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急救知识实践场景单一,幼儿教师咋设计“多元实践场景”,丰富体验?
问题背景:
在幼儿园中,急救知识的教育往往局限于简单的模拟场景,如“小朋友摔倒了怎么办”或“流鼻血了怎么处理”。这种单一的实践场景虽然能让孩子掌握基础急救技能,但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长期记忆。那么,作为幼儿教师,如何设计“多元实践场景”,让急救知识的学习更丰富、更有趣呢?
专业解答:
1. 情境化游戏设计:让急救知识“活”起来
- 专家观点: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李季湄教授曾指出:“幼儿的学习是通过游戏和情境体验实现的,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孩子的认知需求。”
- 实践建议:设计“小小急救员”角色扮演游戏。例如,创设“森林探险”情境,孩子们扮演探险队员,遇到“动物受伤”“同伴中暑”等突发情况,需要运用急救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情境化游戏,孩子们不仅能学习急救技能,还能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跨学科融合:急救知识与日常活动结合
- 案例参考:北京某幼儿园将急救知识与科学探索活动结合,设计了“人体小侦探”课程。孩子们通过观察模型、听诊器体验等,了解人体结构和急救原理。
- 实践建议:将急救知识与科学、艺术、语言等领域融合。例如,在美术活动中,让孩子们画出“急救箱里的物品”;在语言活动中,编创“急救故事”并分享;在科学活动中,通过实验了解“为什么冰敷可以消肿”。
3. 多感官体验:让学习更立体
- 行业趋势:近年来,多感官教学法在幼教领域备受推崇。研究表明,多感官参与能显著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
- 实践建议:设计“急救体验站”,让孩子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参与学习。例如,设置“模拟伤口包扎站”,孩子们可以用纱布、绷带练习包扎;设置“急救声音站”,播放急救车声音、心跳声等,帮助孩子理解急救场景。
4. 家园共育:让家长成为急救教育的“合作伙伴”
- 专家建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强调:“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家长的参与能有效延伸教育效果。”
- 实践建议:邀请家长参与“家庭急救日”活动。例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家庭急救包,学习家庭常见意外(如烫伤、噎食)的处理方法。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分享急救知识视频,让家长和孩子在家也能复习巩固。
5. 科技赋能:利用数字化工具丰富实践场景
- 行业案例:上海某幼儿园引入AR(增强现实)技术,设计了“急救小英雄”AR游戏。孩子们通过平板电脑扫描场景卡片,触发虚拟急救任务,如“为虚拟人物做心肺复苏”。
- 实践建议:利用数字化工具设计互动性强的急救实践场景。例如,开发急救知识APP,让孩子通过虚拟模拟练习急救技能;或使用智能教具,如模拟人体模型,让孩子练习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技能。
6. 主题活动:让急救知识成为“节日”
- 案例分享:南京某幼儿园每年举办“急救小达人”主题活动,孩子们通过闯关游戏、急救知识竞赛等方式,巩固所学技能。
- 实践建议:定期举办“急救主题日”或“急救周”活动。例如,设置“急救知识闯关站”,孩子们需要通过完成不同任务(如包扎、拨打急救电话)获得奖励;还可以邀请医护人员现场示范,增强活动的真实感和权威性。
总结:
设计多元急救知识实践场景的核心在于趣味性、互动性和实用性。通过情境化游戏、跨学科融合、多感官体验、家园共育、科技赋能和主题活动等方式,幼儿教师可以让急救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帮助孩子在多元场景中内化技能,提升自我保护能力。正如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所说:“教育要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充满趣味和意义的急救知识学习之旅吧!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