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研学相长 博采众长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MzA3NDg0NA==&mid=2247484156&idx=1&sn=fc53f50c0c0b3fb9fd212caa78466dad
造成新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呢?
个体差异、学习习惯、
听课习惯、做事速度……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重点工作,也是大班家长极为关注的问题。一些家长在孩子入小学前都会有这样的担心:孩子入学后会不会听不懂、跟不上?尤其在去年取消学前班后更是增加了许多家长的焦虑,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没有“学什么知识”,到了小学一定会“吃力”的。聚焦到数学学习,大班的孩子们升入小学后在数学学习方面是否有困难呢?为了更客观了解一年级新生数学学习情况,我们对丰台区156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做了问卷调查并对个别老师做了访谈。今天我们结合调研数据来说一说幼小衔接中数学学习是否困难的问题!
一年级新生在数学学习中会感到困难吗?
“您认为大多数一年级新生在数学的学习中会感到困难吗?”问卷中收集到的数据是:
14%老师觉得比较轻松,
62%老师觉得不太困难,
21%老师觉得比较困难,
2%老师觉得很困难。
从这个数据来看,大多数老师认为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不太困难的;反过来说,也有少数老师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困难的,或者有少数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困难的。
图1:一年级新生数学学习是否困难调查数据
一年级新生数学学习困难有哪些表现呢?
新生数学学习困难不是普遍现象,针对一年级学期初少部分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问题,我们对个别老师做了访谈,进一步了解到新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具体表现为:
1.课堂上回答问题答非所问。
2. 做题时不理解题目的意思。
3. 习题讲过之后还是不能独立完成。
4. 同一道题反复出错。
5.稍难一点的题目就放弃。
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困难表现在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
造成新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产生不同结果的因素也是多样的。我们将幼小衔接过渡阶段学习困难原因分成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知识技能四个方面七个选项。
学习兴趣对应的选项是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能力对应的选项是个体差异;
学习习惯对应的选项包括上课不会听课、做事拖沓;
知识技能对应的选项是识字量少、数学基础差、不会书写(数字、符号、图表等)。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选择比例比较高的选项是个体差异、识字量少、上课不会听课和做事拖沓四个选项。困难原因更多指向学习能力与习惯。
个体差异:这里指学科学习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幼儿自身的发展优长不同,如有的幼儿天生就对数学比较敏感,有的幼儿则对音乐韵律比较敏感。这些差异使得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学习带来的效果会不相同。同时,在数学学习中日常数学感性经验的积累情况也会造成学习结果的差异性。
上课不会听课:听课与会听课是不同的概念。这里的会听课指注意力集中、有思考有互动。一些学生从表面上看目光是在追随老师,手里也没小动作,但是并没有对所学进行思考。这只是在听课,而听课效果自然不会很好。会不会听课是一种习惯,需要在日常中逐渐养成。
做事拖沓:做事拖沓指的是做事情注意力不集中、速度慢、顺序混乱等使得拖拖拉拉,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如一些学生不能在课间十分钟内完成如厕、饮水、准备学具等事情;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堂练习等。做事拖沓与时间观念、任务意识有关。
识字量:识字量的问题可能会引发争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这样提出“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在幼儿园是不进行专门识字学习的,孩子识字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日常中生活中的积累,识字量少也是正常现象。到了一年级因识字量有限,学生在读题时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造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但这只是暂时的,随着一年级识字量增多,这方面带来的困难就会减少。同时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老师也会帮助学生进行阅读,避免生字词对数学学习带来干扰。
通过问卷数据我们发现造成新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更多指向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数学基础差”和“不会写字”等知识技能因素对幼小衔接阶段数学学习的影响远远小于其他因素。这一点再次提醒老师和家长,幼小衔接的重点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衔接,我们更要关注对学习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能力和习惯。
突破衔接阶段数学学习困难
我们可以这样做!!
给老师的建议
培养幼儿“会听课”的能力与习惯
1. 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兴趣是学习产生的前提。小孩子本身是具有一定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我们应该尽可能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用适宜的方式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面对新事物、新知识、新环境时可以感受到新鲜和好奇。
在数学知识方面不过度衔接,依据《纲要》《指南》教育目标,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帮助幼儿积累大量感性经验,为小学抽象数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2.注重日常倾听习惯的养成
小学的学习以集体活动为主,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生是否“会听课”,而“会听课”的前提是“会倾听”。培养倾听习惯和能力我们可以:
关注倾听质量,听到——听清、听准——听懂三个层次逐渐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倾听环境,做到说清、说准,避免一句话重复说,一个意思来回说。
通过快速问答、词语辨识等小游戏提高孩子倾听的意识和习惯,通过复述、概括来提高倾听质量。
3.重视幼儿思维参与的质量
小学的数学学习开始走向抽象化、概念化,学生开始去思考和理解内在的数、量及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如果没有大脑中对各种关系的思考,数学的学习就只能停留于表面,“爱思考、深度思考”能够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和轻松。 在学前阶段,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操作和体验的机会积累大量的数学感性经验,同时要培养幼儿表达、表征和交流的习惯,从而促进幼儿的主动思考。
活动中让幼儿用多种方式、有更多机会表达他们的操作过程与发现,可以集体面前说、幼儿之间互相说、自己和自己说;也可以用符号、图像等方式表征出来。
生活中善于给幼儿提出挑战性问题,并鼓励幼儿自己提出问题、大胆质疑。
培养幼儿有序、有效做事的习惯
从“时间感知能力”和“任务意识”到“做事不拖沓”
幼儿园到小学从时间安排上是有较大变化的,幼儿园时间比较松散,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各个环节之间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而小学上课时间和课间时间都有明确规定,需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工作”。这种变化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时间感知能力和任务意识。
了解时间概念并感知一段时间的长短,如体验1分钟能做哪些事情?10分钟能做哪些事情?吃一餐需要多长时间?
有意识为幼儿布置一些小任务,让幼儿去计划任务如何完成,需要做哪些准备,记录每项任务完成的时间等。
重视阅读与书写准备
孩子到了一年级会在各个学科接触到文字符号,这个变化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程度的不适应。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孩子提前学习识字,更不能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来学习,因为这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我们应该注重的是阅读习惯于能力的培养以及做好书写准备。
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可以有意识提供一些数学主题类图画书,帮助幼儿积累数学阅读经验。
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以幼儿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内容,发现并体会生活中各种标识、文字符号的用途。
给幼儿提供写写画画的环境和机会,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
通过一些小游戏促进手眼协调,同时在写画活动中帮助幼儿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运笔技能,提醒幼儿写画时保持正确姿势。
给家长的建议
1. 不过度关注知识的衔接,避免通过“额外”学习提早“学会”小学知识。让幼儿知道专注倾听、认真思考、不懂及时问更重要。
2. 与幼儿园保持一致,注重家庭中做事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
3. 增加亲子阅读,经常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品质是我们认识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保障。而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同时重视、形成合力、逐渐培养,让我们一起努力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让孩子们的学习不再困难,更加轻松!
(后期我们会针对幼儿园与小学在数学内容衔接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敬请关注!)
图文:张 博 丰台学前教研室
审核:秦 燕 丰台学前教研室
版权说明:
本文系丰台学前教研室原创作品,转载需授权,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2022年一起加油吧!”
“点个关注,与你相伴”
-THE END-
研学相长 博采众长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查看往期文章:
【幼小衔接宣传月】专家解读 | 深入理解《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内涵及“四个方面准备”
【幼小衔接宣传月】园所经验 | 让“幼小衔接”有效衔接 ——做好准备迎接挑战(一)
【幼小衔接宣传月】园所经验 |云端相会,携手同行——让家长成为我们研究的“伙伴”
【幼小衔接宣传月】联合教研 | 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助力成长——育英幼儿园与西罗园五小开展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
【幼小衔接宣传月】社会准备| 聚焦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 课程故事有“话”说
【幼小衔接宣传月】学习准备 | 如何看待学前语言的“前识字”
【幼小衔接宣传月】课程故事| “福”说–聚焦前书写核心经验 做“游戏化”前书写准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丰台学前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