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起源
新学期开始了,班级、楼道都进行了全新的环境创设,看着崭新的环境,孩子们都忍不住看一看、摸一摸。这时,我们听到彤彤和秉文在争论什么……
这个纸像刀一样,割我的手。
我觉得这个不是纸,纸是软软的。
我知道纸有软软的,还有硬硬的,还有皱皱的。
才不是呢,纸都是软软的。
不信我们去问老师。
面对彤彤和秉文的争执,我们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讨论,大家面对这样新奇的问题,话匣子也打开了。幼儿们关于纸的讨论更激烈了:
那究竟这硬硬的是纸吗?
纸是什么样子?
纸都是软软的吗?
看着兴趣浓郁的孩子们,我们决定满足孩子的探究欲望,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纸的“秘密”,开始一场关干纸的探秘之旅。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学习的核心。”
纸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东西,它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一次偶然,孩子们对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引发了讨论。为此,我们基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纸的探究欲望,追溯幼儿的兴趣点,并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系列探究活动。
二、各种各样的纸
为了帮助幼儿拓展关于纸的相关经验,我们发放了《各种各样的纸》调查表,请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寻找各种纸并将结果记录。
通过调查,孩子们认识了许多特别的“纸”。
我和妈妈收集了糖果纸,牛皮纸,卡纸。
我的更多,有皱皱的纸,还有可以贴在墙上的墙纸。
妈妈说牛奶盒也是纸做的。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找到的纸,对纸也产生了更多的好奇。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的需要。”
我们决定把调查表挂在主题墙上,孩子们午餐后也可以继续翻阅和讨论。
三、纸从哪里来?
看着小朋友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纸,一天,幼儿提出了疑问:“老师,这些纸是从哪里来的呀?”对呀,这么多的纸,它们是哪里来的呢?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REC
我觉得是地上种出来的。
我觉得是牛身上的。
打印机打出来的。
大家都觉得对方的回答奇妙又有趣,我没有否定大家的想法,而是请他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寻找答案,并将过程绘画在纸上。
第二天,孩子们都兴奋地拿着自己记录的纸开心地告诉老师,他们知道答案了。在相互讨论中孩子们都发现其他人和自己的答案一样,大家都只找到了一种答案。可只有树皮能造纸吗?这个知识对孩子来说有些遥远了,于是老师邀请孩子们听了绘本《有用的再生纸》。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阅读绘本不仅仅是理解故事情节,还可以通过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通过模仿故事中的情节、角色和场景等方式,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绘本中的内容,同时也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我们来造纸
一天区域游戏时,美工区里传来梓成和榛榛的争吵声,原来是两人在争抢着一张白纸。
白纸用完了,后面小朋友用什么画画呢?
可以用卡纸画啊。
那个有颜色,不好涂颜色啊。
我知道了,我们可以自己做再生纸。
再生纸是个好办法,可是需要怎么做呢?
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楚了解再生纸的制作,我决定和他们一起观看视频,了解造纸的步骤和工具。
孩子们对于造纸的步骤都有了清楚的认识,但造纸的工具有些犯难:
我们没有过滤网,也没有搅拌器。
可以买呀!
购买的物品不能马上就拿到,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还可以用纱窗。
纱窗确实比较容易过滤,但无法取下来。
还可以用筐子,上面有很多的洞。
可以试一试嘛。
过滤网解决了,那搅拌棒呢?
可以用吸管和棍子。
还可以用水彩笔。
孩子们开心地收集着教室里的造纸工具和材料,不一会每个组的小朋友按照“撕纸—加入清水—搅拌—过滤”的步骤开始了制作。
REC
撕纸
加入清水
搅拌
过滤
一周后,孩子们的再生纸做好了。看着已经成型的纸,大家有些失望。
大家觉得这个纸做的怎么样呢?
我觉得不行,这个裂开了。
还有些地方厚,有些地方薄。摸起来还很硬。
这时小朋友提出了新的问题:
老师这个筐子的洞很大,我们的纸很小会漏出去!
而且吸管搅拌纸容易弯,搅不动。
水彩笔也不行,会进水在笔里。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我们针对这次造纸出现的问题也进行了思考、讨论与学习。
大家将一些解决办法记录在了纸上。为了支持孩子们的探索,我们请家长们购买了大家需要的滤网和搅拌棒。
孩子们的第二次造纸又开始了……这一周天气不太好,纸一直没有干。
老师,这个纸为什么还没有干呢?
过道上没有阳光和风,而且太冷了,纸干得比较慢,那大家有好办法让我们的纸更快变干吗?
可以用吹风机。
可以放在楼顶上,那里有风还有太阳。
吹风机可行吗?带着好奇,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使用吹风机吹干。可是很快就有孩子发现不行了。
别吹了,这个纸裂开了,还飞得到处都是。
大家发现吹风的方法行不通,于是就只能选择自然风干。大家自发地在每天入园时,把纸放在楼顶上。
一周后纸干了,这一次的纸似乎要好很多了。
为什么这么多小碎片?
我们忘了加胶水,而且一点也不好看,为什么都是白纸,不可以做彩色吗?
可以加颜料,会变成彩色的。
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想法,于是第三次造纸就开始啦。
REC
这一次大家更加熟练。为了让纸变得更白,更换了清水,可每次用手挡住流水口,还是有很多纸跑出来,这时有孩子想到了用滤网,放在水流下纸完美地留在了网格上。颜料的加入确实让纸更漂亮了,一周后的纸干了,大家看着这一次的纸都非常的开心。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指出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包括一些手工作品。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独特感受。
在本次的造纸活动中,我们尊重幼儿兴趣,在每一次失败后和孩子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困难,但小朋友们也一次次迎难而上。造纸活动给幼儿带来新奇的体验外,也丰富着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五、和纸玩游戏
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各种纸的材质与作用,除了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探索纸,我们还在每个区域投放纸类材料,并配上一些步骤图帮助幼儿理解。孩子们在美工区进行了纸巾晕染、纸杯花、粘贴画、折纸、剪纸等创作。
除此以外,孩子们还用自己制作的纸球、纸飞机、带来的纸箱进行了有趣的户外游戏。
现实生活中,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对孩子们来说却是非常新鲜,如何支持孩子持续抱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事情。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并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探索的方法,在探索中得到成长。
【资料】中五班
【初审】高孟贤
【复审】郭净
【终审】李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