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两天的半日陪读在小朋友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明天小宝贝们就要开始独立在幼儿园里学习生活了。孩子们的健康发展、快乐学习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我们将付出所有的爱心、耐心和细心伴随孩子们成长的每一天。为了更快、更好的引导孩子们适应幼儿园生活,稳定孩子的情绪,希望家长朋友们认真阅读以下温馨提示:
一、入园前的准备
孩子初次入园,因环境和人员的变化,会产生惧怕心理或种种不适,这是正常的现象,请家长不要慌张,以免影响孩子情绪。
1、告诉孩子,幼儿园有许多小朋友,是和小朋友快乐游戏的地方。
2、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晚上和孩子做做氛围轻松的亲子游戏,如在幼儿园里学的《手指游戏》,陪伴孩子阅读温馨的小故事尽早安排孩子入睡。保证孩子每天能以饱满愉快的心情入园。
3、向老师如实介绍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健康状况、性格特点,需要帮助的可以与老师商量解决。
4、入园时孩子会因为分离焦虑的不安心理而哭闹,希望家长信任老师,能够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
5、离开时和孩子道别,并温柔而坚定地告诉他,您会准时接他回家,然后坚定地离开。只有恰当对待孩子入园后的不适应,信任老师能照顾好孩子,才能尽快解决分离焦虑的问题。
6、可利用接送孩子的机会或电话等方式了解孩子在园生活、游戏、交往等方面的情况,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配合老师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7、孩子入园应穿着简便、舒适、便于活动,便于穿脱的衣服,不穿带有危险隐患的衣服。(如有绳子的、不穿背带裤、不穿有鞋带的鞋子)
二、接送时间及安全
为保证幼儿园正常的工作秩序,保证孩子的人身安全,请家长配合以下工作:
1、每天早上8:00—8:40 为孩子入园时间
下午16:30—17:10 为孩子离园时间
(本周接送时间为上午9:00前入园,下午16:20离园,下周请按幼儿园正常接送时间接送。)
2、请固定家庭成员来园接送孩子,接送时,请在园门口刷卡机上主动刷卡,然后再进班接送孩子,以确保孩子的安全。(下周统一实行刷卡)
3、孩子上幼儿园不要给孩子佩戴任何金银首饰。
4、孩子入园前家长应注意查看孩子的书包及口袋(书包里只放替换的衣裤,衣裤上需做记号),如发现有零食或危险物品(如小刀、药片、铁钉、小颗粒物等)应立即取出,并及时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
5、协助老师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养成良好习惯,不要让孩子将小颗粒物品放入口中、鼻腔、耳朵内。
三、卫生、健康
1、晨间检查:孩子每天早晨入园,请先在校医老师处进行晨检,领取晨检牌,并将晨检牌放置于班级门口的晨检袋中。(红色牌代表健康、卫生;黄色牌代表身体不适,有带药;绿色代表不够卫生或指甲长)
2、自备药:孩子如需带药品在园内服用,请家长在孩子晨检时交给校晨检老师,并做好登记签字手续。坐校车的孩子,请家长填写给药单,并将药单及药品用袋子装好交与跟车老师,由跟车老师再将药品袋交给晨检老师并登记。
(根据幼儿园管理部门相关规定,幼儿园不允许给幼儿提供任何口服药物)
四、易出现的问题
1、不肯上幼儿园:入园的前一两个星期,孩子可能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还可能身体不适,不愿去幼儿园,这时父母要密切观察孩子身体、情绪等各方面的变化,但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给孩子请假,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坚决要求他去幼儿园的态度。家长要给多讲一些上幼儿园的好处,告诉他“孩子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妈妈要上班一样,这是任务”。千万不要说“不听话就把你送幼儿园,把你全托了”等灰色语言,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是个可怕的地方,那样孩子就更不愿意去了。孩子刚上幼儿园,心理上一时可能受不了,接孩子时尽可能准时,接完孩子后对他抱一抱,亲一亲,肌肤之亲会给孩子一种安慰,让他感到不是妈妈不要他了,妈妈还是很喜欢他的。
2、惊醒:新入园幼儿可能会出现梦中惊醒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孩子进入新的环境,身体、心理不适应。家长应尽量给孩子心理上的安慰,使孩子有安全感,引导幼儿发现幼儿园的乐趣,帮助他们亲近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对老师有信赖感。一般来说,随着幼儿对新环境的熟悉,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的。
3、生病:一般来说,初入园幼儿由于心理不适应,情绪不稳,会造成免疫力下降,部分幼儿入园一个月左右,体重会有所下降,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状。只要不是十分严重,均属正常现现象。家园沟通,加强护理和幼儿心理的调试,一般会度过难关。
4、情绪波动: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后,变得动不动就爱发脾气、闹情绪,家长就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受了天大的委屈,对此不知所措。其实,孩子在幼儿园里,面对的是陌生的老师,接受的是幼儿园里的一些规矩,肯定不像在家里那样自由,感到受限制和约束,家是孩子最温暖最舒适的港湾,回家后释放出来是好事,比憋在心里好得多,对此家长不要紧张,可以和我们说,我们会注意观察并鼓励孩子!
我:
5、攻击行为:刚入园的宝宝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会有咬人、抓人、打人等攻击性行为,孩子在入园的第一学期,往往是最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的,有几种原因造成: 1)、不会交往,想引起同伴的注意,表达不出,用行动来表达。2)、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一旦出现了幼儿之间的攻击事情后,请及时和班级老师联系,了解事情的原因,消除彼此间的矛盾与误会,我们会尽心照顾每个幼儿,也希望家长们能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