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素养培养过程中,幼儿出现“数字恐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脱敏方案”来逐步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帮助他们顺利接触和适应新科技。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1. 渐进式接触法
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幼儿逐步接触数字设备和新科技,避免一次性给予过多刺激。
- 专家观点: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李季湄指出,幼儿对新事物的接受需要一个“缓冲期”,教师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帮助幼儿逐步适应。
-
实践建议:
- 先从简单的触摸屏游戏开始,如拖动图片、点击简单的按钮。
- 逐渐过渡到操作简单的儿童教育App,如涂色、拼图等。
- 最后再引入需要更多互动的设备,如编程机器人或虚拟现实体验。
2. 情境化体验
将数字科技融入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降低陌生感和恐惧感。
- 案例分享:某幼儿园教师通过“数字超市”游戏,让幼儿使用平板电脑“扫码购物”,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幼儿在熟悉的购物情境中,逐渐适应了数字设备的使用。
-
实践建议:
- 设计“数字厨房”,让幼儿用平板电脑“点菜”或“烹饪”。
- 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将数字内容与幼儿的玩具或绘画结合,增加趣味性和熟悉感。
3. 情感支持与同伴互助
教师的情感支持和同伴的示范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
- 专家观点: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刘焱教授强调,教师的鼓励和同伴的正向影响是帮助幼儿克服恐惧的重要因素。
-
实践建议:
- 教师以温和的态度陪伴幼儿操作设备,用语言鼓励:“你看,这个按钮按下去会有小动物跳出来哦!”
- 安排“数字小助手”,让已经熟悉设备的幼儿帮助其他小朋友,通过同伴示范增强信心。
4. 游戏化设计
将数字科技与游戏结合,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减少对科技的抵触情绪。
- 案例分享:上海市某幼儿园通过“数字冒险岛”游戏,让幼儿在虚拟世界中完成任务,如“拯救小动物”或“寻找宝藏”,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数字技能。
-
实践建议:
- 设计互动性强、操作简单的数字游戏,如“数字拼图”或“颜色配对”。
- 使用教育机器人,让幼儿通过指令控制机器人完成任务,增加趣味性和成就感。
5. 多感官参与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的参与,降低幼儿对数字科技的恐惧感。
- 专家观点: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虞永平教授指出,多感官体验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事物。
-
实践建议:
- 使用带有声音和动画反馈的App,让幼儿通过点击屏幕获得即时反馈。
- 引入触觉设备,如可触摸的电子画板或振动反馈的玩具,增强幼儿的参与感。
6. 家园共育
与家长合作,帮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逐步适应数字科技。
-
实践建议:
- 向家长推荐适合幼儿年龄段的数字资源,如儿童教育App或亲子互动游戏。
- 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使用数字设备,如共同观看教育视频或完成数字拼图。
7. 心理疏导与正向强化
通过心理疏导和正向强化,帮助幼儿建立对数字科技的积极认知。
-
实践建议:
- 当幼儿成功完成一项数字任务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如贴纸或小奖品。
- 通过绘本或故事,讲述“勇敢尝试新事物”的主题,帮助幼儿树立信心。
总结
消除幼儿的“数字恐惧”需要教师的耐心、创意和专业支持。通过渐进式接触、情境化体验、情感支持、游戏化设计、多感官参与、家园共育以及心理疏导等策略,幼儿教师可以帮助幼儿逐步适应数字科技,培养他们的数字素养。正如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所说:“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引导而非强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陪伴是关键。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