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从幼儿园向小学迈进时,必须经历一个关键的教育过渡期,通常被称为“幼小衔接”。它不仅关乎孩子的成长发展,也关系到家长、教师乃至整个社会对教育连续性的认识和实践。
在幼儿园,尤其是毕业班阶段,促进孩子们顺利过渡到小学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点。然而,幼小衔接应该如何衔接?其关键点是什么?幼儿园的活动如何帮助孩子们进行平稳的过渡?有哪些措施可以帮助孩子们做好了准备,以便他们能够无缝地融入小学的学习环境?
本期,我们聚焦于”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平稳地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学习。我们将分享专家的观点,提供一些实用的策略和建议,帮助家长和教师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幼小衔接”的旅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顺利地开启他们的小学生活。
可以多和孩子聊聊新学校、新老师和新朋友,听听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表现出对孩子新环境的兴趣和赞赏,这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引导他尽快适应和喜欢新的小学生活。
根据时间表,孩子会逐步调整其生活和生物钟。开始执行的时候,孩子可能会不习惯,家长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操之过急,一两周后就可以见到效果。
饭桌上、茶余间,还经常说起小学学习如何严酷,说别人家的孩子进了幼小衔接班,学识字、拼音,做算术。对佳佳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该收收心了,光知道玩,上小学就该吃苦头了”,“看人家小孩都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你怎么办呀”……
佳佳妈妈的焦虑情绪无形中会影响孩子的心理,使他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当他过高估计小学学习的难度而产生学习压力时,就会对即将到来的上学忧心忡忡,甚至会导致入学适应障碍,一旦遇到一点挫折就会丧失信心。
所以,家长一定要放松心情,淡定地面对孩子的入学,让孩子感到入小学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成长阶段,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入学。
室内的积木小而轻巧,搭建过程中更有利于孩子注意力、手指力量、灵活性等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经常有这样的练习以后写田字格时笔画的精准定位一定没问题。
5岁左右是幼儿开始握笔的最佳时期。
切记,孩子做事分心的时候,千万不能唠叨和训斥,那样反而更不能使孩子集中注意力了。
帮助孩子梳理头绪,孩会更容易做到。
告诉孩子迟到的后果。快一点和慢一点有什么区别,孩子并不知道。告诉孩子如果不能尽快完成,迟到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要承担什么结果。只有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磨蹭给他带来的烦恼,他才能会重视。
激发孩子的兴趣。家长可以采取措施激发孩子兴趣的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例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让孩子有取胜的可能,他便会觉得自己能做得很快。
学习软件以“学习”为噱头,却并未真正理解何为儿童有意义的学习。不假思索、不知节制地将它们带给儿童,只会让孩子远离自然生长的轨迹,割裂他们与赖以生存的地球之间的亲密联系。
从文化传承以及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看,学习软件从来都不是、将来也不会成为孩子真实体验的替代品。
年幼时儿童表现出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也正是中小学生正在倡导的核心素养,远比知识技能本身更加重要。
学前阶段的教育,家长不必操之过急,而更应关注符合孩子心智发展的学习方式,重视孩子在游戏中、生活中的学习和探究,为儿童全面、自主和可持续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2023年中国“年度游戏”竟然是掼蛋,幼儿园是时候重视起来了!
活动案例 | 春游刷屏朋友圈,现在的小朋友比我们小时候会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