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缘起
秋天来了,自然角里摆放着孩子们收集的秋天果实和各种豆豆,有一天孩子们突然发现绿豆里面混入了一粒奇怪的东西,小理伸出小手去触摸那嫩嫩的小芽,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萌萌
这是什么呀?
它摸起来硬硬的、湿湿的,应该是发芽了!
东宝
淇宝
我知道这是绿豆芽,我吃过豆芽,很好吃。
究竟什么是发芽呢?豆芽到底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孩子们对发豆芽产生了兴趣与讨论。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教师要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追随孩子的兴趣,于是关于豆豆的故事就此开始……
二、项目预设目标:
1.通过讨论、猜测、询问等方式了解豆豆发芽的过程;
2.在探究过程中,运用多感官去观察并记录结果,在照顾豆豆的过程中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发现;
3.在小组讨论、操作、验证的过程中习得主动学习、不怕失败的品质。
三、项目预设网络图:
四、项目实施过程
驱动性问题1:
豆豆为什么会发芽?
恩满说:“肯定是因为它晒太阳了。”
雯雯猜想:因为嘉宸浇了很多水。
嘉宜:肯定有人把它切开了。
辰辰说:“是风吹的。”
老师说:“我们一起找找答案吧。”
孩子们和爸爸妈妈、老师一起去寻找了答案,并记录在调查表上。
嘉宸:
豆豆发芽需要阳光、雨水和土壤、化肥。
萌萌:
豆豆生长需要水、温度、湿度和容器。
球球:
豆豆生长需要水、肥料、阳光。
潼宝:
温度、雨水、土壤。
沐沐:
豆豆发芽需要水、土壤、阳光和健康的种子。
小草莓:
雨水、空气、阳光、肥料、土壤。
绘本解读
通过绘本集体阅读,我们知道了原来小豆豆是种子,种子是植物妈妈的孩子,每种植物都有种子。
幼儿收获: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豆豆的品种有很多,有黄豆、红豆、绿豆、黑豆、豌豆、芸豆等;豆豆发芽需要阳光、土壤和雨水,植物角那颗豆豆到底是怎么样发芽的呢?原来,是因为遇到了水,所以才会发芽。
驱动性问题2:
用什么豆豆发芽?
豆豆初相识
师:你在哪里看到过豆豆呢?
我在奶奶家看到过。
我在超市里见过很多豆豆。
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豆豆一样吗?”
我们的收获
孩子们用眼睛仔细观察、对比,用手触摸,发现了豆豆种类的多样化。原来不同的豆豆,它们的颜色、大小都是不一样的。经过仔细观察,孩子们发现每个豆豆身上都有一条白白的“线”,那白白的线是什么呢?经过资料的查找,知道了白白的线原来是豆豆的种脐。
从绘本里,孩子们得知不需要土壤豆豆就能发芽,豆豆遇见水会发芽吗?看着绘本里的小种子一天天长大,孩子们想要自己试一试。豆豆准备好了,但是豆豆这么多,用什么豆豆发芽呢?我们来投票选一选吧!
程程:我选绿豆,我喜欢绿色。
萌萌:我选红豆,它是小小的。
最后孩子们选择用绿豆发芽。
驱动性问题3:
怎样发芽呢?
我们的准备
怎样发芽呢?豆豆发芽需要用什么工具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有的说用瓶子、用奶茶杯、吸管、勺子等。嘉宸补充道:还需要一些豆豆。
工具从哪里来呢?孩子们有的说从家里带来,有的说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
准备好了豆豆和工具,我们来试试看吧。
第一次尝试
孩子们寻找好朋友组成了观察豆豆的小分队,有大火球队、小公主队、西瓜队、香蕉队。
看一看
第二天,香蕉队的酒酒惊讶地发现有几粒小豆豆皮破了,他用笔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了观察记录表中,接下来孩子们展开了细致地观察,并把他们的发现记录了下来。
辰辰:小豆豆都在水里,飘在上面又飘到底下去了。
小豆豆在水里飘呀飘!
豆豆皮破了,破壳了!
小豆豆变白了!
豆豆变大了!
东宝说:“豆豆喷射而出!”
芷淇说:“豆豆发芽了!”
驱动性问题四:
豆豆的水为什么变臭了?
但是过了几天,孩子们发现豆芽没有长出来,水也变臭了。酒酒猜想是臭的空气进去了,潼宝说是有病毒和细菌进去了,球球说是放太长时间了没有换水。
最后通过圆桌讨论大家想出了解决的办法,就是每天为豆豆换水。
第二次尝试
换水小插曲
在换水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豆豆掉进水池里了,那怎么办呢?有小朋友想出来,可以用大一点的东西把水池里的盖子堵上豆豆就不会掉下去了,还有的孩子想出来,用绳子把豆豆吊上来。
驱动性问题五:
每天换水豆豆为什么又变臭了?
“怎么样才能让豆豆不变臭呢?”遇到这一关键问题,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解决的办法,而是借助巧妙提问:可以请谁来帮忙呢?孩子们说可以问问老师阿姨、可以让爸爸妈妈来照顾小豆豆,通过采访老师和阿姨,孩子们了解到可以借助专业的工具育苗盆来育苗。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第三次尝试
果然,有了育苗盆的加入,豆豆很快就发芽成长了,一起看看孩子们的记录吧!
看一看
摸一摸
我给豆豆喷点水。
给豆豆换换水,先把豆豆底盘拿出来,然后把水倒掉,换上新的水。
萌萌说:“我来给小豆豆浇浇水!”
第二天
雯雯:小豆豆皮破了!
第三天
第四天
小理说:“豆豆长了芽,有的还变成了两瓣。”
程程:好多个豆豆发芽了,变白了!
第五天
豆豆的芽变长了,变得弯弯绕绕。
第七天
小豆芽长得好高啊!它的皮都掉下来了!
吉祥说:“小豆芽有两个叶子,还有像胡子一样的(根)。
第八天
收获小结:
幼儿在记录表中进行绘画,不仅记录了豆芽地成长,同时又提升了绘画表征能力。幼儿经过观察后,发现豆豆泡水后,皮会先一点点裂开,然后慢慢掉皮,最后豆豆慢慢变大,从而获得相关的生活经验。
收获豆苗:
豆芽长得好高啊
借助育苗盆的力量,豆芽越长越高,原来水和育苗盆在一起真的可以发芽,孩子们惊喜地问“可以拿下来吃了吗?”“用什么工具把它拿下来呢?”小螃蟹说可以用手拔下来,小理说可以用剪刀把豆芽剪下来,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豆芽可以怎么吃?
豆芽可以和肉肉一起烧。
可以和鸡蛋一起炒着吃。
和土豆、玉米一起烧。
和青菜一起烧。
和胡萝卜一起煮汤喝。
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分享美味啦
豆芽真好吃!
活动继续中
本来以为此次项目活动圆满结束了,没想到一天爱动脑筋的酒酒问我:”老师,自己发的绿豆芽和买来的绿豆芽为什么颜色有点不一样呢?自己发的豆芽是绿绿的叶子……“”期待孩子们下一次的精彩故事。
幼儿收获:
幼儿通过观察、记录、比较、猜想、总结,知道了种子可以发芽,掌握了成功发豆芽的相关经验,并初步感知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湿度条件。同时孩子们和豆豆一起成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说及生命的神奇,他们的探索能力和表征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教师收获:
陈鹤琴说:“教师要以儿童为中心,做儿童的朋友,要与儿童共同生活共同学习;要为儿童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兴趣。”在发豆芽的过程中,当幼儿遇到问题、产生疑惑时,教师选择后退一步,在尊重、支持的心理氛围中,用认真关注、真诚肯定、启发引导、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究的语言和行为,给幼儿自由探究以积极反馈。项目开展的同时教师的观念不断转变,相信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幼儿一同不断学习、收获成长。
项目反思
“豆“来“豆“趣是一次偶然引起的项目探究活动。幼儿经历了三次”发豆芽”的实验后,终于成功地发出豆芽。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小小的豆芽培育活动蕴含着诸多的教育契机。幼儿是一个发展的人,我们要允许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站在幼儿的背后允许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用眼去看,用脑去思考、用手去记录、用耳去聆听,多感官参与其中,以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发展。
END
编辑:小四班
终审:吴晓虹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嘉兴城南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