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泾川县东街小学 李亚娟
刚刚送走一届小学毕业生,我们需要整理思绪,即将原路返回,去迎接一批新鲜血液——刚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大班幼儿。此刻,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我们教师与家长都必须深思远虑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之间的衔接,也就是结束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如何才能让孩子顺利过度到小学段呢?建议我们家长无需焦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入学观”
很多的家长对幼儿入学准备缺乏正确地认识,存在着一些不恰当的说法,比如说:“有的家长认为那是小学老师的事,入学前父母不需操心;有的家长则怕孩子不能尽快适应,为孩子找来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提前让孩子学习一年级的课程……”以上种种都是片面极端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对早期教育及幼儿身心特点缺乏了解。家长应有一个正确地认识——那就是儿童身心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幼儿“智”的发展,还应该以培养孩子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充足的自信心与自我控制能力,稳定的情绪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性等各方面的素质为主。
二、家长应该做好入学前幼儿心理准备的培养
一要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状况有很大关系。因此,入学前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小学,家长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从而渴望上小学,以至于最后愉快、自信地跨进小学大门。比如:可以带孩子熟悉小学的学习环境,了解小学学习活动,比较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了解小学上课、作业、考试等情况,帮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进而产生上小学的愿望。二要做好改变生活习惯的心理准备。幼儿在家庭或在幼儿园里,生活的时间性不强,脑子里缺乏时间概念;而进入小学,儿童首先要适应打铃上课、上课要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要注意听讲、不许随便说话、上课时尽量不能去厕所等等。如果在入小学前缺乏这种训练,孩子就会表现出上课坐不住、未放学肚子就饿、课还没上完就要去上厕所等等。家长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培养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 , 遵守作息常规保证充足睡眠,物品放置顺序化、 固定化,用完即收回原处等等。
三、家长尽力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一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孩子入学前,认识多少个字并不重要,而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好奇心和兴趣,产生认字、写字和阅读的强烈愿望和动机是第一要务。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常会我们大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是孩子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的表现,如果我们对孩子的问题置之不理,孩子的求知欲就会泯灭。相反,如果我们能热情对待孩子的提问并引导孩子去认识、去探索、从而引发更多的问题,那么,孩子就会激发起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欲望,养成勤奋和刻苦学习的习惯。二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要求幼儿专心与认真,注意倾听别人发言,爱护书籍与文具, 正确的阅读与书写习惯。阅读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只是教孩子识字,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训练时我们应从孩子喜欢看书开始,然后让其一页一页、一个内容一个内容地看书。还可以让幼儿续编故事,仿照讲述,看图讲述等。培养书写习惯。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看书、写字姿势 , 不要形成“橡皮依赖症”。如:身子坐正,两臂平放,课本平放前方,胸离桌子一拳等。三要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家长应该经常带孩子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些社会事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判断力、思维能力。比如可以通过倾听各种声音的感官练习,通过角色游戏等等,为孩子学好拼音打好基础;通过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画线条的流畅性,对手的控制能力以及正确的握笔姿势;通过手工活动,发展手眼协调和小肌肉;还可以用游戏,画图案等方法帮助幼儿熟悉田字格等 。
四、家长努力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要强化幼儿独立意识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在进入小学后学校的教育模式与幼儿园相比,更多的事情需要孩子自己来完成,因此提前做好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提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非常重要。要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比如留给孩子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二要加强幼儿自制力、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培养。自制力、自觉性、主动性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家长应把自我约束的能力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上。要不时告诫孩子,提醒孩子向小学生的行为准则看齐,并通过开展各种有规则的游戏,如棋类游戏、体育活动等,让幼儿逐步懂得生活、学习、游戏都是有规则,有意识的发展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利于缩短幼儿入学后适应小学规则的时间。三要加强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家长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不仅要鼓励幼儿与其他幼儿之间进行交往,还要以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尽可能地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与幼儿打成一片,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爱,树立与人交往的信心。 更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带孩子到社会中,大自然中接触更多的人和自然界的事物,发展社会感情,增强交往能力,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四要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幼儿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他们要面对一个新的大环境,如课余时间是由学生自由支配,孩子将会遇到许多不安全因素,面对许多需独立解决的问题。对孩子进行一些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听故事、看电视,让他们知道一些由于不注意安全而导致灾难的事例。进而向孩子提出一些安全规则、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如: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不闯红灯;离开学校时,不跟陌生人走;不随便吃别人给的食物等等。从而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为进入小学提前做好准备。
幼小衔接工作不仅仅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协作,共同帮助幼儿发展各个方面的素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孩子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审核:杨红林
编辑:王姜龙
校对:袁会云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