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文|广东省深圳市第十二幼儿园  

朱惠珍  吴洁  唐利华  黄霏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广东省深圳市第十二幼儿园(以下简称“深十二幼”)于2019年抓住重建园舍的契机,将建筑与课程高度融合,基于儿童视角开展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研究,尝试将马赛克方法融入环境审议的教育工作中。

马赛克方法由艾莉森·克拉克和彼得·莫斯提出并应用,主要运用于多途径“倾听”幼儿未能直接用语言表达的内心感受和想法。这项理论强调综合运用多元方法获取儿童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每种方法获得儿童不同角度的观念或看法,多元的片段汇集在一起,构成斑斓的“马赛克图案”。

实践中,我们最初尝试在中班的探秘沙池游戏活动中嵌入马赛克方法,把儿童作为幼儿园环境设计的主体之一,鼓励儿童参与设计与讨论,赋权儿童进行空间环境改造,真正创设了儿童喜爱的游戏场地,推动儿童的游戏化水平不断提升。下面以中班“沙池探秘”系列活动为例。

沙池完工了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一天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发现幼儿园新建的沙池注入了大量的白色海沙,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

“哇!怎么突然多了这么多沙子!”

“它好像大梅沙的海滩啊!”

“我想去踩一踩呀!”

“我也好想去玩一玩!”

听到孩子们的愿望,班级老师决定满足他们,和他们一起来到了沙池。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跳入沙池玩起来了,有的用手挖沙、铲沙,有的把脚埋在沙堆里……孩子们既忙碌又兴奋。通过定点观察,老师记录下了孩子们在30分钟内的游戏行为。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在沙池游戏初体验后,孩子们分享了游戏感受。每个孩子都表达着对沙池的喜欢,还想继续在沙池游戏。这时,宇宸说:“我好喜欢玩沙,但是我觉得玩具太少了。”其他孩子立即附和,一致认为沙池里的玩具太少了。

玩具少怎么办呢?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孩子们认为可以在幼儿园四处寻找玩具带到沙池,于是开启了一场幼儿园之旅,一边游戏一边收集材料和工具。孩子们从各个游戏场所找到了铲子、水桶、沙漏、贝壳、松果、鹅卵石等30多种工具和材料。沙池里的玩具变得丰富起来,有效地支持了孩子们在沙池中持续游戏。每天的户外时间,孩子们都“泡”在沙池里游戏。

这天,孩子们从音乐草坪借了一些玩具当作碗筷,在沙池里玩起了过家家。律律和薇薇正在认真准备今天的“美味汤圆”。律律说:“老师,我们准备做粥,还有汤圆。”薇薇说:“做完之后,我们还邀请了小客人来品尝。”沙池旁边的草坪上围了好多小朋友,律律和薇薇问道:“老师,好多小朋友围在大怪兽的草坪上,他们在看什么呀?”孩子们怀着好奇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昨天晚上下雨了,今天小草坪上长出了很多小蘑菇。律律说:“我们去采一些来做蘑菇汤吧。”薇薇说:“加一些沙,再加一点水,我们的蘑菇汤就做好了。”做好了“汤圆”和“蘑菇汤”后,孩子们端给老师一起品尝。

 

 思



刚刚投入使用的沙池立即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沙池中的孩子们虽然“赤手空拳”,但是却乐此不疲,感受着沙池游戏的乐趣。我们看到了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更看到了合作游戏的萌芽,甚至角色游戏也在悄然发生。我们发现,教师的“放手”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更加自主和有创意。


孩子们发现沙池玩具太少后,老师并没有急着支招,而是“收放结合”,通过游戏后的集体分享环节听一听他们的想法,接着把决定玩什么的权利交给他们,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而孩子们敢于走遍整座幼儿园,收集了他们认为好用好玩的材料和工具,丰富了他们的游戏内容,还能就地取材,根据游戏需要随时添加游戏材料。这一切都令我们惊喜。


沙池真好玩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玩法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级,在沙池中发明了“堆沙”游戏。一开始,他们自由结成小组开始尝试堆出更高的沙堆。宇哲和楷烨一组,发现当沙堆堆到一定高度时,顶部的沙子就会往下滑;后来尝试往沙堆里加一些水,但是水流把沙堆冲出了一条裂缝。这时,扬扬想到了一个办法,说:“我们在沙堆上面插一根筷子,让水顺着筷子流到沙堆的中心,这样沙堆就不会被水冲倒了。”于是,他们按照扬扬说的办法再次尝试。楷烨失落地说:“水顺着筷子下流,但都被沙子喝掉了。”宇哲在倒出来的沙堆上用手指戳了很多洞,然后开始加水,兴奋地说:“看!水竟然没有从洞洞里流出来,我们再加些水试试。”结果,水从沙堆的底部流了出来,他们还是没有成功。

游戏结束后,孩子们非常好奇为什么沙子会“喝”掉很多水,老师找来了透明的小桶,让孩子们再次尝试装沙子、加水,观察沙子的变化。经过反复游戏和操作验证,孩子们观察到沙子的颜色越来越深了,水就藏在沙子的缝隙里,当加的水过多时,水就顺着缝隙流出。

这一天,一个小意外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子彤刚装满沙子站起来,没有挪步站在原地说:“桶里装满了沙子,提起来很重,我要倒出来一点。”说着就把桶里的沙子倒出来,由于用力过猛,沙子被全部倒了出来,形成了一个小沙堆。小宇看到了这一幕,兴奋地说:“哇!小沙堆的样子好像跟你的桶的形状一样喔!”孩子们看到小沙堆后都认为非常有意思,于是开始各种尝试。孩子们用各种工具将沙子装满倒出来,再装满倒出来……重复了很多次,但是没有一个造型是完整的。律律说:“太难了,我的沙堆老是塌下去。”梓均说:“沙子太软了,没办法堆起来。”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怎样倒出完整的沙堆”成了孩子们共同的问题。他们首先想到了幼儿园的“万能工匠”任伯伯,决定采访任伯伯,任伯伯给出了“加点水试试看”的建议。正巧班里图书区投放了《奇妙的沙子》绘本,孩子们阅读了绘本,了解到沙子和水结合能让沙子更有黏性,和任伯伯给出的建议一样。得到了这一秘籍,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去尝试。有了这一经验,孩子们在接下来的沙堆游戏中不断调整策略。扬扬、梓均和芯瑜拿着小桶,把沙子装进桶里,加入一些水,用力按压,再把小桶倒扣。果然,小桶形状的沙堆形成了!其他人看到他们组的成功经验后,也模仿起来,越来越多的完整沙堆出现了。他们还自发地制定比赛规则,挑战沙堆之最,打造不同造型的沙堆,沙池里的游戏越来越丰富了!

 

 思



在玩这件事情上,孩子们远比老师们专业。我们逐渐意识到他们才是真正的“游戏专家”。于是,老师们继续把他们“散”在沙池里自主游戏,而老师成为游戏的忠实记录者。我们发现:孩子们自己决定在沙池中玩什么游戏、和谁一起玩游戏;在游戏中发现了问题,和自己的队友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他们认为有能力的人学习,在绘本中寻找答案,模仿同伴的成功经验等等。


而老师们倾听到了他们的问题,将问题聚合到了一起,提炼出驱动问题,鼓励他们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中找到答案。在获得了关键经验基础上,孩子们在沙池游戏中越来越自主,想象力越来越丰富。


沙池改造计划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沙池游戏持续了一段时间后,老师组织了一次“儿童会议”(儿童会议,childconferencing,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谈话活动,更重视赋权儿童,让儿童参与到与他们相关的决策中。成人作为主持人主持会议,抛出问题由儿童发表意见,成人也可以作为发言人参与会议,由儿童主持并抛出问题,其他儿童发表意见),播放了沙池的游戏视频、照片,透过镜头和孩子们一同回顾沙池游戏,请孩子们对“你喜欢在沙池玩吗”“你为什么喜欢在沙池玩”“你喜欢在沙池里玩什么游戏”三个问题发表看法。大部分孩子表达出对沙池的喜欢,还想继续在沙池游戏,并通过投票选出了最喜欢的游戏。其中,挖水沟、搭城堡、找贝壳等游戏“名列前茅”。也有个别孩子表示不想去沙池玩,他们提到“玩沙的时候太阳很大,很热,满头大汗”“上厕所很麻烦,要冲脚、晾干再穿好鞋子,回来还要再脱”“每次玩沙会把衣服和脚弄脏”“玩沙的玩具太少了,不好玩”……每个孩子都表达了自己对游戏的想法。沙池作为新建的游戏场地,在环境设施设备不完善、材料不充足的情况下会给孩子们的沙池游戏带来许多困难。于是,老师们开始思考如何支持孩子主导沙池区域改造。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老师们改变与幼儿进行谈话获取幼儿对游戏看法和感受的传统方式,借助马赛克工具箱中的“儿童拍照”和“图书制作”这两种工具,收集他们对沙池场地的看法,向孩子们发问“你对沙池里哪些东西最感兴趣”。孩子们拿着相机、手机兴趣高涨地在沙池中进行拍照。孩子们拍摄了许多照片,一边拍照一边用语言描述着自己的想法。

拍照过后,老师们和孩子们将拍摄的照片制作成照片书,鼓励他们选出“最重要的照片”作为图书的封面,并把他们认为重要的照片尽可能多地放到书中。孩子们从中挑选、粘贴照片时,老师们与他们交谈,记录所选择照片的内容,完成图书制作。老师在观察孩子们游戏的过程中,也听到孩子们有这样那样的声音——“这是我先拿的”“我也需要这个”“这个坏的,用不了”“还有一只拖鞋呢”……通过分析照片书,老师了解到孩子们已经关注到沙池材料不足或者有破损的情况,也关注到了沙池游戏中的物品无序摆放的现象。

儿童摄影与照片书只是儿童对沙池看法中的两枚碎片,为了尽可能了解他们完整的想法,老师们借助马赛克工具箱中的“地图制作”。请他们将拍摄的每一张照片按照沙池的真实样貌摆放在纸上相应的位置,制作成一张沙池的二维地图。除此之外还用绘画的方式描绘出沙池的全景。

老师发现孩子们用来制作地图的照片中,有拍摄到沙池边上的换鞋凳、拖鞋、地面及鹅卵石,还有旁边接水的洗手池等,还关注到了沙池旁的游戏场地音乐草坪。在制作地图过程中,通过师幼交谈,他们提出对沙池空间的一些看法——“洗手池太远了,每次做饭接水都要走来走去”“鞋没地方放啊,走来走去的都踢乱我的鞋了”“冲脚要排队,而且要等很久”“蹲在这个地方玩太热了,晒得后背疼”……这些使老师们了解到,孩子们对沙池里的设施比较关注,设施存在的问题让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不方便,对他们的游戏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收集到了孩子们的问题,老师和孩子们又召开了“儿童会议”,老师支持孩子们表达自己对改造沙池的建议。老师先引出“太晒了,玩游戏时热得满头大汗怎么办呢”的话题,扬扬认为:“我们需要一个很大的帽子。”诗荟说:“我们可以躲到没太阳的地方玩。”维崧说:“如果有一把超级大的伞,像公园里的那种,就可以把我们所有人都挡住了。”

孩子们回家也和爸爸妈妈讨论这个问题。家长们认为,孩子们戴的帽子帽檐太长了,会挡住眼睛,而且脖子后面会被晒着。于是,家委会的叔叔阿姨们送来了帽檐长度适宜、能护住脖子的帽子。孩子们还给园长写信表达了游戏中太晒的困扰,在信中表达了想在沙池中支起一把超级大伞的想法。园长收到信后立刻请“万能工匠”任伯伯为孩子们在沙池中安装好了太阳伞。

老师又向孩子们提问:“那你们说的鞋子没地方放怎么解决呢?”铭阳说:“我们可以放在地上摆整齐。”思涵说:“不行,鞋子放在地上很容易被别人踢走。”薇薇说:“鞋子还会被水枪喷湿。”礼维补充说:“每次换鞋的时候都很麻烦,没地方坐。”孩子们纷纷想办法,诗荟说:“要是有一个像游泳馆那样的鞋柜,可以把鞋子摆得整整齐齐又不被打湿就好了。”这一想法得到了其他小朋友的认可,孩子们决定自己动手设计一个新型的鞋柜。他们观察到班级廊道的鞋柜是每一格放一双鞋,可以很好地储存鞋子。受到班级鞋柜的启发,他们绘制鞋柜设计图,图示中的鞋柜有上下两排,每一排分成几个格子,将鞋放在格子中,鞋柜旁边还有一个专门放毛巾的袋子,这样每次洗完脚还可以擦脚。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用什么材料搭鞋柜呢?孩子们从空心积木得到了灵感,一致同意用空心砖搭建鞋柜,这样搭建的鞋柜既不怕风吹也不怕日晒。老师们支持孩子们的想法,买来了空心砖,在保安叔叔的帮助下,孩子们用小推车把空心砖运到沙池区,保安叔叔和孩子们一起将空心砖砌成鞋柜,终于可以坐着换鞋啦,还可以把鞋子收藏起来,也不用担心鞋子会被打湿。

 

 思



我们意识到沙池场地不仅是管理者、老师和设计师的场地,更是孩子们的场地。他们有权利改造属于自己的游戏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沙池。于是,我们请老师调整参与式的可视化方法,支持孩子们参与对户外空间的实际改造中。老师通过“儿童拍照”“地图制作”“幼儿园之旅”等工具,将孩子们的想法可视化。老师也知道紧紧依靠上述工具是不够的,需要和孩子们讨论才能明了,所以在制作地图的同时,老师与孩子们交谈,并倾听他们谈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照片。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绘画、照片描绘出沙池的全景,老师和他们一起回顾、梳理,发现沙池环境存在的问题,制订并执行改造计划,让他们的想法和决策真正被成人看见,有机会和成人一起落实。


沙池大升级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在全园管理者和老师的支持下孩子们的沙池改造计划得以实现,在改造后的沙池里孩子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游戏。

恒玮:“我在水坑上面搭建了一座小桥,这样可以让小蚂蚁过河。”

铭阳:“我们挖了两个大水坑,中间埋了一根大水管。水就从大水管里悄悄地流到了另一边,像一条小溪。”

嘉晋:“我们想把更多的水送到沙池里,怎么办?”

凯宸:“把水管埋起来,像地下水管一样,水就悄悄地流进沙池。”

治燊:“这么多水管,怎样像小火车一样连接起来?”

孩子们尝试着把更多的水管连接在一起,但是水管的形状、长短、粗细各异,很难一下子找到匹配的管子相互连接在一起,多次尝试都失败了。于是老师问道:“为什么水管连接不起来?”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15张图片


宥泽:“水管太短了。”

翊箖:“水管放的位置不对,没有连接好。”

闵宇:“因为搭的架子有高有矮,所以水管连不起来。”

诗荟:“我们要把大的水管跟大的水管接在一起。”

扬扬:“管道要像滑梯一样从高到低,水才能流下来。”

薇薇:“两条水管不能离得太远,要贴在一起水才可以流。”

老师继续问:“那怎么才能连接起来呢?”带着这个问题,老师和孩子们在幼儿园中寻找答案,孩子们发现了幼儿园各楼层的管网拐弯处是用二通和三通接头连接的,于是开始尝试用接头连接水管。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16张图片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17张图片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18张图片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19张图片


孩子们采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接头将水管连接成管网,但不满足于“现状”,提出要搭建超大的水上乐园,他们分小组讨论搭建方案,并绘制水上乐园图纸,有弯弯的小溪、长长的滑梯、水踏车……孩子们分工协作,按照提前设计好的图纸,边讨论边搭建。

扬扬:“先把底座架高,前面的水管要高一点,让水从高处流下来。”

小宇:“我们放一些沙子进去。”

礼维:“哇,快看,沙子跟着水一起被冲下去啦。”

宇哲:“赶紧挖一个大坑,把流下来的水收集起来,变成一个水坑。”

沙池里已经有曲曲折折的水管,铺成了蜿蜒庞大的水上乐园。打开水龙头,水流顺着管道流动,一条条水管互相连接,“调水”工程成功了!

游戏回顾环节,孩子们表达了水上乐园调水工程成功的喜悦,但是扬扬提到:“有时候我想水流大一点,有时候需要水流小一点。可是水龙头太远了。”楚楚也说:“是呀,我煮汤圆的时候,也要走来走去地接水。”思涵也表示:“如果沙池旁有像小溪一样的水沟就好了,还可以在里面洗脚。”孩子们认为,水源离沙池太远了,引水不方便,并提出沙池旁可以建造一条水沟,来解决引水的问题。

可是,建造水沟涉及到改变幼儿园户外原有的游戏场地结构,而且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单凭孩子们的想法,就要动工改造沙池,是不是有点小题大作?但是,引水不便确实是孩子们在沙池游戏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于是,老师决定支持孩子们的想法,将他们的声音传递出去。老师和孩子们再次召开“儿童会议”,老师向孩子们发问:“建造一条水沟可是大工程呢,我们可没法完成,怎么办呢?”维崧说:“我们可以找园长,上次园长就给沙池安装了遮阳伞。”嘉晋说:“也可以找爸爸妈妈,大人肯定有办法。”清扬说:“对,上次家委叔叔阿姨就给我们送来了新的遮阳帽。”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20张图片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21张图片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22张图片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23张图片



于是,孩子们邀请园长和家委会的爸爸妈妈们共同参加“儿童会议”。在会议上,孩子们将自己对沙池空间的畅想画在纸上,并介绍了沙池改造的计划,他们希望在沙池的哪些空间建造什么设施便于他们游戏。我们采纳了孩子们的想法和建议,也意识到要倾听更多的声音。随即,我们联系设计师,并邀请教师、家长也共同参与,对沙池游戏场地进行再一次的改造。孩子们希望沙池能够有一条长长的水沟,这样不管在沙池的哪个区域玩都可以很方便地引水。设计师采纳孩子们的建议,落实孩子们的想法,在沙池外沿打造了一条蜿蜒曲折的水沟,水沟依沙池而建,形成一条弧形的水沟。整个沙池被包裹在水沟里面,改造后的沙池不仅解决了取水不便的问题,也方便了孩子们在游戏后可以直接在水沟里洗脚,还解决了孩子们提到的排队洗脚等问题。终于,沙池的第二次升级完毕,孩子们在沙池里的游戏更加丰富了!

 

 思



随着材料、防晒、换鞋的问题得到改善,孩子们的需求得到满足,助推他们在沙池中的游戏更加持续深入。老师们借助马赛克方法引领幼儿开展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孩子们获得了极大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这些美好的体验也帮助孩子们建立”我是有能力和有创造力的”自我认知,让他们在沙池游戏中更专注地实践,更大胆地创造。


当孩子们提出对沙池环境改造的诉求,我们积极聆听,并赋权儿童,将沙池设计与改造工程的发起、组织和探索的权利赋予儿童,落实儿童参与权。这也启发了深十二幼的管理团队主动转变角色,积极聆听儿童、教师、家长多方声音,联动家长、建筑设计师等多元主体,整合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多方资源,共同设计与落儿园其他区域的改造方案,让儿童的更多想法得到回应,进一步落实儿童的参与权,营造更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24张图片

沙池改造的核心是倾听儿童对户外游戏场地的看法。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改造的传统做法,更多由成人来完成。现在,我们运用马赛克方法收集儿童的看法,将儿童对现有环境的观点、意见和想法作为环境改造的起点,既改造了环境,也将这个过程赋予了课程的意义,让幼儿在自在、自由的氛围中,获得经验、表达见解、完善规则、不断挑战,激发幼儿无限的潜我们还将这个过程变成了改变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的过程。聚焦于对沙池环境的改造,其影响超出了户外物质环境的改变,成年人在看待儿童的态度上也发生了变化,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可儿童具有天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且经过”沙池探秘”的系列活动,我们意识到:儿童从小就应该意识到他们的想法与成年人一样,都是有价值的,都一样有可能给身边的环境乃至更大的环境带来积极的变化。

为实现幼儿园内部更大范围地理解游戏、理解儿童,我们制定了新的规定:全体行政后勤、专科教师、保育人员等每天上午9~11时定岗定点定人,参与儿童的自主游戏和自主探究,满足儿童与不同人群的互动学习,同时为儿童自由游戏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家长们也开始转变看待儿童的方式,他们认可儿童参与各种形式的倾听活动和决策制定过程。小方法推动大变革。这样的变革,其影响不限于沙池的外观和功能,而是在更根本的意义上影响儿童与成人的关系。



原文刊登于《学前教育》幼教版2024年02-03期

文字编辑:刘梦格

微信制作:郭映雪

微信审核:刘梦格




——  END  ——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25张图片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26张图片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幼师课件网第27张图片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专栏·马赛克方法在中国 | 沙池探秘——运用马赛克方法,赋权中班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改造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