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天我们推送我省目前最年轻的学前教育特级教师、绍兴市上虞区学前教育办公室的董秋艳老师撰写的《切实做好“学思行合一”研训 大力推进区域“活教育”课改》一文。
从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上虞学前教育工作正凝心聚力于提高质量,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提高乡镇幼儿园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大力推进区域“活教育”课改。这是可以为各县域学前教育工作借鉴的。
从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上虞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他们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实际情况,探索“学思行合一”的研训特点和操作方式,建构塔式研训团队,实施全面普及、分层专项和区园联动的多元研训方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这是可以为各地提高幼儿园教师保教水平所效法的。
上虞区学前教育办公室 董秋艳
上虞是陈鹤琴先生的故乡,上虞学前教育着力打造的是区域性“活教育”课程品牌。全区占比52%的乡镇幼儿园是推进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半壁江山。为此,在区域性“活教育”课改推进时,我们把指导重心放在乡镇幼儿园上。
我区的乡镇幼儿园,以省二、省三园为主。为此,对她们的课改定位是:依托“活教育”思想,通过课程前、中、后审议,进行基础课程的园本化改编。教师作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力军,对于“活教育”思想的认识以及践行能力,直接决定了基础课程园本化改编的质量。为此,我们重点关注教师课程建设能力的培育与提升。我们采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聘请高等院校专家,对10个课程建设相对有所思考和行动的乡镇幼儿园园长、业务园长,以工作坊的形式,进行课程领导力提升研修。另一方面,借助区内名园名师进行引领,主要有名园联盟帮扶、名师工作室引领、专题研训,不断提升乡镇幼儿园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下面就专题研训部分内容做简单分享。
一、先行思考——教师立场的“学思行合一”研训的背景
提出“学思行合一”的研训,主要是受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的启发。“活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是,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同样,若要有效地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首先必须了解教师在课程建设方面的真实状态和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设计相应的研训方案。
对于教师的真实状态和需求,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解。
一是教师的学历和职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理解、领悟能力,以及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程度。这些信息对研训目标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是教师对于“活教育”思想的认识程度以及践行中的困惑。这方面信息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确定通过什么样的内容来展开研训。
三是教师对于研训方式的需求。我们设想通过教师喜欢的研训方式,来有效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研训目标提供保障。
二、信息梳理——把握我区乡镇幼儿园教师的真实状态和需求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文本材料分析、座谈等方式,对我区乡镇幼儿园教师的真实状态和需求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真实状态
我区乡镇幼儿园在编教师少,仅占38%。虽然现有学历较高,但初始学历中专的占比达65%,非编教师中专学历占比高达86%。高级教师占比不到5%,绝大部分教师还处在入职的初始阶段。这样的教师队伍,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与领悟,较难深入,教育教学反思及课程设计能力,也显得比较薄弱。
乡镇幼儿园的业务园长普遍较为年轻,他们自身的学历、职称层次较低,教师岗位工作时间不长。相当多的业务园长,缺少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能力,在园本研训中,“萝卜炒萝卜”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真实需求
从乡镇幼儿园普通教师和业务园长工作困惑和研训需求调查汇总表可以看到,普通教师的困惑集中在“活教育”思想如何运用于实践?跟《指南》的关系如何处理?业务园长的困惑集中在“活教育”思想如何有效地落实在幼儿园课程中?如何提升自身水平,引领教师深入领会、科学践行“活教育”思想?
业务园长、教研大组长和部分中高级教师,希望研训时能根据自身提出的困惑,结合自己的实践案例,运用“活教育”思想帮助分析诊断,并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解决对策。而初级、未定级的教师则希望研训时直接给她一个模板,让其在实际工作中仿照“模板”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
三、行动推进——切实进行“学思行合一”研训
基于乡镇幼儿园教师的真实状态和需求,我们意识到传统的讲座式培训无法精准解决这些问题,个别化的指导也无法满足那么多不同的需求,必须寻求一种新的研训方式来破解这一难题。实践中,我们发现“学思行合一”的研训较为有效地帮助乡镇幼儿园教师提升课程建设能力,促使其专业成长。
(一)“学思行合一”研训的特点
“学思行合一”,就是通过学习、思考和运用,真正理解“活教育”思想内涵,并能科学、合理地运用于幼儿园课程建设中。
研训过程中,我们借鉴了陈鹤琴先生“活教育”中的一些教学原则,凸显真实和自主两大特点。
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强调的是一定要让儿童在适当的自然环境之内,得到相当的学习。研训中,我们凸显的是针对教师日常研训的真实困惑开展研训。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鼓励儿童去发现他们自己的世界。——强调的是自己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研训中,我们凸显的是教师通过与他人的思维碰撞,自主建构新的认识。
(二)“学思行合一”的操作方式
1.建构塔式研训团队
研训团队由塔基层、中间层和塔尖层构成一种塔式结构。
塔尖层:业务园长、教研组长,80余人。
中间层:除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外的中高级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210余人。
塔基层:为初级、未定级教师,450余人。
研训团队实行动态管理,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求申请调整组别,经认定,理由合理,即予以调整。
2.实施多元研训方式
研训方式有:全面普及式、分层专项式和区园联动式,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1)全面普及式研训
主要指向于通识性理论的普及性学习,因为只有对理论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相对熟悉时,才有可能在需要运用时主动提取。参与对象是研训团队所有成员。
“学思行合一”研训步骤为:识别——理解——链接——梳理——反馈。
(2)分层专项式研训
主要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适宜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塔基层主要依托半日活动观摩、名师互动点评、优秀课例模仿秀等活动,从模仿到自主,贯彻实施“活教育”思想。
中间层主要依托课程故事、游戏案例、项目活动分享与评比等活动,从粗浅到深入,实践陈鹤琴先生设计组织的“有必要预备的儿童自发活动”,实现儿童观、课程观的转变。
塔尖层主要依托课程审议,通过看、听、评、做、思,引领中间层和塔基层教师贯彻落实“活教育”的三大纲领、十七条原则以及四个步骤等思想。
(3)区园联动式研训
联动方式为,各园塔尖层教师参与区级研训,对研训获得的经验、习得的方法,经过反刍内化,再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给园内中间层。中间层将自己研训所得,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介绍给塔基层,塔基层复制着做。
塔基层实践后,将心得、反思或疑问反馈给中间层,中间层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解答,塔尖层进行评价,并帮助梳理问题和经验。无法解决的,再上传至区级研训活动共同研讨。
联动步骤为,先区级,遵循“典范引领,长线跟进”的思路,对塔尖层教师加以引领。这一层次“学思行合一”研训步骤为:集中力量、打造典范——现场展示、习得方法——比赛驱动、实践创新——智慧分享、专家引领。
区级完成后,接下去就是各园的园级活动,塔尖层中的教研组长通过亲身引领的方式,带着年段组内中间层教师就新的主题,运用区级研训中获得的经验开展新的价值识别和方案制定,组内塔基层教师参与旁听,了解方案。塔尖层中的业务园长蹲点年段进行指导。
塔基层和中间层共同实践,就实践中的问题共同交流讨论,相互解答。在这样的过程中,加深对科学、合理使用教育资源的认识,加深对“活教育”思想的理解。
欢迎大家投稿(邮箱):1305969433@qq.com
往期精品文章
幼儿园一站式服务提供商
优师教研18610206462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序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