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小朋友们回归了放松温馨的家庭生活,难免在行为习惯上会与幼儿园里有所不同。于是幼儿园老师常常收到家长的抱怨,孩子在家与在幼儿园里判若两人:
家长A
在幼儿园里,自己吃饭、穿衣,按时睡觉,和小朋友们友好相处~
可寒假里完全变了个样儿,任性耍赖,胡搅蛮缠…
家长B
这是由于幼儿园有一套系统、固定的规章制度,而且这些规章制度都带有强制性,任何人都不允许例外。幼儿在长期遵守的过程中,心理上形成了定势,从而转化成一种习惯行为。
在家就不同了,没有各种规定的约束,加上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容易妥协.孩子完全不需要自我控制,所以就变得不听话了。
我们一直在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是家长。
爱孩子是本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
懂得爱孩子的父母,则为其立规矩,这是每一位父母的责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应该制定一些简单、必要的规定,让幼儿从小在有规律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学会自我控制。
家长们有必要认识到:规矩和爱本来就是统一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孩子恢复家庭生活中的规则与秩序: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把幼儿一天的生活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起床、睡觉、吃饭、学习、户外活动都应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
作息时间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不要因为家里来了客人或大人有活动就随意扰乱孩子的生活规律。
当然,特殊情况下,比如节日、生日时,可以允许孩子自由一些,但事先必须申明原因和具体要求,让孩子明白这是特殊缘故,不至于在平日也提出要求而破坏常规。
>>推荐阅读:致家长:幼儿寒假一日生活作息表来了,附劳动清单与可颁发的电子奖状领取哦!
家长可将良好的行为举止制定成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让幼儿通过反复执行内化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性行为。
? 例如:吃饭之前要洗手;吃饭时要坐在固定的位置,不许乱跑或边吃边玩;幼儿长到可以上桌了,应要求他等大人到齐后一起开饭;喜欢的菜不能拉到自己面前;每次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吃完后把碗筷、椅子放好。
自己玩过的玩具、看过的书要及时整理归位;未经允许不能乱动大人的东西;家里的电源插座、危险物品要教幼儿识别,禁止接触。
尊重长辈,与长辈见面要主动打招呼。做游戏、下棋要遵守既定的规则,不能因为怕输而耍赖。
劳动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锻炼意志、增强责任心,而且可以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尊重他人劳动等良好品质。
幼儿劳动应从自我服务开始,从小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般来说:
? 3岁学会用匙吃饭、穿脱袜子、收拾玩具;
? 4岁学会刷牙洗脸、穿脱衣裤、系鞋带;
? 5岁学会用筷子吃饭、整理自己的抽屉。
另外,可视幼儿的年龄大小规定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
? 2岁的幼儿可以帮大人拿递小物品;
? 3、4岁的幼儿可以分筷子、端饭;
? 5、6岁的幼儿可以折衣服、叠被子、买小商品等。
1.将用完的毛巾、牙刷、脸盆放好;
2.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脏衣篮里;
3.饭后自己把碗盘放到厨房水池里;
4.能将自己的玩具和书籍放回原位。
1.按人数准备餐具;
2.清洗自己的袜子等小件东西;
3.饭后擦餐桌;
4.把晾干的衣裤分类叠放整齐。
1.学习收拾房间;
2.扫地、倒垃圾;
3.学习叠被子;
4.学习整理自己的小床;
5.让小朋友爱上劳动;
最后的话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少父母都会进入这样的误区:既希望孩子得到更多的自由,充分展示个性,又担心孩子没有规矩的约束以后不好管教。因此,管得太少和管得太严常常让父母陷入两难的选择。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尤其是家中的长辈,会过分宠溺孩子,事事都惯着孩子,最终把孩子养成了一个性格极端的“熊孩子”。
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给孩子立规矩,让他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是我们的责任。
规矩与爱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