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起健康慧生活
——疫情背景下的主题环境
一场疫情,是危机也是契机。真实的生活,是孩子们最好的经验,基于儿童的“情感先行一认知伴随一行为跟进”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在迎来复学后我们开展“疫”起健康慧生活课程实施。
我们聚焦如何将课程意识融入环境中,把握住教育的价值与时机,坚持对幼儿生活细节的关注;对幼儿生活感受的关心;对幼儿学习经验的持续关切。只要我们具备敏锐的课程意识,就能把握住教育的价值与时机,让学习者参与到环境中、与环境产生互动,并将已有知识与当前学习任务产生联系,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发生。
小一班——“疫”起健康
小一班防疫主题“疫”起健康,我们选择了孩子们在疫情中体验到的打疫苗、战疫方法以及身边的战疫英雄这三个真实活动分为了“疫苗护苗行动”“战疫小能手““感谢有你”三个板块呈现。小班幼儿对于身边的口罩很感兴趣,所以“口罩小卫士”微课程选择了幼儿生活中每天的必需品口罩,通过了解口罩大分类、口罩的作用,探索关于口罩的一些小秘密:防水、透气、三层不同结构等让幼儿知道口罩的重要性。实践、探索、体验真实生活才是小班幼儿真正需要的环境。
小二班——“疫”起行动
“疫”起行动由”疫”起来防护、我会打喷嚏、排队小约定、我要说声谢谢您组成。孩子们勇敢打疫苗并获得奖章的真实情境被记录了下来,他们感兴趣的小事件也被老师们细心呈现,如活动“小香皂我来选“角色游戏、小医生做核酸、打喷嚏的回声等。孩子们还跟随故事《大河马打喷嚏》知道了如何打喷嚏,在区域活动中用各种玩具拼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大嘴巴。在美术活动《啊啾》中孩子们体验用喷壶模仿大嘴巴打喷嚏来创作美术作品。细心、耐心既是我们对孩子不可或缺的,也是疫情背景下环境创设的前提。
中一班——“战疫”慧生活
本次环境以疫情中幼儿趣生活及疫情日常防控为主要内容,并在新年来临之际渗透新年主题,让孩子们感受到新年的气息,主题墙以幼儿在疫情期间居家多彩的生活,正确的防护方法(互动式环境)为主,以幼儿参与记录的方式,表达幼儿对疫情的生活的真实感受和获得的新知识和经验。班级微课程则是以孩子熟悉的温度计入手,孩子们在探索,调查的过程中了解温度计的种类、用法、来历等,知道温度计是保护我们健康的常用工具之一。
中二班——“战疫”二三事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孩子们的正常生活,中二班的小朋友们在思考,我们能为战疫生活做些什么呢?班级主题战疫二三事和微课程主题“筷”乐生活应运而生,战胜疫情我们能做的有很多,勤洗手、多运动、居家隔离不慌张、防毒面罩我不怕、向身边的战疫英雄致敬并送上甜甜的山楂、在家吃饭也要使用公筷等,这些都是作为小朋友能做的事。我们还知道虽然在疫情中,但是我们也要学会合理抒发自己的情绪,不能大喊大叫。有互动、有交流、有参与,战疫生活背景下的中二班小朋友会有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在生成……
大一班——我是防疫小卫士
“我是防疫小卫士”共分为四个版块,疫起来防护、给志愿者的一封信、我身边的“红马甲以及发现身边的爱,用孩子的视角记录下疫情中身边的人和事。幼儿还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米线进行发现与讨论,以图片和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由于疫情,可能会产生一些诸如无聊或者不开心的情绪,于是孩子们在绘本中跟小老鼠学习,让自己宅家的生活同样丰富多彩,疏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整个环境中,孩子们运用废旧材料进行新年元素的作品呈现,传承民俗文化。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细节,学会观察生活、参与生活,这是我们环境创设的意义所在。
大二班——因为有你,疫起健康
“因为有你,疫起健康”,由三个板块组成,幼儿打疫苗的感想、设计健康码以及感谢保护我们的人,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了疫情中的逆行者,共同为身边的战疫英雄写了一封信,让孩子发现我们身边就有保护我们的人。开园后孩子们都接种了疫苗,他们对于疫苗很感兴趣,于是“疫苗那些事”中打疫苗过程、打完疫苗的感想,孩子都用画笔记录了下来。在融入新年元素时对联的书写(符号、描画)、门神的绘画、窗户的吊饰、我们坚持将孩子放在前面,教师在后面记录,让孩子去体验参与整个活动,充分的塑造了孩子的潜力和可能性。孩子在前,教师在后,环境属于班级中每一位孩子。
写在最后
思考1:我们要如何读懂价值?
相关解读:明确“疫情相关”主题的核心价值,它能帮助教师理解清楚一个主题究竟“要什么”、“重点在哪里”、“关系在何方”。换言之,主题的核心价值可以让教师看清主题在嵌入当下又连接未来中可让孩子获得哪些发展。
思考二:我们要怎样把握经验?
相关解读:儿童前期经验识别很关键,他们在建立不同概念时,需要依据先前积累的知识经验进行相关联系。是否幼儿的所有前期经验都是可以成为课程资源?这要对儿童原有经验做分析和判断,做筛选取舍。我们应追溯价值,甄别、筛选、分类儿童已有经验,形成线索,清晰定位,制定班本化方案,形成脉络,适时转换,做形象的、可体验、可操作、可经历的活动,进行经验的提升。如普及后疫情时代更新的热搜词条,一米线、时空伴随者、密接者等。
思考三:如何做到真正的为了儿童、基于儿童?
相关解读:基于儿童视角,以幼儿为中心,以多种方式支持幼儿体验和实践,从而在环境中能将这种体验呈现出来,满足幼儿多种形式的需要。如主题课程关于疫苗的那些事、寻找红马甲、一米线等。链接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真实经验和发展需要,进而挖掘与实现相关主题教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