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坊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11月24日,李茗名师工作坊暨行知金陶幼儿园园本培训课程展示活动在行知金陶幼儿园(金陶园区)举行。
活动旨在探索绘画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师生现场的心灵交流与深度互动。同时通过“互联网+”形式,面向杭州市上城区幼儿园教师、互助共同体幼儿园同步直播,实现线上线下多地“云研讨”。
杭州市行知金陶幼儿园总园长吴欲晓和工作坊成员朱晶晶老师担任本次活动主持。
吴园长说,我们经常参加教师培训,也很熟悉各类培训。但今天的培训别开生面,不单单需要视觉和听觉,更多的是运用我们的身体,经由身体来感受和表达。曼陀罗,这是什么,跟教师培训有什么关系,跟绘画又有什么关系?……—-吴园长热情洋溢的开场白为培训活动定下了积极生动的基调。
NO.01“曼陀罗”的畅想
活动正式开始,李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场“曼陀罗”的畅想。曼陀罗,是一个神奇的圆,在圆中有许多的色彩和结构,通过这些色彩、结构不同的组成,排列出不可思议的图腾。
通过曼陀罗图示从现象进入到本质,是人内心的外在体现,是一种无意识投射。李老师结合了曼陀罗绘画的专业知识及她自己多年绘画曼陀罗的体验和学习经历,告诉大家:心,可以用“画”的方式来“看见”,绘画呈现的过程也是心灵不断清理、整合、凝聚、升华的过程。
之后,李老师带领老师们用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做圆的动作,尝试跟随音乐舞动自己的身体,并在小组合作中创造性地摆出了一个个身体曼陀罗,在随后的绘画中画出了神奇的图案。对此,老师们积极参与、欣喜无比。
NO.02曼陀罗﹒圆的畅想曲
根据孩子的学习规律,活动环节从观察感受——身体表达——绘画呈现一一顺序展开。
活动中,运用孩子能接受的形式来感知感受圆的变化,用视觉、听觉、身体动作加深孩子们对圆的理解,并利用大自然中最能引导人心灵向上共鸣的植物——鲜花来作为创作曼陀罗的工具,激发幼儿潜在的动力,让孩子们在“玩”的氛围中感受曼陀罗的乐趣、魅力。活动既有视觉美的享受,又有情感宣泄,达到内心的和谐。
盛丽娜老师带领大班《曼陀罗﹒圆的畅想曲》活动,环节递进、语言指令清晰。各组孩子用身体呈现的曼陀罗让人感动。手、脚的不同位置摆放,身体的站、躺变换,变化出许多曼陀罗,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性。
在鲜花曼陀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内心真实的表达以及同伴之间的融合和接纳,男孩的粗犷个性和女孩的细腻情感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NO.03 绘声绘色
小班幼儿此时的情绪,还有分离焦虑、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加上年龄小、语言表达不清晰,他们的情感表达除了哭还会在绘画中无意识地呈现。绘画是孩子喜欢的活动,我们利用色彩和幼儿情绪的关系,建立色彩—情绪的表达关系。
张妮老师组织小班艺术活动“绘声绘色”,通过颜色和表情的匹配(在认识颜色的同时让孩子选择对应的表情),尝试通过音美结合的方式(运用快乐的音乐激发孩子的情绪),最后选择可以代表自己心情的颜色绘画(将难以语言表达的感受用色彩呈现出来)。整个活动走进了孩子的心。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孩子快乐自由地表达自己,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愉悦的表情。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孩子在色彩选择上有出于本性的选择和被情绪感染的选择,在绘画的笔触上能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他们用绘画诠释了自己内在的情感。
NO.04独一无二的我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外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爱好等。
大班孩子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来自于外界,即父母、老师、同伴的评价。《独一无二的我》来自于《特别的我》主题活动。《特别的我》是自画像活动,在作品中,呈现出每个孩子特点。我们看到有的孩子自信心不足,有的对自我身体的认识不足、有的着眼于部分,等等。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培养自信心,在活动中,通过观察《特别的我》的不同之处,运用比一比大小的我的特别姿态,装扮我“最特别的地方”,引导孩子去发现、欣赏自己身上的特别之处。
在活动中,我们不追求作品的完整性,更看重孩子作品的留白部分,在留白与渲染的对比中,我们发现孩子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甚至是最特别的地方,可能是脸部、也有可能是腿部和服饰……
经过老师的语言引导,孩子由表及里地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我们给孩子以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为自己的独特而自信、感到高兴、喜欢自己、欣赏他人。
NO.05 专家点评
本次活动我们邀请上城区教研员沈杭凯老师和上城区心理教研员沈晓琴老师出席。教学活动后,两位沈老师对三个活动进行了点评。
沈杭凯老师用“四有”,有策略、有成效、有方法、有意义来肯定工作坊的老师。她说,看到了工作坊一路走来所有成员的进步。她引用堂吉诃德式的、骑士般的勇敢无畏来比喻老师们的研究。她认为,活动没有借鉴、没有参考,需要老师们不断研磨、说服自己,要不断地否定自己,再肯定自己,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收获更好的自己。
沈晓琴老师对三个活动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提出了建议。沈老师说,目前教育教学背景下需要创新,从创新的理念来说,什么是不同的元素,不同元素的重新组合就是一种创新。她说,创新有四个点:否定、知识的积累、实践、有层次。我们需要思考,对一些固有的东西说“不”,否定自己,就有了创新能力。我们只有在知识足够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创新,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迸发创新,达到某一个高度,是有层级性的。
最后,沈晓琴老师还提出,创新需要环境,需要团队,还需要一个理念——等等孩子、等等自己。
三个活动都是在创新的理念下进行的,两位沈老师的点拨引发了线上和线下老师们的积极思考。
在探讨幼儿绘画中的自我发现与疗愈路上,我们有感悟和收获,也有迷茫和困惑。正是在这样的学习和探讨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前行,争取实现新的进步。
NO.06专题讲座
本次活动,我们还请到了拱墅区心理教研员魏旋老师,他以儿童绘画研究为基点,进行了《绘画与儿童心理健康》讲座。他从影响儿童绘画的因素出发到现象学视角,再到儿童绘画水平的发展,绘画与叙事的游戏,通过展现故事、外化问题、寻找例外、分享预演环节,让老师们充分理解和感受整个游戏的过程。魏老师认为,教师的角色重点是学会如何观察,看看儿童是否需要你的指导,是否是专注的、是否有信心去独立完成,在绘画过程中是否能与同伴分享材料,是否对自己的画感到自豪等。
活动中,魏老师让老师们通过一对一绘画、小组绘画,来进行自我疗愈,利用绘画与叙事的游戏让老师们自主分配角色来扮演教师和幼儿,让老师们玩一玩绘画与叙事游戏。
在培训学习中,我们发现,在绘画过程中逐渐表达自己,敞开自己、接受自己,用合适的表达方式疗愈自己,可以成就更好的自己。
整个活动生动有趣,浅近平实的语言、鲜活生动的实例,以及老师之间的互动引来了在座老师的热烈反响。
在这次干货满满的培训中,教师的收获多多。来自富阳区的幼儿园老师们觉得享受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他们和行知金陶幼儿园签订了互助共同体协议。大家对学前教育的未来充满期望。
学无止境、研无止境。本次研磨展示活动促进了教师先进教学理念的提升,同时也为工作坊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使教师们在幼儿绘画心理教育教学方面得到了一次磨炼、提升,更激发了前来交流研讨的中小学幼儿园心理辅导站老师及互助共同体成员的学习热情和研究愿望,引发了大家对幼儿绘画心理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深入认识和思考。
(文/洪帅丽 图/应煜祺)
投稿邮箱:1305969433@qq.com
联系优师教研18969975227(微信同手机号)
资源系列文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序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