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四班——高玲玲、缪宇
在幼儿生活中,许多孩子有生病到医院看病的经历。他们既好奇于医生的诊断过程,又害怕护士的打针输液,所以“医院”的创设正好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可以帮助其克服对医院的恐惧心理。
我们教室里有一家“小诊所”,孩子们平时也非常喜欢在里面玩角色游戏,不管什么时间,“小诊所”总会很有人气,你看,他们开心地换上医生和护士的制服,打开小小医药箱开始他们的医疗工作……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我们的“小诊所”变得有些怪怪的:大大的衣架上放着三件制服外套和褶皱的帽子,地上的小床、垫子、枕头和小娃娃也是乱七八糟的,没有医院的干净整洁,有秩序。
所以即使“小诊所”每天都是人气满满,孩子在其中所遵守的游戏规则和流程并不么明确,继而孩子们的游戏水平也是难以得到提高。于是我们来了一场“医院,我知道”讨论会。
Q1:我知道医院里有哪些人?梓涵:医生和护士
彣彣:医生
妙涵:护士、躺在病床上的病人、药房里的药剂师。
Q2:我知道医生使用的一些工具。
媛媛:推车、医药箱、报警器、药
彤彤:听诊器、注射器
阳阳:注射器、听诊器、拔牙镊子、剪刀、电脑
小可:还有退热贴、锤子、手术刀
童童:有血压器、呼叫器、测温仪
Q3:病人去医院看病会做哪些事呢?
沫沫:要签字,这样会知道你是谁。
阳阳:要出示苏康码、行程码,还要戴口罩。
Q4:医生会做哪些事呢?
童童:医生用听诊器检查身体。
思淳:医生给小朋友测量体温。
小可:医生照顾发热病人。
阳阳:医生要做手术。
Q4:对比我们的“小诊所”,我们还缺什么?
瑾瑜:没有苏康码。
业霁:没有药。
烨烨:没有社保卡。
Q5:那这些东西,我们要怎么准备呢?
沫沫:可以画下来。
琦琦:可以用超轻黏土捏。
宸宸:可以把家里不用的药盒带过来。
孩子们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家长朋友的帮助下,小朋友们带来了各自在家自制的苏康码、行程码和社保卡。
还有的小朋友将自己心爱的小医院游戏玩具带来幼儿园丰富班级的“小医院”。
材料准备了,那么我们的小医院如何来布置呢?以前小小的一块地方显然不能够摆放这么多游戏材料和支持孩子们游戏的空间。为此我们将小医院的空间布局进行一些调整,面对废旧和无用的材料进行断舍离。
孩子们看着新的小医院,非常想要体验一下,于是“小病人”拿起自己的苏康码和社保卡,医生穿上自己的工作服,开始进行小医院游戏。
重新体验后,孩子们在游戏总结时:
妙涵:医生的胸口还有一个工作牌,我们没有。
阳阳:我妈妈是护士,也有工作牌。
烨烨:医生看病都会有记录,我们也没有呢。
宸宸:测温的时候,也要记录的。
童童:我可以画一个呢。
于是孩子们依据自己平时的生活经历,为我们画了出来,并且还给大家介绍自己画的是什么。
随着环节越加深入的考虑,每个细节逐渐得到细化,孩子们的游戏也变得更加有趣和有序。
前段时间非常严峻的新冠疫情,我们辛勤的医护人员特地来到幼儿园帮助我们检测核酸,我们已经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在面对长长的棉签时,一点也不害怕,都很勇敢地长大嘴巴“啊……”护士姐姐很温柔、很迅速地帮我们检测好,我们很棒吧!
因为疫情形势越发严峻,孩子们的核酸检测也越来越频繁,在多次检测后,孩子们对核酸检测有了更多更细致的观察和发现。
沫沫:做核酸时,有两位医生,一位是扫码(采样码),一位是做核酸。医生把别人做好的棉签放在红色的水里,然后取出新的棉签帮我做。
彣彣:小朋友戴好口罩,医生也戴着口罩。
宇辰:医生口罩的颜色和我衣服的颜色是一样的。
沫沫:医生还戴着一个东西(医用防护面罩)保护着。
睿宸:是防护面罩。
妙涵:医生穿着白色的衣服,脚上还套着一个东西,用绳子扎起来。
彣彣:消毒洗手液喷在手上,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棉签很长,可以伸到喉咙处,我们要说“啊……”
……
我们小医院也是可以玩核酸检测游戏,你看我们有自制的防护面罩、有棉签、科学区的红色素制作的采样试剂,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核酸采样码……
瞧,我们医护工作者多专业!扫码、棉签做核酸,一套流程一气呵成。
在本月的《我长大了》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畅谈自己长大了想做什么的时候,孩子们的想法有很多种:警察、消防员、音乐家、科学家……而更多的是医生和护士。
老师的话: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小医院”游戏相对比之前的样子有了较大的改进,并且在各个环节中得到细化,丰富的游戏材料让游戏也更加有内容、有生机。《指南》也提出了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亲密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所以教师要不断观察孩子们的游戏,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分析讨论问题,从而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奇思妙想为“小医院”游戏增添更多有趣的活动,期待之后孩子们的“小医院”活动能有更好的发展。
图文 | 高玲玲 缪宇
排版 | 严浠齐
审核 | 沈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