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无处不在,家长善于把握生活中的这些机会,让孩子自然地接触数学,以好奇、有趣的心态解决问题,学习数学也可以是轻松的。
以下内容摘编自上海教育电视台《育儿有招》节目,
于2013年3月播出。
特邀嘉宾
李文静 上海市静安区南阳实验幼儿园园长
宋艳 上海市静安区南阳实验幼儿园老师
李文静老师:
曾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体操可以使人动作灵敏,数学也可以使人的思维灵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分类、匹配、排序都是逻辑思维很重要的一方面。
①
整理书包
适宜年龄:3岁以上
价值:强化对类别概念的理解,并实际运用在生活中,培养条理性和逻辑性。
玩法:
如果孩子已有了类别的概念,引导TA思考出游需要带哪些类别的东西。
比如,首先必须要吃饱,所以粮食类是必备的;其次,要保证营养,还要带上水果类。当然还有饮料类等等。大类别确定了,再进行小类别的选择。
可以先让孩子做整理,然后家人再帮他梳理。孩子通常知道具体物品的名字,比如酸奶,但可能不知道类别名称,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分类。家长可以一边梳理一边告诉孩子大小类别的名称。
这样将分类知识应用起来,对孩子来说,这将鼓励TA们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培养TA的逻辑思维能力。
②
逛超市
适宜年龄:3岁以上
价值:锻炼宝贝观察的能力,理解分类、匹配、排序。
玩法:带宝贝去大型超市,提示宝贝注意超市中的类别指示牌,找找同一类别下商品的共同特征,理解类别的概念。此外,在大类别下面还有很多小类别,这是层级分类。可以在宝贝理解了大类别之后,再引导TA去发现次级类别之间的不同特征。比如:饮料的类别下,有碳酸饮料、果汁等等。
③
讨论出行路线
适宜年龄:3岁以上
玩法:
当出行有多条路线选时,就可以开始讨论它了。
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立的特征,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有的孩子想省走路、省力;也有的孩子会考虑到价格问题,这里面就涉及票价加减;还有的孩子会考虑到路程的长短,花时间多少。
由这三种想法展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这个过程中其实孩子的综合能力已经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给家长的提示
1. 一定是基于理解的学,不能死记硬背地教;
2. 一定要给应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
不论孩子学习科学还是数学,如果说家长能够做到这两点,孩子的学习就会活起来,真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被孩子的提问卡住了?
案 例
孩子问:妈妈,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奶奶说:地上人有多少天上的星星就有多少。
过一天孩子又问:地救上一共有多少个人?
宋艳老师支招:
有一次,在幼儿园的“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中,讲到中国有最高的山是喜马拉雅山,最大的广场是天安门广场。
光告诉孩子一个数字,绝对是不能理解的,因为孩子的思维非常的具体形象。所以,我们就借助最近的东西、看到过的东西,作为参照物来作比较。
比如,
东方明珠电视塔,孩子们都看到过。孩子们心里有这样一个比较,我们用喜马拉雅山的高度除了一下东方明珠的高度,然后折算出来可能有18个吧!然后告诉孩子喜马拉雅山有多少个东方明珠那么高。
我们又用静安公园来折算天安门广场,我们会告诉孩子有多少个建安公园加起来,是一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
总之,用孩子们身边最近的东西来做一个折算吧,折算是我们家长能够做的,最近的东西是孩子可以理解的,这样来告诉孩子。
你碰过回答不上来的提问是什么?
留言哟?
“上海市科学育儿指导”专家团队提出
合格家长应具备的7种基本技能
本期游戏指导助家长会陪玩
责编:圆子 | 主编:楠
声明:
-
内容来源:上海学前教育网《育儿有招》节目专题。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联系我们:kexueyuer@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