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生长
乐享童年
做一颗幸福的种子
\\\
写的是孩子,反观的是老师,
在沉下心来回望的过程中,
老师们在思考、在提升、在挑战、也在完善。
静待花开,花终会开
朱静蓉
很喜欢这样一段话:“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一年四季开放的时间不同。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你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说不定你家的这棵是腊梅,开得会更动人。”
清晰地记得2019年的夏天,我迎来作为幼儿教师的第一届中班小朋友,在我们班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宝贝:他不爱跟小朋友玩,也不太说话,一个不留神就往外跑找妈妈,跑的还挺快,我每次都要使出浑身力气,连抱带抗得请进教室,一身大汗。他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会用语言和正确的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想法,一旦没有按照他的意愿来做,就攥紧拳头,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别看他年纪小,力气可真大啊,一下子就挣开了我的怀抱,趴在地上大哭,紧接着地上就留下了一滩滩水啧。喊他从来不答应,也不做出反应,常常在吃饭的时候,刚吃一口就跑去娃娃家坐着,不说话或者蹲在角落,这样的事情在开学那段时间每天都会发生。
每次和他的妈妈交流的时候,她的妈妈总是一脸苦相地说:哎呀,老师这可怎么办呀?于是对他我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耐心与爱心。当然,这也是我的责任,当他控制不住情绪时,我会用温柔的语气安抚他,拥抱他,及时提醒他,“不可以这样哦”。吃饭时,他跑了出去,我也陪在他身边,细声问他不吃饭的原因,即使他没有对我的话做出回应,我也会做好安抚,询问他:你吃饱了没?要不要喝点汤?
当他有了一点点进步时,也不吝啬我的赞美和表扬。现在,再也看不到乱发脾气的他。现在的他可真棒,愿意跟小朋友一起玩,亲近老师,当别人作出不好的行为时他还会大声说着:不要拿不要拿!尽管他在集体活动中偶尔还会缺乏主动性,不愿说出想法,但他有事会看着你,不再乱跑,乱叫,偶尔啊还会拉着你的手告诉你他想干什么,进步了太多太多。
当你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孩子的童声,与他们共同感受成长,你会认识到孩子中间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与力量。我相信假以时日,他一定会越来越好!
“长长的路,慢慢地走”,教育就像是人生漫长的旅行,孩子们就是行走在旅途上的游客,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给他们指明方向的指向标、引路人,更需要的是带领他们领略路旁风景、感受旅途快乐、等他们一起上路的导游。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在我们眼中是自然而然的,可对于孩子来说,却需要时间,我们不能焦急,更无法代劳,我们只能慢慢等待,这是生命的过程。
静待花开是对教育的一种责任与担当,是对教育信念的执着与坚守,更是一种教育智慧和教育底蕴。用爱和智慧等待,我们一定会等到花儿美丽绽放。正如:“静待花开终有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化诗为画,我是小小“诗画家”
杨盛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的耳畔常常响起孩子们诵读的诗词,他们最是喜欢“你说上半句,我说下半句”,互相比一比看谁背的更厉害。最近我们班掀起了一阵“古诗热”,孩子们对于这些诗句显得尤为感兴趣,看着他们兴趣正浓时,我决定追随孩子们的脚步,打破把古诗这一看似只能以朗诵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换一种学习模式,让孩子们体验诗句情的同时真正玩起来,在玩中学,学中玩,与他们共同探索中华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晨间谈话时我问到孩子们,你们最近是不是对古诗很感兴趣呀?那有没有小朋友能告诉我你背的这些诗句都是什么意思呀?话音刚落,只见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似懂非懂的样子。这时,佐佐举起手说到:“老师,我好像知道,这些诗句都是描写春天的,有点美。”我连忙对佐佐的回答给予肯定,说完,他立即把《咏柳》这首诗十分流畅的背诵下来,背完后我问到佐佐能给大家讲讲诗句描写的意思是什么,他缓缓低下了头,叮叮连忙说道:“我妈妈以前给我讲过的,可是我有点忘了。”说完摸了摸脑袋,望着孩子们的神情,我便说到那今天我们一起寻找并走近春天的古诗吧,你们举手表决最喜欢哪首,我们就先学习哪一首,将近一大半的孩子都对《咏柳》这首古诗兴趣颇深,因此,我便与孩子们一起,看看古诗到底能不能不依靠硬背才能记住。
随即我便找来PPT,让孩子们先欣赏图片,只听见孩子们时不时传来“哇”的声音,原来大家都被柳树给吸引了,我又逐渐给大家介绍相关小知识,了解完之后,我带领孩子们先初识每个字的含义,让他们能进一步知道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以及古诗的魅力,在孩子们有了一定经验后,我把诗句一句句翻译给他们听,听后都在感慨这也太美了吧,就拿“万条垂下绿丝绦”来说,给人以无尽美景的遐想,孩子们也十分有感触,纷纷跃跃欲试,我也要来说一说,果真,再有了一定了解后,孩子们诵读时的感觉也不一样了,一个个都像个“小诗人”一般,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于此,我也随同他们一起。
为了让孩子们真正意义上的明白和清楚,我让孩子们以连环画的方式画一画你对于诗句的理解,画完后,大家都迫不及待的展示自己的作品,我第一幅图是什么意思,原来二月春风似剪刀就是好像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啊,孩子们画了一阵风和一把剪刀,简洁明了又易懂,我让孩子们根据图片再来说一说这首古诗,这一回儿,孩子们更多了份情感在里面……
“诵读古诗”这一词儿看似在当今的幼儿园里是过于小学和机械化的,因此大家都鲜少提及,何不换一种形式让幼儿能够接受并且真正意义上的去了解,其实,孩子们的图画就是最好的语言,化诗为画,每一个孩子都是小小“诗画家”!
圆圆滚滚,可可爱爱
李萌
晨间活动时,远远就看见几个小孩儿蹲在草地上,山坡上一堆、大树下一堆。走近一看,侧耳一听,原来是“达尔文”们,在七嘴八舌的观察西瓜虫。
春意盎然,昆虫们在嫩绿的叶芽间忙碌地穿梭着,充满生机和乐趣。突然,上官大喊:西瓜虫,接着有几个幼儿围了过去,其余幼儿也都把视线转向了上官。我带了几只西瓜虫到教室,决定跟小朋友一起观察。孩子们纷纷寻找工具,装进小瓶子里。孩子们每天入园第一件事,就趴到窗边看看这位新成员。乐乐提出西瓜虫还没有名字呢?孩子们又操心起西瓜虫的名字,名字起的着实可爱。“小圆子、小西瓜、花小妹、帅帅。孩子们通过投票选出了“小西瓜”为最终的名字,也和它圆圆滚滚,可可爱爱的形象相符。就这样孩子们和“小西瓜”度过了一段快乐而又意义的时光。
自然中的西瓜虫
孩子们日复一日的观察,那对西瓜虫的好奇也就越来越多。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看瓶子里的西瓜虫,到了户外就直奔草地上。竟然被他们发现了西瓜虫的家,还找到了它们的窝。孩子们看到西瓜虫从大小不一的洞里爬出来,有的西瓜虫还在搬运食物,最值得夸赞的是,孩子们发现西瓜虫在遇到危险时,就会蜷缩起来,像一个“小西瓜”似的,难怪它叫西瓜虫。孩子们还有了一个重大发现,成成第一个提出来,泥土下面的西瓜虫更多,说明它喜欢呆在阴凉潮湿的地方,不喜欢待在阳光下面,月月立即说道:“我经常看见有的西瓜虫被太阳晒干了。其他孩子们都感觉惊讶,西瓜虫还会被晒干?孩子们对西瓜虫观察时间越长,提出的问题也会越多,观察越仔细,提出的问题越深入。
活动区的西瓜虫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们对西瓜虫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便将它投放到区角给孩子们游戏。孩子们在美工区,互相观看和评价自己及同伴画的西瓜虫,有一半幼儿已能将平时观察到的西瓜虫的头、胸、腹和足画出来了,有一些幼儿在同伴和影响下发现了作品中的不足。科学区里热闹非凡,孩子们将捉到的西瓜虫放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结合之前的调查表一步一步的验证,并且观察到了用肉眼看不到的西瓜虫的眼睛。惊讶声此起彼伏,孩子们游戏的专注度就是学习的过程。
陶行知先生提出:“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鱼虫等。”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汇聚着成长的真谛。我们与“小西瓜”的故事还在继续,敬请期待吧!
科学小实验开课啦!
刘玉婷
一个苹果成就了牛顿的科学,一个鸡蛋成就了爱迪生的科学,一个钟摆成就了伽利略的科学,一次洗澡成就了阿基米德的科学……那我们孩子的科学呢?一个硬币?还是一张纸?……其实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举止之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师,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可是开学以来,班级的科学区总是乱糟糟的。乍一看,小朋友们在忙活着,其实无非是拿着放大镜东看看西瞧瞧,用很多吸铁石碰来碰去,又或是搅拌各种色素水,搞得桌上、地上、水池里一片狼藉……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也有点着急,科学区到底怎样开展?老师又该如何指导呢?
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对晨间播报中的科学小实验格外感兴趣,总是控制不住的往前凑,纷纷跃跃欲试。于是我预设了本周的播报周主题——生活中的科学,鼓励感兴趣的孩子们积极参与。就这样,我们班的科学小实验课堂开课啦!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不仅丰富了晨间播报的内容,而且激发了孩子们倾听与表达、观察与思考、动手与操作的积极性。即使出现了“小插曲”,小朋友们依旧热情不减,积极解决。这不,周二小羽展示的《调皮的小纸屑》没有成功,她非常着急,不停地用毛巾在气球上摩擦,可是纸屑还是没有被吸起来。这时就有小朋友提出可以把气球在头上摩擦,小羽试了一下,果然成功了,孩子们立即激动地鼓掌。在随后的科学区中,孩子们成功验证了小羽用毛巾摩擦气球吸附纸屑的方法,还探索了在不同材质的衣服上摩擦、在桌子上摩擦等方法,并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与小朋友分享,获得了更多的经验。
当然啦,“小插曲”不仅仅出现在小朋友身上,同样也出现在我自己身上。周四球球播报的科学小实验《水中取硬币》,我光顾着拍视频,一下子没看懂这个实验,多亏了小朋友们热心的给我讲解。但是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呢?除了带来的眼镜液还可以用其他物品代替吗?播报员自己也不清楚,这还要靠孩子们自己查阅资料,在科学区进一步操作、探索、记录、分享。
经过这周的科学游戏,我也反思,教师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播报内容,有相应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深入浅出,将科学知识还原为最浅显的生活原理,最深层次激发孩子的联想。而且科学区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只有提供合适的幼儿材料,才能保证探索活动的有效进行,让他们在科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体验科学发现活动中的乐趣。
让孩子爱上喝水
严浠齐
水,不管是对于人类、动物还是植物,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水是生命的源泉。对于成人来说,不管喜不喜欢喝水都会喝,而对于孩子来说,不喜欢喝就是不喜欢喝,而且也不会主动去喝。所以才会有家长反映“老师,宝宝上学带的满满一杯水,下午放学还是满满一杯”。
今天,早点时间,我请小朋友去拿水杯喝水,有几个孩子没有动静。我走过去问“为什么不喝水?”芃说:“我不喜欢喝水,也不想喝。”我说:“你总是不喝水,马上你的小嘴吧又要裂口子了,而且天气越来越热,户外活动时间也越来越多,我们需要喝更多的水,这样才有更多的体力去进行游戏。”
最后,在我的劝说下他去拿水杯倒水,边倒边念叨:“我就少倒一点,喝一点点就行了。”
对于孩子不爱喝水的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反思,其实之前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每次我都是强行要求孩子:“如果谁不喝水,我就不带你进行户外游戏了。”在我说完之后,没拿杯子的孩子就迅速拿来的杯子喝水。但是,这样的方法一次两次可以行的通,用的多了似乎就不管用了。
教室里有一盆绿萝,我让孩子们回想刚开学的时候绿萝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都回答说:“刚开学的时候咱们教室的绿萝都快死了。”“那现在呢?”“又活了,也长出来了新的叶子。”“那小朋友知道是为什么吗?”“因为我们每天都给它浇水,所以它们就活了。”
“你们帮助了绿萝,每天给它浇很多的水,它们有了水的滋养就很快的成长起来了。那请小朋友告诉我是枯死的绿萝有活力呢,还是有生命力的绿萝有活力呢?”“肯定是有生命力的绿萝显得更有活力。”“没错,那你们想做活力满满的孩子吗?”“想啊!”“老师也很喜欢听话、有活力的小朋友,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小朋友健康的成长呢!”
通过这次的教育,孩子们对于喝水这件事似乎积极了很多,而且一到喝水时间孩子就会主动的去拿杯子,同时孩子喝水也不会变的那么的痛苦了,户外游戏的时候,还会提醒其他小朋友们要记得带水杯,及时补充体力。
童年不“桶”样
许蓉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对游戏的环境有着独特的需求。对于幼儿来说,它们更喜爱能够在其中随意活动并能有所发现的环境,这样的环境能够为它们提供操作和探索的可能。这样的环境应该具有丰富的材料,轻松愉快、相对自由的氛围,这些要求恰好是建构区活动能提供的。而我们班的建构区活动,却成了我最头疼的区域,孩子们的游戏水平不高且只会搭建平面的东西,并不愿意尝试垒高等建构技法。可就是这么一天,孩子们突然都“开窍”了……
又到了区域游戏的时间了,孩子们根据自己选择的区域进行相对应的游戏,而选择建构区的的孩子们依旧像往常一样将自己想要搭建的游戏内容画在游戏计划本上。本周我们建构区的主题是“荷兰花海”,孩子们在明确主题后便在游戏计划本上开始了他们的奇思妙想,画完后就捧着自己的本子到走廊里面开始了他们的游戏。不一会儿,多多便跑来问我:“许老师,我们可以用这里的小桶(收纳桶)吗?”“当然可以啦~”我回复了她。听到这里的我心存疑惑,孩子们能用收纳桶在建构区玩出什么花样呢,虽然自己保持怀疑,但还是决定让孩子们放手试一试。
大伙儿在看到多多去搬桶以后,纷纷放下自己手中的积木去帮多多,小嘴巴询问多多:“多多,你在干什么啊,我来帮你一起搬吧~”多多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建构区的小伙伴们,大家都被小桶吸引了过来,通过商讨、分工、设想以及规划后,开始了他们的合作游戏,立志要搭一个超级好看的荷兰花海。他们将收纳桶垒起来,中间还留了一点空,够不到的地方去班级拿了个小凳子继续垒,边搭边念念有词:“这是荷兰花海的大门,这里是里面的城堡,这是给人们休息的地方……”游戏中的孩子们认真且专注,都想为“荷兰花海”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他们交流着自己的想法,通过分工、合作来完成较为复杂的工程,有场景、有情节,多为立体形象,很是形象生动。游戏后,孩子们将他们今天的作品向班级其他的小朋友介绍了一下,孩子们看到今天建构区的作品都“哇~”出了声音,
“原来小桶还可以在建构区用起来,真是太神奇了~我明天也要玩建构区!”
“小桶搭出来的荷兰花海也太美了吧~”
“小桶不仅能放东西还可以当成积木,太厉害啦!”
对于长期未更新材料的建构区,孩子们表现的毫无兴趣,即使有空出来的位置,孩子们也不愿意进入。而当建构区出现新材料时,孩子们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了。建构区的材料形式不仅仅只能拘泥于积塑和积木,更应该加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建构区的补充材料,而收纳桶作为孩子们生活的必需品,是孩子们使用频率最高的物品,所以收纳桶的加入很容易激发孩子们进入建构区玩耍的欲望,即使需要排队,他们也愿意等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探究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幼儿间的讨论、争辩以及倾听等都为发现学习、探究提供场所并鼓励创造性思维,最终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性发展能力。虽然购买收纳桶的本意是为了方便孩子们在园一日生活中收纳自用物品,但是孩子们创意无限,在使用收纳桶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探索出了很多有趣的玩法,将收纳桶最大程度的利用了起来,也促进了自身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
建构是孩子的天堂,我们只要给他们安上“翅膀”,多提供一些多样化的材料,让他们在建构游戏中去大胆想象、创造,学会分享与合作,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个性和谐、全面发展。
放手,是对孩子最好的成长
王湘婷
《指南》中要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喝做得慢而包办或代替。”幼儿在不断的长大,他们总有一天要独立生活,作为老师也好,家长也好,我们不是要去帮助幼儿包揽所有的事情,而是要让幼儿学会自理的能力,能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才是幼儿做好的教育。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放手,学着去相信孩子,相信她们可以做好。
我们的这次植树节活动,幼儿就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让我们相信,我们是可以放手的,我们放手了,幼儿也可以自己做得很好。
活动之前,我们询问幼儿最想要种植什么,幼儿给了我们好多答案,我并没有否定她们的答案,而是,让他们回家和爸爸妈妈商量,这个时候是适合种什么,第二天进行投票。再经过层层选拔后,我们种西红柿、黄瓜。小朋友自己拔草、翻土,可开心了。看见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脸,我知道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去做是对的。主动去做,才能更好地感受游戏中的乐趣。孩子们是真心的喜欢种植活动。脸上的表情是不会骗人的。
当种植园种好后,睿睿说:还有好多种子怎么办呢。可可说:我们种班级。伊伊:那用什么东西种呢?孩子们开始讨论了,最后决定用纸杯。孩子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了。种完后,孩子们隔三差五就去看看。有一天,孩子们发现有的发芽了,有的泥土都干了。这时候怎么办呢?灿灿说:我们要不停的浇水。等等,想了好多办法。
在整个种植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有商有量,遇到问题也能自己想到办法去解决。我感觉特别的欣慰,如果当孩子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主动给他们方案,他们可能就不会自己动脑子去想办法,长此以往会对大人产生更多的依赖,自己的能力反而没有得到发展。我们要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孩子,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放手,相信孩子,孩子的智慧永远超出了我们的相信。不管是任何情况下,都充分尊重孩子的方法,相信她们能够解决问题,能够给我们精心。
就像这次种植活动,孩子们一起讨论种什么,才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东西可以用来种植,她们亲自参与挖土,种植,浇水,看着发芽,才能更好的感受种植带来的乐趣,种植成功带来的喜悦才会更加真实,如果什么事情大人都代替了,那孩子们永远也发现不了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乐趣。
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做,给孩子们应有的信任,才是对孩子们最好的教育,相信,在放手中,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长,也更能在成长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我们不能拔苗助长,但是,放手,才能收获更多。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丰城东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