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设计意图: 前几天的下午,突然下起了雨。有的孩子则特别兴奋,高声叫到:“下雨了!下雨了!”有的孩子闷闷不乐的说“:下雨就没法出去玩了”,这时一个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天空为什么会下雨呢?”孩子们的回答真是千奇百怪,带着这个问题,我设计了这次的活动。 活动《雨从哪里来》选自主题十二《下雨了》 二、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发现问题, 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大胆推测、操作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3、 了解“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科学现象,知道雨与人们的关系。
三、 活动分析: 重点:通过幼儿的主动实验,了解雨形成的原因。 难点:在实验过程中让幼儿大胆操作,细致观察试验现象。 “雨的形成”这一问题对于5、6岁的幼儿来说比较抽象,不容易弄明白,如果仅凭教师枯燥的讲述,幼儿被动的接受,不但达不到活动目标,更让幼儿对这节活动产生厌烦,所以我就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简单的实验,自己得出结论,既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又让幼儿学会寻找问题,不怕困难,根据问题难易程度来寻找答案。5、6岁的幼儿好动,对新鲜事物、现象虽充满好奇,但往往沉不住气耐心的观察、探索,所以,本活动的难点就是让幼儿大胆操作、耐心细致的观察。 四、 活动准备: 1、 雨的形成的课件:优师教研旅行记,雨声的录音 2、 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片、夹子、水 等 五、 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运用了实验法、讲述法、直观法,引导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活动中把枯燥的灌输、被动的接受为幼儿主动的实验,大胆的推测、迁移的学习,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六、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听雨的声音,引出活动内容: 师:小朋友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得听,这是什么声音呢? 幼儿:下雨的声音 。 提出疑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呢?(允许幼儿充分想象和猜测) (二)引导幼儿了解雨的形成原因 1、教师介绍实验器材,教师操作实验,幼儿观察,了解“蒸发现象”。 1) 教师把烧杯里的水加热,让幼儿仔细看看有什么现象?让幼儿上前把手放在杯口,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幼儿1:有气泡 幼儿2:有气从试管口冒出来。 幼儿3:有水蒸气 幼儿4:感到热了 …… 总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2)你在那里看见过水“蒸发”的现象? (烧水、煮饭、晾衣服……) (由于实验中需酒精灯,对幼儿的安全考虑所以使教师操作。) 2、幼儿自己操作实验――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1) 教师每组发一个烧杯和一片玻璃片,烧杯中倒有热水,先让尤尔摸一下杯子,感到热,再摸一下玻璃片,感到凉,请幼儿将玻璃片盖在烧杯上,说说又发现了什么? 幼儿1:玻璃片上有水 幼儿2:玻璃片上有气 (过了几分钟) 幼儿3:我发现玻璃片上有水珠 幼儿4:我发现玻璃片上的水珠掉下来了 (很多小朋友都发现了这个现象) 2)让幼儿思考:玻璃片上为什么会有小水珠呢? 共同得出结论:许多水蒸气在一块遇冷变成优师教研。 3、幼儿观看雨的形成的课件:优师教研旅行记,更深一步了解雨的形成的原因。 请幼儿结合刚才的实验,再来说一说:雨的怎样形成的? 幼儿:水加热以后,形成了水蒸气,水蒸气渐渐多了,他们抱在一起,当遇到冷空气,形成了小水珠,当他们快托不住的时候,小水珠就落下来,这就是雨。(幼儿自己总结) (三)引导幼儿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雨对人的好处与危害。 (四)以古诗结束,通过雨联想到带雨字的古诗,让幼儿复习、背诵。(《春晓》《夜雨寄北》) 五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的活动,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培养了孩子们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寻找问题,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寻找答案,不怕困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