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真实性学习”是《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课标指出:“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4月14日,青岛市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人工智能)2022-2023学年度第29次教学研讨会在青岛实验初中李沧分校举行,城阳区和李沧区的两位老师,分别通过“好客山东”、“地铁购票系统”两个真实情境组织教学,展示了青岛信息科技课程在落实课标精神,深研真实性学习的探索与成效。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互动评课环节。两位执教教师分享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及感受,随后现场多位老师分享了自己对这两节课的认识、见解和收获。大家一致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堂都能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学与教活动,结构严谨,逻辑缜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平度市信息科技(人工智能)教研员李景荣老师结合学习新课标的学习心得对两节课做了进一步的点评。他说两节课总体上给人留下了“高山流水、返璞归真”的感觉,令人回味无穷,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课堂以素养为导向,都运用贴近生活的项目设计,通过熟悉的项目任务驱动,熟练运用编程工具解决生活项目问题,利于学生素养的培养,并能为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奠基;二是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都给学生留足了编程探究验证的时间,小组合作学习自然真实有效。三是课堂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王雪逢老师的大单元式过程性评价与李刚老师的问卷设计的总结性评价,都利于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最后青岛市教研员陆德旭老师总结发言,陆老师首先对两位老师的专业技术基本功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两位老师准备充分,教学设计考虑得非常周到、详细,注重科学原理与实践并重,充分体现了数字时代正确的育人理念。陆老师鼓励大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注意提升基本功,考虑教学设计的效度,转换备课角度将抽象的编程知识转换为学生更易理解的方式设计出来。一定要以新课标为导向认真备课,并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真正将新课标落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