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儿童权益保护和心理健康教育,确实是当前幼儿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两个领域。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设计出既能守护儿童权益,又能促进心理健康的“权益心理课程”。
一、为什么需要“权益心理课程”?
- 现状问题: 当前,很多幼儿园的儿童权益保护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割裂的。权益保护更多停留在安全层面,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于情绪管理,缺乏对儿童权利意识的培养。
- 专家观点: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指出:“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儿童,保护儿童,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
双重守护的意义: 将儿童权益保护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可以帮助幼儿:
- 树立权利意识: 了解自己的权利,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受到伤害。
- 提升心理素质: 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学会情绪管理,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 促进社会性发展: 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权利,学会合作与分享,成为负责任的社会公民。
二、如何设计“权益心理课程”?
-
课程目标:
- 认知目标: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如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
- 情感目标:体验权利被尊重和保护的感受,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知。
- 行为目标: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尊重他人的权利。
-
课程内容:
- 我的身体我做主: 通过绘本、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学会保护自己,拒绝不恰当的触碰。
- 我有权说不: 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勇敢地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
- 我们都是平等的: 通过故事、讨论等形式,引导幼儿理解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学会接纳和包容不同的个体。
- 我们一起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游戏、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
-
课程实施:
- 生活渗透: 将儿童权益保护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如晨间谈话、区域活动、户外游戏等。
- 家园共育: 与家长密切合作,向家长宣传儿童权益保护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 社会资源: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邀请专业人士入园开展讲座、工作坊等活动,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育效果。
三、案例分享:
- “我的情绪小怪兽”主题活动: 通过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引入,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情绪,并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
- “安全小卫士”角色扮演游戏: 创设不同的生活场景,引导幼儿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如遇到陌生人搭讪、走失等情况该如何应对。
- “我们都是好朋友”绘画活动: 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友谊的理解,并学习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
四、总结:
设计“权益心理课程”是新时代幼儿教育的必然趋势,需要幼儿教师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能拥有健康的心理,成为自信、快乐、充满活力的未来之星!
最后,推荐一些相关资源: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