获得不是靠语言来传授的,也不是由教师的经验来替代的,而是幼儿自身经验的连续与更新的结果”。在我们的画舫故事中,幼儿将有关画舫的认知经验相互联系、整合,在教师的支持下形成了新经验。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得了语言表达、动手操作、想象创造、积极探究、协同合作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在活动中,还有幼儿参与、家长参与、师幼互动,使幼儿对家乡夫子庙、秦淮画舫不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喜爱,也激发了小小秦淮人的自豪感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陈鹤琴“活教育”思想、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指引下的“画舫”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方法:那就是要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多积累生活经验,同时老师也要大力支持幼儿独特的看法和做法,要不断地关注幼儿的活动,并追随着幼儿的兴趣、问题,支持并肯定幼儿的探究与创新,从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此故事我发现如果活动内容是幼儿所喜欢和感兴趣的,幼儿将会表现出难以想象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潜能就会得到真正的发掘。因此,教师在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同时,也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的指引下,分析和判断活动的价值和定位,给予幼儿适宜的引导和支持,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供稿:南京市秦淮区常府幼儿园  郝彦谢

中班课程故事:我们的“画舫”-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芽早教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中班课程故事:我们的“画舫”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