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园孩子的“小青春期” |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幼儿园孩子的“小青春期” |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幼儿园孩子的“小青春期” |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大脑的发展

幼儿园孩子的“小青春期” |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很多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希望孩子更聪明。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


幼儿园孩子的“小青春期” |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从医学解剖学上讲 :2岁时儿童的大脑重量达到成年人的75%,到6岁时,儿童的大脑重量已经达到成年人脑重的90%。

研究表明,4岁的儿童大脑皮层的新陈代谢达到顶峰


大脑在孩子未成年之前,有两个加速度期,第一次是5~6岁,第二次是13~14岁。

这些研究表明儿童在幼儿时期是大脑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幼儿园孩子的“小青春期” |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什么是心理学上的关键期呢?

幼儿园孩子的“小青春期” |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奥地利生物学家洛伦兹发现了“印刻”现象,印刻是动物一种天生的、本能的、迅速的学习方式,发生在生命早期很短的一段时间里,洛伦兹把印刻现象这一特殊时期称为“发展关键期”


心理学研究发现,0~6岁的儿童存在非常重要的“发展的关键期”现象,其中大脑的发展就是这样个关键期。


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得到的训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有很多的家长喜欢在幼儿时期开发孩子的智力。


不过,无论家长做的事情对孩子多么有益,最重要的还是孩子喜欢,孩子喜欢的东西才是对他们发展最好的,如果为了提高智力而让孩子失去快乐,这就得不偿失了,甚至是因小失大。


因为孩子快乐了,他们的内在情绪感受就会良好,有了良好的感受才能有高能量,只有高能量才能有创造性。


幼儿园孩子的“小青春期” |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幼儿心理发展最重要的几个关键期

幼儿园孩子的“小青春期” |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家长如果想对孩子进行潜能开发的话,就可以进行针对性、阶段性的训练。


1.秩序规范关键期



秩序规范关键期是在2.5~6岁,是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在长大后也不太容易改变。


为什么会这样呢?6岁前儿童的大脑正处在催眠状态。


在这种催眠状态下,孩子没有分辨能力,无条件地接受大人所灌输的一切。

孩子收到的这些信息,被放在其潜意识思维中。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潜意识要比意识思维强大100万倍,我们95%的行为都是受潜意识支配的


所以,这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长大后不太容易改的根本原因。

家长朋友可能就更明白孩子6岁前的教育为什么这么重要了,你此刻给予孩子的,也是将要影响他一生的。


家长的行为、态度、价值观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可替代、毋庸置疑的。

当然,在这一阶段,对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也是完全必要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所培养的习惯是服务于孩子,是让孩子发展得更好,过度地强化习惯,也会使孩子因条条框框过严而没有灵活性,会制约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孩子是在试错中成长的,如果只是为了得到一个习惯,让孩子一味按照成年人的要求去做,孩子就失去了探索的乐趣和自己体验生活的感受。


2、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2~6岁。


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说话能力培养的关键期,这时家长应多跟孩子讲话,更多地回应孩子,多给孩子讲故事也是非常好的方式。


我有一位朋友,她的女儿4岁了,喜欢看书,但总是不能把一本书坚持看完,就要买新书。


妈妈心想,不买吧,怕打击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如果马上给买又怕让孩子养成不能坚持做完一件事的习惯,两难情况下的妈妈,灵机一闪,对孩子说:“这样吧、你喜欢看书这太好啦,你想要新书,妈妈支持,但有个条件,你看完这本书把最后的一个故事讲给妈妈听,用讲故事来换新书,这样好吗?”孩子本来也喜欢讲故事,所以一口答应。


这样做真是一举两得,既鼓励孩子阅读,又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真的是太好啦。


只要用心,我相信各位家长一定能找到像这位妈妈一样智慧的好方法。

心理学研究发现,更多、更丰富的刺激有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


幼儿园孩子的“小青春期” |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孩子在4~6岁的时候就能掌握语言的基本内容。


言语是与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同时发展的,言语反映了这些能力在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

也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语言发展比较晚,都2岁了,还说不了几个字。


其实,这也不必着急,如果没有器质性的问题,语言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古人也有“贵人语迟”的说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幼儿开始学成年人讲话,学习运用词语,但由于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比较低,对很多词不能理解,所以有时表达不太准确,家长不可以取笑孩子或以此来开玩笑,孩子会在大人的态度中读到准确的信息,这会使孩子不敢讲,怕讲错,反而有碍于语言的发展,更有甚者会导致口吃现象。


3、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期



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期是在2~8岁。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想象力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核心。


有一次幼儿园组织绘画比赛,主题是环境保护,有一幅作品引起专家的高度注意。


孩子的想象力由三张画来表达,第一张:一条小鱼在水中自由地游戏,开心无比;

第二张:当江河的水被污染,变得又脏又臭时,水中的小鱼没有办法在下面游泳了,只好把脑袋放在水面上;

第三张:小鱼的身体在严重污染的水里变成了黑色,竟然长出了一双翅膀飞向了天空。


幼儿园孩子的“小青春期” |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专家看完后,竖起大拇指说:“也只有孩子才有这样非凡的想象力。”

当然,由于受认知的影响,幼儿想象的目的性还不太明确,而且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干扰而变化,想象的过程也会受到个体的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在孩子的想象中,还经常会有夸张性想象,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家长应鼓励孩子用他们自己的思维去想象

接触大自然、观看动画片、讲童话或神话故事、去动物园等也都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4.第一反抗期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先讲一下什么是自我。

自我是个体生理与心理特征的总和。


还有一个专属名词叫自我意识,什么是自我意识呢?

就是把我当作主体,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一种认识。


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别出来。

一般来说,孩子从3岁左右,就能够真正地区分你是你、我是我了。这在3岁之前孩子是做不到的。


这是人作为独立个体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人类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以我们看到3岁左右的幼儿总爱说“不”“不行”“不是”“这是我的”,等等,孩子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他们经常有自己的主张和意见,即使做得不好,也要亲自尝试,孩子用“不”来宣告自我的存在,最重要的标志是“物权归属”,他知道什么是自己的,自己的可以不让别人拿,自己是有这个权利的。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第一反抗期”,是因为孩子的自我得到发展而产生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三四岁的孩子中,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未来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人格独立而且坚强的人,而丝毫没有反抗、过于顺从的孩子,往往在性格上趋于软弱和寡断。


人最在意什么?心理学研究发现,没有什么比对自我价值的评价更让人在意的事情了。

也就是说,在心理发展中,人们十分重视他人对自我价值的评价。

这个评价通常能被人体验到,要先从别人那里得到评价后,再进行自我评价。


幼儿自我价值感的主要特征是:是否符合社会价值标准主要依赖于外界反馈,比如老师、家长、同伴等,孩子的价值随他人评价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它是情境性的,是不稳定的。


幼儿园孩子的“小青春期” |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孩子对自我的价值感只有好坏,没有折中的态度。


可见成年人对幼儿评价有多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建设。


在心理学课上,有一部纪录片让我终生难忘,名字叫《黑白娃娃》,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拍摄的,记录的是对不同年龄、不同肤色的幼儿进行的访问。


访问的内容非常简单,给孩子两个布娃娃,一个黑色皮肤,一个白色皮肤,问题是:“这两个娃娃有一是坏的,你认为是哪一个?”结果无论访问的是黑色皮肤还是白色皮肤的孩子,他们的回答都指向黑色皮肤的布娃娃,在孩子的心里,黑色皮肤的孩子更坏一些。


为什么会这样?


有的孩子自己也是黑色皮肤,为什么也说黑色皮肤的布娃娃更坏呢?这是真的吗?

不见得吧,可为什么孩子的回答竟然如此一致,这一定不是孩子自己想的,这是谁说过的?是孩子还是大人?


我想答案已经明白,孩子在大人那里建构了自己的想法,一个并非是真的想法,这种建构就像人的影子一样挥之不去,无论多久。


所以,对于孩子的评价家长千万要小心,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也是成就了孩子。

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更多的鼓励、欣赏、支持与爱,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更高的自我评价。


5.个性形成的关键期


如果父母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有的孩子喜欢音乐,他们就会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有的孩子喜欢舞蹈,经常是音乐一响他们就会跟着节奏扭来扭去;还有的孩子喜欢手工,平时坐不住,但做手工时却能坚持很长时间,这就是兴趣的力量。


兴趣是孩子创造力的源泉,这一阶段孩子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和需求,有时可能不太符合家长的希望,这种可能性还很大。


尊重孩子的个性,才能成就孩子,而尊重家长的希望,成就谁也就不得而知了,爱孩子的另一种表达就是尊重。


幼儿园孩子的“小青春期” |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心理学有这样的实验,是关于兴趣与财富的:美国一所大学,将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是按自己兴趣去找工作,就是无论毕业于什么专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找自己喜欢的工作,收入不作为主要考虑内容,能够养活自己就可以;

第二组不是按自己的兴趣,是按自己所学专业,更重要的是工作条件好、收入高。


心理学家进行了20年的追踪,结果发现,第一组,也就是按自己兴趣找工作的大学生与第二组按收入及条件找工作的大学生相比,第一组的财富是第二组的100倍。


当一个人沉浸在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情中时,就会有旺盛的精力与无限的热情,就会创造性地去工作,这样的热情就会持久,就会把工作做到最好,而财富是在把工作做好之后的产物,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才能拥有更多财富了。


——本节内容选自《幼儿园孩子的“小青春期”》,作者古金玉 ,石油工业出版社。

(声明: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幼儿园孩子的“小青春期” |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幼儿园孩子的“小青春期” |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阅读原文”,了解芳草教育资源数字化平台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园孩子的“小青春期” |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