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四月,细柳微斜
集备教研正当时
2023年4月21日,李沧区数学中小衔接大集备——基于学生心理及行为的大单元教学研究第二场,在青岛书院路小学举行。青岛市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数学教研员纪琰玲以及全区五、六、七年级数学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集备磨课
本次大集备依托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和信息窗2,进行基于学生心理及行为的大单元教学研究。青岛书院教育集团和青岛永宁教育集团数学团队,就六年级下册《比例尺的意义》和《求实际距离》两课进行研究与打磨。从制订教研计划到多次集备磨课,最后到区域展示,老师们协同合作,课程团队骨干教师全程跟进。
磨课前准备
两个集团的数学团队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对于第四单元《比例尺》教学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以及教学提示。团队成员们带着思考和问题参与磨课前的集备,针对存在的困惑进行了充分地讨论研究。
一磨——基础磨
在团队集备的基础上,两位授课教师进行了第一阶段磨课。一磨,主要关注学情的调研、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课堂知识容量是否充足。针对课堂中发现的课前预设不充分、探究环节用时过长等问题,进行了教学设计的修改和完善。
二磨——深度磨
基于第一阶段磨课的问题和解决策略,进行了第二阶段磨课。二磨,我们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与提升,课堂探究中学生的成果呈现以及探究活动中的细节问题,就怎样让课堂探究环节更加有效,学生的汇报交流更加顺畅等问题,进行了教学设计的优化和提升。
三磨——提升磨
有了前两个阶段磨课的基础,进行了第三阶段磨课。三磨,我们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需求。本次磨课数学教研员纪琰玲老师全程参与,从心理学视角进行观评课。结合五、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基于学生视角,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以及小学高年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呈现学生的作品,多呈现学生的课堂生成,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本次区域展示活动分为四大板块:
课堂教学展示、团队集备交流、典型经验交流和会议总结。?
立足学生心理
深耕课堂教学
《比例尺的意义》一课,宋瀚晟老师通过世界杯足球赛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足球场的平面图,引出怎样画平面图不走样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也就是比例尺,来验证平面图是否走样。通过探究比例尺的含义,适当延伸,使学生明确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比例尺,总结了求比例尺的方法。基于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上在呈现生活中的比例尺环节,加入了学生课前寻找到的比例尺,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团队交流评课
共享集体智慧
专业引领成长
教研优化提质
青岛书院路小学李红艳老师和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一中学杨凤老师进行典型经验交流。
李红艳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围绕两节课例进行《基于学生心理研究的大单元教学实践》的解读。李老师聚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结合两节课的课堂内容、课堂流程、单元课程框架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汇报。指导老师们在教学中,要用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了解、去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研读教材,研究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钻坚仰高,笃行致远”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一节精彩课堂的呈现,离不开教师的备,团队的磨。在今后的教研中,我们将不断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核心素养,持续打造品质课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