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秋
之旅
内黄县实验幼儿园
中八班课程故事
课程缘起
午休起床后,初一小朋友坐在床上一动不动,手一直在口袋儿里放着,于是我走过去问他为什么不出去上厕所呢?他说:“老师,我想送你一个礼物。”“是吗?你想送给我什么礼物呢?”“你看……”原来是一颗枣,这时有五六个孩子正准备出去,却又返回来一起看“礼物”。
潘子谦:老师,我吃过这个枣,它很甜。
何思莹:老师,我家有绿色的这个枣。
李熠阳:我奶奶家有一颗枣树!
王铭赫:我家的枣不是圆的,是长长的。
他们七嘴八舌的说着……
大枣是我们家乡内黄的特产,孩子们身边的枣无处不在,这是大自然馈赠于我们的自然教育契机。一次毫无预兆的分享,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在欢笑声中,我们读懂了孩子对枣的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因此我们抓住契机,与孩子们开启了跟枣子之间的一次亲密接触。
课程实施
探“枣”
:为什么枣长的不一样?
:哪里有大枣呢?
:大枣长在哪儿?
:它们有名字吗?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塌下来。”于是,我们邀请家长们一同融入我们的课程体系之中,与幼儿携手并肩,共同探索红枣课程的发展方向。
通过调查,孩子们了解了很多关于枣的种类和名称,生活环境和味道……
:冬枣也叫苹果枣、冰糖枣,可以补充维生素C。
:我知道红枣是一种药材。
:枣有红色的、青色的,吃起来甜甜的。
:枣长在树上,我家里就有一棵。
经过一番趣味横溢的探索之旅,小朋友们收获满满,不仅认识了形形色色、名字各异的枣儿们,还深入了解了它们生长的奇妙环境以及那令人回味无穷的独特滋味……这一切,都仿佛是从一个生动有趣的幼儿园课程故事中跃然而出的精彩篇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生活、自然现象中常见的事物,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激发其对周围事物的好奇与兴趣!
科学《红枣是怎样长大的》
通过前期经验的调查,孩子们对于红枣有了基础的认知,并且怀有浓厚的兴趣,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周依晨;红枣是在哪里长的?
王铭赫;红枣它也是从种子变大的吗?
范淞奕:红枣长成什么样子就成熟了?
小朋友们总是怀揣着满满的好奇心,想要知道那些甜蜜的红枣,是怎么从一粒不起眼的小种子,悄悄变成我们现在手里这颗饱满诱人的模样。于是,我们策划了一场奇妙的科学探险之旅,就像翻开一本生动有趣的童话书,带领小朋友们一起探索红枣成长的神奇秘密。
此次科学探索,让孩子们充分了解了红枣生长环境、过程和特点,也感受了大自然的奥秘和魅力,让孩子们感悟到原来红枣长大离不开水分、土壤、空气环境等因素。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思考力和探索精神。
寻“枣”之旅
“国庆”小长假来啦,正好是枣子大丰收的甜蜜时刻!小朋友们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兴高采烈地去体验摘枣子的乐趣,还学会了怎么收获这些美味的果实呢。他们亲身感受到了农民伯伯捡枣子时的辛勤与不易。
开学回来后,小朋友们一个个都迫不及待地讲述起自己国庆假期和爸爸妈妈一起摘枣子的趣事:
秦初一:我在摘枣的时候,因为树太高勾不到,我就坐在爸爸肩膀上摘。
栗向泽:我在摘枣的时候,还拿着棍子扮演了孙悟空呢。
师:哇,原来你们摘枣子的时候发生了这么多好玩的事情呀!那你们在摘枣子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呢?
张皓宇:枣树上会有小刺。
袁梓睿:枣树上还有害虫。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呀!枣树上的小刺呀,其实是枣树为了保护自己而长出来的‘小盔甲’哦。还有呀,枣树上有害虫是很正常的现象,不仅枣树上有,其他果树上也会有的呢。”
红枣分享会
师:小朋友们今天都带来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枣,那接下来请小朋友来分享一下你的枣是怎么来的?
焦乐迪:我是跟我妈妈回老家的沙土地里捡的,还有摘的,那棵树很低我一伸手就能够到。
师:枣树长在沙土地里。而且有的枣还落在了地上可以捡起来。
李熠阳:我是在我奶奶家院子里摘的枣,全部都是青的,一点儿都不甜,妈妈给我搬了个凳子让我摘的。
师:枣树长在奶奶家的院子里,还不怎么熟,所以不怎么甜。
栗向泽:是爸爸带我去公园里看到了很多枣。然后拿着棍子一敲枣就掉下来了!
师:你学会了怎么打枣子,原来是使用棍子一敲。
侯嘉熙:妈妈带我去的那里有好多好多的枣,还有好吃的!
师:那来老师来告诉你,你去的这个地方是瓜果蔬菜博览园。
康沐凡:这是我妈妈在超市给我买的,都是特别大的枣。
师:哦,超市里也有卖的。
教师小结:通过孩子们的分享,孩子们知道了,枣生活在沙土地质中,还了解了一些摘枣打枣的方法。并且孩子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同伴之间的讨论获取信息,逐步使学习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让幼儿在自主的协商交流中增强事物获取经验能力,感受语言交流的快乐。
数学活动《红枣的数与量之旅》
在幼儿们分享红枣的时刻,一个好奇的声音轻轻响起:“老师,您能告诉我们这个碗里到底藏了多少颗红枣吗?”
岳沐慈:我猜里面有几十个吧。
李想玙:我觉得,应该有整整二十颗!
李佳兴:肯定比二十颗还要多呢。
师;那如果让你们用自己的方式来数一数红枣的数量,你们会用什么方式呢?
焦乐迪:我可以一个一个数。
师:好的,不过这次,我们要用标有数字的盒子来装红枣,看看我们能不能恰好把这些红枣都装进去,怎么样?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于是特别设计了一次数学操作活动《红枣的数与量之旅》。
康博皓:老师你看,我的盘子里是数字4,我里面装了4个红枣。
葛文雅:老师,我是数字6,我装完了。
小朋友们纷纷展示着自己的成果,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师:现在,大家的盘子里都装满了对应数量的红枣,那么,我们来看看碗里还剩下多少呢?”
幼儿异口同声:碗里还剩8个。
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对红枣的数量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这次操作不仅让他们在分享中加深了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与奇妙。
在前期数学操作活动的铺垫下,小朋友们顺利地分享到了红枣,并满心欢喜地品尝着这份甜蜜。
在分享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不仅体验到了快乐,更深刻理解了分享的意义与价值。这次活动不仅拉近了幼儿与老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友谊与爱的种子。
在享受红枣的时刻,幼儿围坐在一起,手中的红枣透着诱人的色泽。然而,随着咀嚼声的响起,一些小朋友突然注意到了红枣里的“核”。对于红枣核,小朋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潘子谦:这个核是因为要保护红枣里面的果肉。
刘沐晗:这个核不能丢,它可以用来生长出新的红枣树。
苏子钰:这个红枣核为什么不是圆的啊?
赵翊宁:这个核里面长什么样子啊,好想切开看一看。
每个孩子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力。于是,带着孩子们的问题,我们开启了一场关于红枣探秘之旅……
教师小结: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对于孩子的能力成长最为重要。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使他们主动去探索未知领域,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认知能力,还会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究“枣”之迷
科学《红枣的结构》
在孩子们的眼中,世界是由无数奇妙的事物构成的。每一个看似平凡的物体都蕴含着无限的奥秘和知识。
孩子们对于红枣的结构也有许多疑问。
:红枣的核是什么形状的?和其他水果的核一样吗?
:红枣的皮是红色的,为什么里面不是红色的呢?
于是,我带领小朋友们一起探索一种常见而又特别的食材——红枣的结构。
通过观察,孩子们有了自己的认知……
李翊阳:原来红枣成熟了会变成这个样子啊
陈梦汐:红枣还有两个不同的颜色。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啊。红枣通常呈椭圆形或圆形,表面有皱纹,颜色从鲜红色到深褐色不等。当我们轻轻切开红枣时,会发现它的内部并不像外表那样坚硬,而是软软的、多汁的果肉。这层果肉紧紧包裹着中心的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枣核。
通过对红枣结构的探索,发现即使是最普通的水果也蕴含着大自然的智慧和生命的奇迹。小朋友们通过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好奇心去探索世界的奥秘。
趣枣之乐
绘本《小刺猬和红枣》
天下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从听故事、看图画的活动中可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绘本是开展阅读最容易入手的读物,利用绘本故事来引导孩子,能够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成长。于是,孩子们一起聆听了《小刺猬和红枣》绘本故事。
通过绘本讲解,孩子们明白了,伙伴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和理解,不要嘲笑别人。
语言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于是,幼儿们又学习了:
《打枣歌》
出东门,过大桥
大桥底下一树枣
青的多,红的少
拿着竿子去打枣
在绘本课上,孩子们沉浸在精彩的故事和音乐律动中,他们的笑声、惊讶声和思考的表情,让我感受到了绘本和语言的魅力。和孩子们一起探索绘本的世界,真好!
教师小结:通过绘本与红枣相结合的方式讲解,再通过歌曲加深幼儿对红枣的认知,让幼儿从多方面对红枣有了理解,发现故事中的道理,帮助幼儿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艺术《小小红枣树》《红枣马儿》
《3-6岁儿童指南》中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于是我们展开了艺术领域的活动——《小小红枣树》《红枣马儿》。
绘画《小小红枣树》
在绘画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对红枣的生长环境有了深入的认识与理解,更在创作红枣树的实践过程中,通过色彩的巧妙运用,表达了对红枣的喜爱之情。同时,他们也以画笔为媒介,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在每一次挥洒色彩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技能,更培养了他们对于艺术和自然的感知与欣赏能力。
手工《红枣马儿》
创意手工制作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实践和技术操作能力,熟悉材料、工具、工艺流程,累积经验、培养幼儿心灵手巧。幼儿学会了切、剪、折、插等动手能力得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促进孩子观察、创意、构想、规划、制作,以及试错,反思完善作品的能力,养成耐心、细致、坚韧和开拓的内在品质。
健康《玩转红枣》
筷子是中国的传统饮食餐具,学习使用筷子是一项使幼儿小肌肉得到发育,使幼儿身体和智力得到发展的重要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精细动作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为了强化幼儿对物体认识,于是中八班开展了筷子夹红枣比赛……
在比赛的过程中增进了孩子之间的感情以及合作能力。培养了孩子参加幼儿园集体活动的兴趣。同时专注力和小肌肉发展得到了提升。
总结:
生活即教育,孩子们的亲身实践与体验就是最好的课程。通过此次班本课程活动的开展,孩子们收获满满。既让孩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体验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喜悦又让孩子们在艺术活动中提高了想象力与包造力…在不知不觉中收获经验。
小朋友们发现红枣还可以做好多好吃的……然后我们的课程未完待续哦。
End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安阳市内黄县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