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杭州市行知金陶幼儿园黄黎 余姝凝 张微 张妮
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全国人民都投入到这场打赢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现在,人们居家隔离成为一种常态。对幼儿来说,这样长期地封闭在家,会出现诸多不适应,其中,我们要特别地在心理上对孩子予以关注,精准识别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防护。
一、居家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
1.焦虑。由于长时间呆在家里,不能外出玩耍,孩子可能会比较烦躁焦虑。另外,父母对于疫情相关问题的担忧,大人的焦虑也会传导给孩子,从而加重孩子的焦虑情绪。
2.好动。在家里捣乱,好动乱跑,爬上爬下,大声喊叫等。孩子的好动其实有利有弊,有利于缓解孩子因疫情防控原因引起的负面情绪。
3.不良人际关系。与家庭成员相处可能比较任性霸道,比如一定要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和兄弟姐妹相处时争抢玩具等。而且,孩子对父母、对老人也会表现得不够尊重,缺乏谦让、宽容等。
4.情绪控制能力差。当自己的需求不能满足时容易大哭大闹等。
二、如何识别
行为线索一:孩子的社交能力改变。
比如,一个非常爱热闹的孩子,突然变得十分退缩,一听家里来人了,就躲起来。或者,每天都吵着出去玩儿的孩子,突然拒绝外出,即便反复跟他解释戴上口罩就不会被感染,孩子仍然回避。更小一些的孩子可能表现为过度黏人,不允许最亲的人离开自己的视线。这都是心情焦灼的表现,需要引起大人的警惕。
行为线索二:孩子情绪失常。
孩子感到恐惧时,经常变得暴躁,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一些孩子还会用攻击行为彰显自己的“力量”,仿佛这样就可以战胜内心的恐惧。
行为线索三:孩子出现退行。
他们感受了大人的焦虑后,会变得不安。这种不安无处释放,就会抑制孩子的能力。明明可以自己吃饭了,现在偏偏要大人喂;明明不再尿床了,却又再次尿床;或者怕黑,不敢独自睡觉,等等。
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明显的行为线索,一些孩子会用提问来打消自己的顾虑:“妈妈,我们爬山时见过一只死蝙蝠,我们会感染吗?”
一些孩子会用行为来抵消自己的焦虑,比如过度地洗手和过分地监督大人的卫生习惯……
这些幼稚却又不失可爱的行为,提示我们孩子的情绪出现了波动。
三、快乐居家心理防护建议
1.大人情绪稳定是前提。“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此时此刻,父母或家人的情绪稳定,对孩子而言,就是最好的礼物。孩子常常通过父母的情绪和行为来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父母的情绪稳定是一种内在和外在的影响力,会让孩子有安全感。
2.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保持生活的稳定性。虽然“疫情防控”是一个应激事件,但一定不要让孩子感到“危机重重”。千万不要手忙脚乱,自乱阵脚。让孩子的生活作息维持一定的规律,保持生活的稳定性,是稳定孩子心理的重要内容。
3.避免信息过载导致的心理负担。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在分享有关信息或回答孩子的关于“疫情”的疑问时,一定要用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浅显易懂的话讲给孩子听,还可以轻描淡写一些,一定要多传递正能量,让孩子有信心。对于大一些的孩子,一定要引导孩子合理看待信息,分清良莠,不要过度关注疫情相关报道,不要轻信疫情相关小道资讯,避免陷入视讯信息轰炸中。让孩子永远心存希望,永远相信黑暗不会长久,光明总会再临。
4.“宅”在家里的寒假要出彩。“疫情”的不期而至,打乱了孩子的寒假计划,外出旅游取消了,跟着大人走亲访友目前也不能实现了,甚至不能外出了,多数时间只能“宅”在家里。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充足的积极关注,用心帮孩子将这个史上最长寒假过出彩儿来。
5.教孩子学会管理情绪。情绪管理不是简单地压抑、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在正确理解情绪、体察接纳自身真实情绪的基础上,掌握调适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与技巧,让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管理情绪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给每一个情绪准确地贴上标签。孩子能识别出的情绪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处理情绪的开端。能表达,他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有时只要表达出来,情绪问题就解决了。
6.当孩子出现下列情况时,需要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出现如下情况,且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生活,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
(1)0~5岁孩子:吮手指头;害怕黑暗或动物,畏惧夜晚,黏住父母;大小便失禁,尿床,便秘;说话困难,如,口吃;食欲减退或增加。
(2)易怒,郁郁寡欢;睡眠失调,噩梦连连;沉默寡言;行为失控;兴趣减退或丧失;生理性症状,如,食欲减退等。
往期精品文章
幼儿园一站式服务提供商
杭州市西湖区西湖区丰盛九玺
优师教研18610206462
投稿邮箱:1305969433@qq.com
联系优师教研18969975227(微信同手机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序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