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缘起?
晨间谈话时,恩恩小朋友说:“我妈妈昨天给我做了糖葫芦,酸酸甜甜的真好吃”。这时许多的宝贝向他投来羡慕的眼神,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于是,我乘机问道:“你们想自己动手制作糖葫芦吗”?
宝贝们齐刷刷的举起了小手,全票通过。活动就这样诞生了……
糖葫芦大讨论
“你们见过什么样子的冰糖葫芦呀?吃过来是什么味道的?”
羽羽
我吃过冰糖葫芦,是酸酸的,但是我不知道是什么做的。
我知道冰糖葫芦是山楂做的我也吃过,外面的糖可甜了,我特别喜欢吃。
茜茜
小达
我看到过草莓样子的冰糖葫芦,可是没有吃过。
梵梵
冰糖葫芦是用水果做的吗?
教师支持策略:《纲要》中提到:幼儿园的课程生成应源于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抓住孩子对于冰糖葫芦的兴趣和感受,开展了制作冰糖葫芦的系列活动,与孩子们一起认识冰糖葫芦,探索冰糖葫芦,玩转冰糖葫芦。
认识冰糖葫芦
活动前,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讨论、一起看一看制作冰糖葫芦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做的?
小朋友们,我们准备好了材料,应该怎么来制作材料呢?
要先把水果洗干净,一个一个串起来。
用小签把水果串起来。
要把水果上面的水擦干才能串在一起。
串上以后还要沾上甜甜的糖衣,太香啦。
小朋友通过观察图片和观看糖葫芦制作视频,知道了制作步骤有:清洗水果、串糖葫芦、熬糖、浇糖、凝固。
制作糖葫芦
1
备食材
新鲜美味的水果是冰糖葫芦的灵魂,红彤彤的山楂草莓、金灿灿的橘子、香蕉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孩子们洗净自己的小手就开始处理水果了。有的剥皮、有的去核、有的清洗水果……
2
串果签
孩子们开始串冰糖葫芦啦!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串在竹签上,灵巧的小手,认真的样子,真可爱!
3
熬糖、浇糖衣
熬糖水是一个技术活。在熬糖水的过程中,老师仔细观察糖水的变化,当糖粘稠冒泡,用勺子蘸取一点放入冷水里就会凝固,吃起来脆脆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给果串们穿上晶莹剔透的糖衣。
把糖浆浇在水果串上,一串美味的糖葫芦就产生了!
品尝成果
“冰糖葫芦好甜啊!”
“老师你快点尝尝,太好吃了!”……
孩子们兴奋的分享着自己的喜悦,嘴里还不停的传出“咯嘣咯嘣”的快乐声音,整个教室都弥漫着甜甜的味道。
好好吃啊!
哇~吃起来酸酸的
孩子们在亲手体验冰糖葫芦的制作过程中收获到满满的成就感,品尝了属于冬季里特有美食的味道。
纸上蜜糖画
艺术创作:画一幅糖葫芦的画
幼儿的收获
在“好吃的糖葫芦”的活动中,孩子们始终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老师在孩子们的操作过程中给予了充分的操作空间和时间,让每一个孩子在不断地讨论、发现、操作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探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多项能力。
老师的收获
在开展“好吃的冰糖葫芦”活动前,老师专门上网搜索关于冰糖葫芦的资料、学习相关制作方法、亲自尝试制作,为活动顺利开展做铺垫。通过查阅资料老师们了解到冰糖葫芦历史悠久,在宋朝年间就开始有了,而且冰糖葫芦具有开胃、养颜、增智、消除疲劳、清热等作用。
课程反思
尊重孩子的每一个想法,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是我们活动的基础。一串小小的糖葫芦,凝聚的是孩子们准备材料、动手制作、进行分享等过程,从而让孩子们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将甜蜜分享给身边的人,感受甜蜜的喜悦,收获大大的满足!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就是活教材。我想“冰糖葫芦”这样的一种生活化资源,是充分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生活实际的,教师在敏锐捕捉到幼儿对冰糖葫芦的兴趣点后,不断扩充引导幼儿的认知,创设环境支持幼儿的探究,充分体现了“教育生活化”的课程理念。课程中的所有环节都由幼儿推动,充分体现了将幼儿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相信有了这样一段经历,宝贝们一定对冰糖葫芦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我们相信在课程中养成的自主探索习惯将来会成为宝贝们宝贵的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