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是将简单的“用眼看”转为深层次的“用脑想”;观察是与自己已有经验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并在联系中有发现真知的过程;观察更是为了运用,从生活中取材,再为生活带来“新料”。而在幼儿时期,幼儿的观察能力还相对稚嫩,所观察的现象也非常浅显,缺乏真正牵动思维的思考,甚至有的孩子找不准观察的角度,不会观察。所以如何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是培养幼儿能力、发展幼儿思维、促进幼儿全面成长的重要一环。
首先,在观察之前,我们要想清楚一个人、一件事物、一个场景为什么要让孩子观察?是这件事情有教育意义,还是要让孩子的注意力保持集中?如果我们了解清楚了观察的目的,接下来让孩子进入观察状态时才会更有条理性和计划性。
比如我们带孩子出去认识各种树木之前,就应该引导幼儿想好自己要观察的目的,是要观察不同树木的树叶?还是要观察树木的生长环境?又或者是观察树木的形态特点。在目的理清之后,孩子的观察才会有一定的目标,他们会在掌握这个目标的基础上更清楚自己观察的方向。

其次,在孩子观察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引导他们观察更高效?
一是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也就是和他们所接触到的现实生活有反差的现象快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投入到细心的观察中。比如地上快速爬动的蚂蚁,下雨天飞低的燕子,蝌蚪与青蛙的形态差异等等……越是新奇的事物,越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就越会带着问题去观察。所以,抓住兴趣,就是抓住了观察的基点。
二是要充分调动孩子的感官来进行观察,比如用耳朵倾听蜜蜂嗡嗡叫的声音,去倾听大海的声音;用鼻子来闻花的香味,草药的辛辣味;用手摸方形和圆形的区别,引导孩子总结成不同形状的规律等等。把所有感官充分调动和利用起来,孩子的观察力才会更细致。
三是避免无效观察,要在孩子的每一次观察中挖掘到每一层知识的奥秘,这样他们才会有观察的成就感。比如孩子在玩建构游戏的时候,教师让孩子观察每一种建构材料的样子,然后去搭建。其实这是在学生“认知安全区”内的观察着力点,孩子都知道。
那如果引导孩子思考如何根据建构材料的特征使搭建出来的物体更具稳定性?这样孩子就会思考出每种建构材料相互之间的关系,落到他们之后的观察实践中他们就会更细致。比如有的孩子在搭建物品时发现两根管子不能衔接到一起,长短不一样,支撑性不够。这时就可以引导孩子先观察每跟管子的长短粗细,思考如何拼接才稳定。
鼓励孩子进行错误尝试,因为只有孩子发现过错误,才能具备观察意识,进行正确结论的推进;
四是孩子在观察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可以记录下来幼儿的想法,然后根据幼儿的想法进行问题的“深凿推敲”,再引入“层阶式观察”状态;
五是与孩子一起来观察,做孩子观察的陪伴者与倾听者。因为孩子的想法是很渴望被读懂和理解的,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绘本,交流绘本里的动物、故事,并且观察绘本中的动物有什么变化,快乐、兴奋的探索神秘世界。孩子的观察力提升需要一个良好的观察环境,而父母就是一个强有力的“推手”,在观察中激发孩子的分享欲。
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不同,捕捉力不同,所观察到的结论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感。有的孩子只是简单的描述出来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有的孩子能力较强,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更有的孩子能总结出一般规律。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观察所得去因人而异地引导、完善,而不是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和要求每一个孩子,否则他们的观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点在看 更好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