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不吃手指头》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教学活动知道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身体康,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让他们懂得经常洗手,保持手的干净,这样有利于康,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不吃手指头》含反思吧。
活动目标
1、 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2、 通过教学活动让他们知道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身体康。
3、 让他们懂得经常洗手,保持手的干净,这样有利于康。
4、 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5、 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2、改掉吮吸手指的坏习惯。
活动过程
(一)不干净的手指
按设计思路,我想让宝宝们感知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为第一活动目的。
师:“平时啊,老师经常看到有些小朋友把他的小手指放在嘴巴里吃。小朋友们有没有看到呀?”
幼:“璐璐、小鱼儿、杰杰 ”
师:“哇!有这么多呀!那你们说你们的小手指干净吗?”
幼:“不干净。”
师:“为什么不干净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幼:“手指上有虫子,吃了会生病的,生病要打针的 ”
师:“恩,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那你们说吃手指是不是一种坏习惯呢?”
幼:“是”孩子们在老师的有效提问中初步感知吮吸手指是不卫生的,是一种坏习惯。
分析:小班幼儿的思维水平仍处于直觉行动阶段,他们需要直接感知事物才能获得相关经验、认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吮吸手指在小班是常见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懂得把生活中的东西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从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得到相关认识。
(二)痛苦的手指
在上一环节中有个别吮吸手指的孩子就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对,迅速将手指从嘴中拿出,并表现出害羞的样子。我认为这正是引导孩子进入这一环节(痛苦的手指)最好的时机。
师:“瞧,小朋友们,我是手指,我生病了,病的很厉害。因为我的主人总是把我放在嘴里吸呀吸,有时候还咬我呢!我就变成这样子了,多难看呀!皱巴巴的、光秃秃的,做起事来也不方便了,我真难受呀!”(教师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出示痛苦表情指偶,边讲述边表演)幼儿听得很认真。教师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提问。
师:“小朋友们,手指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呀?”
幼:“因为他的主人咬他、因为他难受 ”
师:“对呀,那你们说说他的主人咬他好不好啊?”
幼:“不好”
师:“那我们小朋友要不要咬小手指呢?”
幼:“不要”
师:“为什么不能咬呢?”
幼:“他会痛、会难受的”孩子的回答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扬。
我思考:孩子已经明白吮吸手指是不好的,手指会难受。但小班幼儿需要亲身经历方能深刻感受到。为此,我在想是否可以让孩子真正尝试一次呢?
分析:通过拟人手法让幼儿感受手指被咬,被吮吸的痛苦。但我还是终止了让他们尝试的想法。因为孩子的手指实在不干净,一但让他们尝试,或许有些孩子会觉得:“咦,真好玩!”
(三)高兴的手指
打消上面的念头后,我接下来直接还是已拟人手法展示了高兴的手指。
师:“小朋友们好!现在我可高兴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而且还经常给我洗澡。瞧,我多干净,多漂亮呀!(教师同时出示高兴表情的指偶)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的手指怎么样了呀?”
幼:“笑了,变干净,变漂亮了 ”
师:“对,这是为什么呢?”
幼:“主人不咬他了,给他洗澡了”我给予幼儿肯定、赞许。
分析:鼓励孩子自主的发现事物的变化和联系比教师“单程式”灌输知识经验给孩子的发展更为有益。难受的手指,高兴的手指通过指偶比较,这是直接的视觉感知。提供生动的教具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四)干净漂亮的手指
这一环节我直接让孩子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互相看看小手指,说说自己的手指干不干净,漂不漂亮?”
幼:“不干净,不漂亮,干净,漂亮 ”教师在此时可查看每位孩子的手指,将发现的个案拿出来评析。并通过这个环节提醒帮助孩子纠正吮吸手指的习惯。
分析:幼儿讨论得很积极,也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所见。通过个案引导孩子的习惯。对于孩子的想法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活动中来
教学反思
1.把握教育时机,提供教育引导
吮吸手指是平时生活中发现的现象,教师抓住了机会开展活动。作为教师这点是很关键的。案例中对手指的观察都是对小班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前提。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体验,把握教育时机,提供教育引导。
2.师生呼应,形成学习共同体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发现吮吸手指现象,请幼儿说说痛苦的手指为什么难受,孩子们答得很棒。此时幼儿觉得成功时,教师又让孩子观看高兴的手指,又让孩子重新思考:手指为什么现在高兴了?
小百科:手指是指人手前端的五个分支。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手指一般有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这五个。
【幼儿园小班教案《不吃手指头》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