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游戏
大四班课程故事
主题起源
今天天气晴朗,小朋友们在户外山坡玩耍。有的小朋友坐在垫子上滑下去,有的小朋友把垫子踩在脚下,边滑边说“滑雪咯”。刚开始小朋友用了垫子的反面滑,停一下滑一下。第二次用了垫子的正面滑,这次的速度比第一次快了很多。有的小朋友表情很紧张,双臂张开以保持平衡。成功滑下去后,又显得非常兴奋,笑声飞扬冲上山坡又进行尝试。这个游戏吸引了很多的孩子,也出现了很多有趣的事。
陶行知先生说“爱游戏,爱户外活动,爱大自然是儿童的天性。”幼儿在自然环境中用肢体和心灵去触碰大自然,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学习和成长。孩子们发现山坡的新玩法时神情自信,眼神发光,在尝试中越来越勇敢,也迸发出不同的新玩法。教师基于幼儿对于山坡玩法的兴趣点和游戏方式,以便提供适当的支持和策略。大四班开启了《滑坡游戏》系列探究。
滑雪啦
主题脉络
老师:关于山坡,你们还想怎么玩呢?还想知道什么呢?
才峻:我想知道为什么我们能滑下去。
君度:我想要在山坡上拉条绳子,然后有人互相拉。
锦延:我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滑得最快。
瑾乐:我想挑战两个人一起滑下去。
基于和孩子们的讨论,老师帮忙梳理并勾画了课程脉络图。
主题网络图
活动一:山坡游戏初体验
带领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与大自然的亲近感,山坡游戏会让他们很开心、很积极。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山坡游戏过程中,我们注重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自己做计划、学会分工、准备材料、探索玩法、从而提升孩子的经验。
1.我的想法
俊锐:可以站在垫子上滑、躺在垫子上滑。
郝文:还可以趴着滑、倒着滑。
语欣:可以坐在乌龟壳上滑下去。
2.我的准备
孩子们围在一起讨论,讨论之后来到了操场上,开始探索新玩法。
3.我的探索
起初,孩子们在小山坡上进行“滑坡”大赛,有坐着滑、躺着滑、趴着滑,各式各样的。周梓航小朋友大喊说他有更多新奇的玩法,很多孩子被他的声音吸引了,围在一起。周梓航小朋友便做起了示范,快速躺下抱着头从山坡上快速地滑下来,他的速度让孩子们发出尖叫声,大胆的男孩子也开始勇敢尝试,他们的笑声此起彼伏,玩得不亦乐乎。
初步探索滑坡玩法
4.分享和总结
各小组针对有趣的玩法进行讨论
幼儿的创造力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获得的。有了前期游戏的经验铺垫,讨论过后,孩子们不满足于用自己的身体滑草,他们提出要尝试利用户外的各种材料,如轮胎等进行辅助。
为此教师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想一想,找一找,可以用来滑坡的材料有哪些?通过一番寻找,孩子们找到了平衡木、溜溜布、乌龟壳等材料。
教师思考:
小朋友们对户外山坡感兴趣,但是教师刚开始组织孩子们在教室中探索山坡的新玩法,使得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了限制。为了拓展孩子们的思维,教师将活动计划讨论转移到户外操场上。在操场上,孩子们可以自由探索和实践,他们的想法逐渐丰富起来。
教师支持:
1.表扬和鼓励:教师对孩子们能够想到利用乌龟壳等道具进行滑行的想法表示赞赏,并鼓励他们继续发挥创新思维。
2.提供安全宽松的环境:教师确保孩子们在一个安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和实践,让他们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同时,教师也教导孩子们如何辨别危险并保护自己,不做危险动作,确保他们的安全。
后续策略:
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孩子们的想法,并根据活动内容调整计划。教师要引导孩子们用开阔性的思维方式做出计划。当孩子们的思维得不到发展时,教师应该反思当下的条件和环境,并针对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支持孩子们的想法。
活动二:山坡游戏再体验
根据上一次孩子讨论的结果,他们自己寻找辅助的材料,再次体验山坡游戏。
单人滑
小山坡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游戏和活动空间。在山坡上,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奔跑、攀爬、滑行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身体,还能够帮助他们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滑溜溜的山坡游戏
双人滑
像风一样的滑下来
在游戏中,孩子们创造出新的玩法、新的规则,用不同的道具来丰富游戏内容,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多人滑
好玩的滑坡游戏
小山坡为孩子们提供了社交互动的机会。在山坡上,孩子们可以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交流,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思考:
小山坡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场所,孩子们在探索、交流、合作、倾听中,探索出了单人玩法、双人玩法以及多人玩法。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应该支持孩子在山坡上自己创造规则,不拘泥于在山坡上滑行,鼓励孩子有不一样的想法。
经验总结:
在探索山坡玩法之后,孩子们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说被电到了屁股;有的孩子说喜欢穿袜子在山坡上玩。在为孩子提供安全、舒适、自由、宽松的环境,满足孩子探索,让孩子的情感得到满足的同时,我们也与幼儿一起思考:为什么不同的材料,有的滑得快,有的滑得慢?
活动三:为什么能滑下去?
回到教室里,孩子们开始提出玩山坡时的疑问。
老师:关于山坡你们有什么想要知道的吗?
紫欣:我们想知道为什么滑下去的时候,有的人滑得快,有的人滑得慢呢?
乐怡:因为有人助跑了呀,助跑了就能很快滑下去。
欣灵:没有啊,都是直接坐在山坡上,然后同时往下滑,我们都是让自己滑下去的,没有偷偷的用力滑下去,就有的人快有的人慢。
1.绘本《隐形的妖怪》
这是为什么呢?针对孩子们的疑问,教师找到了一本绘本故事《隐形的妖怪》,来帮助孩子们解答疑惑。
隐形的妖怪是什么呢?
为什么阿呆在洗澡的时候会摔倒呢?是什么在捣蛋?
原来是因为摩擦力在捣蛋,洗澡的时候脚底下有水,瓷砖地面很滑,再抹上了沐浴露,摩擦力就变小,就很容易摔倒。洗碗的时候也是因为手和碟子之间有洗洁精太滑了,摩擦力就很小,所以就会摔碎盘子。
教师思考:
从山坡滑行游戏探索到摩擦力,孩子们的学习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根据本班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开展摩擦力的活动,孩子们能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上下楼梯时不乱跑,有水地方轻轻走,并且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为此,教师认为应提供多种探索方式和丰富的实验材料,支持孩子们对摩擦力的探索。
活动四:探索摩擦力
1.摩擦力的种类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摩擦力,各种摩擦力也有不同的名字。孩子们在学完绘本后进行了讨论。
刚开始,孩子们寻找的摩擦力仅限于:
1
拿勺子不会掉是因为手和勺子有摩擦力。
2
推窗户推不动是因为窗户和框的摩擦力太大了。
3
翻书是因为手指和书本有摩擦力。
小组分享:生活中的各种摩擦力
为了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其实还存在各种各样的摩擦力,这些不同的摩擦力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老师让孩子们尝试推桌子和水杯架,感受力气有什么不同。
推桌子和推水杯架的力气有什么不同呢?
芷妤:推水杯架比推桌子用的力气小,因为水杯架有轮子,所以推的时候轮子转动,很轻松就向前走。
紫欣:推桌子用很大的力气,因为桌子很重,桌子和地面的摩擦力很大。
于是老师和孩子们把桌子翻面,孩子们观察到桌子的四个角比地面粗糙。
杨才俊:要是给桌子也装4个轮子,桌子也很轻松就推走了。
为了拓展孩子们的思维,能够发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科学,孩子们认识了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以及静摩擦力的区别。
根据这些规律,孩子们寻找和讨论了生活中很多关于摩擦力的事,不仅仅局限了滑动摩擦力。
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各种各样的摩擦力
次日晨跑集合时,周梓航小朋友跃上旁边路杆,挂在路杆上神情愉悦的说:你们快看,我这是静摩擦力,和小猫爬树一样掉不下来。
孩子们的注意力被他吸引,有孩子们说:哇,你快看他挂在上面了。
周梓航的表情更加得意了,他眼睛雀跃的看着刚才说话的人群说:我还能再往上爬呢!
说完他就往上爬,他刚松开脚,就滑回到了地上。
孩子们便说:路杆太光滑了,衣服也是滑的,所以有摩擦力很小,爬不上去。
听到孩子们的晨跑小插曲,老师知道孩子们对于摩擦力的兴趣还是很高的。
教师思考:
在孩子们初步探索生活中的摩擦力时,他们的思路主要局限于绘本中如“洗澡滑倒”和“推箱子”等滑动摩擦力。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及时拓展孩子们的知识,促进他们对身边摩擦力的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摩擦力小实验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清晰的了解摩擦力,知道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区别,在区域里我们投放了摩擦力小实验的环境支持,孩子们在教室里自由寻找材料完成实验。
你也可以试一试!
(1)虫虫向上飞
摩擦力与重力作用。当小虫被绳子左右牵拉时,摩擦力会阻止小虫向下滑动,同时重力也会使物体向下滑动。当摩擦力大于重力时,小虫就会向上爬升。因此,通过绕成圈的绳子左右牵拉,小虫就会慢慢往上爬。
(2)会震动的虫
利用摩擦力使扭扭棒产生振动,并因重心偏移导致扭扭棒振动并呈现“动”起来的效果。
(3)大力神牙刷
因为牙刷头有很多的刷毛,当两个刷头相互贴合时,会紧紧接触在一起并且产生挤压,两把牙刷的刷毛紧密接触时,它们之间会形成一定的摩擦力。这种摩擦力足以支撑起一个重物,使其稳定地悬挂在两把牙刷之间。
(4)分不开的书
当两本书的页面紧密接触时,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会增加。这种摩擦力是由于页面之间的空气被挤压而产生的。当胶带将两本书封住时,摩擦力进一步增加,使得两本书更加难以分开。
教师思考:
通过孩子们自己操作《虫虫向上飞》、《会震动的虫》、《大力神牙刷》和《分不开的书》实验,他们可以获得关于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知识。这些实验将帮助他们了解如何改变物体的摩擦力,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3.如何在山坡上更快速下滑
孩子们对摩擦力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之后,来到山坡上探索如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以便能够把握下滑的速度。
(1)为什么穿鞋子蹲着滑时有的人滑得快有的人滑得慢呢?
原来和鞋底的花纹有关系,鞋子的花纹越明显,鞋子和山坡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这样就越难滑下去。花纹越模糊或者鞋底平坦,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在山坡上就滑得更快。
孩子们在体验后也终于了解了“为什么蹲着滑时有人滑得快,有人滑得慢”的问题。
(2)鞋底的花纹
当孩子知道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后,纷纷把脚翘起来,观察自己和别人的鞋有什么不一样。这时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很多人的鞋底都是有花纹的。
俊锐:要不我们再去比一比吧,比谁的鞋子滑得最快。
俊锐的提议一说出来,孩子们都站起来拍手,眼里冒着亮晶晶的光,兴奋的说着自己有办法能让鞋子滑得很快。
(3)比谁的鞋子滑得快
孩子们在操场上比赛谁的鞋子滑得最远最快。
刚开始孩子都沉浸于比谁的鞋子滑得快,在发现空鞋子没有办法滑下去后,孩子们开始思考其他办法,来帮助自己的鞋子快速的滑下去。
(4)穿袜子比穿鞋子滑得快
鞋子脱了以后,孩子们也发现新事情——穿袜子爬山坡特别滑。
用同样蹲着滑的方式,穿袜子很轻松就滑下去,穿鞋子却不行。
孩子们在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穿袜子比穿鞋子滑得快,通过减小物体接触的粗糙程度就可以减小摩擦力。
教师思考:
在探索如何减小物体的摩擦力时。幼儿操作在前,教师指导在后。幼儿通过探索发现改变摩擦力的方法,在探索中幼儿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取得成就感时表达欲望增强。
教师支持:
1.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材料等,帮助幼儿探索摩擦力。
2.提供安全保障:避免安全意外发生,开展相关的安全活动。
3.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鼓励小组形式的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4.如何增大摩擦力呢?
对于如何减少摩擦力,让下滑速度更快,孩子们有了初步的了解,那如何增大摩擦力,让物体更稳,孩子们还想继续探索。
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增大摩擦力的办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比如自行车的手柄是粗糙的,这样方便我们紧握把手、控制方向,那关于增大摩擦力还有什么办法吗?
(1)那为什么光脚在山坡上滑不下去呢?
摩擦力:
1.光脚与山坡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产生更大的摩擦力。增大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因此光脚在山坡上滑不下去。
2.脚底脚底的汗液与光脚在山坡上滑不下去有一定的关系。脚底的汗液可以增加脚底与山坡表面的摩擦力。当脚底出汗时,汗液会渗入脚底和山坡表面的缝隙中,形成一种润滑剂,使脚底与山坡表面的接触更加紧密。这种紧密的接触可以产生更大的摩擦力,从而增加脚底在山坡上的稳定性。
(2)为什么袜子加了防滑软胶也很难滑下去?
为什么穿了防滑软胶的袜子也很难滑下去呢?
硅胶防滑表面有黏度。硅胶具有高度的弹性变形,摸起来软软的,而且有弹性。因此可以与山坡形成微小的咬合结构,形成抓紧静摩擦力,达到防滑的效果。
教师思考:
孩子们找到了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办法后,在经验总结和分享时,孩子们可以通过他人的分享获取间接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了解到更多关于摩擦力的知识,以及如何在不同情况下应用这些知识,这可以拓展幼儿的思维和认知范围,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5.摩擦力的好坏
在探究摩擦力时,有孩子提出我们能平稳在地上走路是因为有摩擦力,橡皮擦把铅笔的痕迹擦干净了也是因为摩擦力。
老师:那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都是好的吗?
君度:不是,因为有的摩擦力让我们受伤,是不好的摩擦力,我在山坡上拉绳子的时候把手的皮擦掉了一点。
依晨:摩擦力也有好的,梳子梳头发有摩擦力所以能帮我们用皮筋扎头发。
老师:怎么区分哪些摩擦力是有用的,哪些是不利的呢?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摩擦力对生活的影响,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利弊关系,并在生活中运用摩擦力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生活,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探究生活中的摩擦力。
摩擦力的好与坏
对生活有利的摩擦力:摩擦生热,以前的人可以利用两个石头相互摩擦就能点火。
对生活有弊的摩擦力:机器里的齿轮就是有害摩擦力,机器需要加润滑剂减小摩擦力。
6.假如世界没有摩擦力
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走路、跑步、骑自行车到开车、使用工具等等。如果世界上没有摩擦力了,将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们的想象吧!
俊锐:走路会变得非常困难,因为没有摩擦力,我们可能会滑倒。
清懿:没有摩擦力,我们的脚底和地面没有摩擦力会像滑冰一样滑过去。
才峻:骑自行车会变得更加容易,因为没有摩擦力,车轮可以轻易地转动,我们可以直接溜出去。
郝文:开车会变得更加危险,因为没有摩擦力,刹车就没用了,车没办法控制就会撞倒树上。
假如世界没有摩擦力
总之,如果世界上没有摩擦力了,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非常有趣而混乱。
教师思考:
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摩擦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要让孩子了解认识,也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在山坡游戏中延伸出来的活动,也是基于幼儿的兴趣开展,在兴趣的推动下,孩子们对摩擦力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学会用减少或增大摩擦力的方式,把握滑山坡滑行游戏的速度,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学习与发展
学习品质:
在“滑坡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展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他们对山坡的滑行玩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老师的组织和帮助下,自主思考和探究,发现了很多山坡的滑法,锻炼了大肌肉的发展。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还引发了关于摩擦力的思考。他们开始寻找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摩擦力,并尝试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摩擦力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还培养了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最后,孩子们还大胆想象了没有摩擦力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这种想象和思考的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还激发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这个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也在“学中玩”,培养了幼儿积极探究、喜欢游戏的良好品质,为入学准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领域:
在探究山坡玩法和摩擦力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在探索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摩擦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摩擦力的特征或滑山坡前后的变化。在计划山坡玩法计划以及验证摩擦力如何增大减小时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滑山坡计划并执行。能用数字、图画记录自己的滑山坡想法和摩擦力现象。
健康领域:
在探究摩擦力小实验《向上飞的虫虫》时促进了动作发展,能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线条基本平滑,并且能沿轮廓线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在探究山坡新玩法时促进了孩子发展一定的平衡力,协调力、灵敏性。
语言领域:
在记录摩擦力时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摩擦力,并且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写画时姿势正确。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讲摩擦力的知识,倾听他人分享经验。在《摩擦力的种类》活动中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在分享自己找到的摩擦力时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在小组讨论分享玩法和经验时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
艺术领域:
在记录山坡玩法、材料准备、身边的摩擦力记录、假如世界没有摩擦力等活动中,孩子们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社会领域:
在探究摩擦力在生活中的运用时,了解了摩擦力的利弊,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探究山坡玩法和摩擦力时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反思
在此次“滑坡游戏”主题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问题导向,教师能够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并给予幼儿材料、行动、场地的支持。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此次活动的深刻反思。
一、优点
1.追随幼儿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我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山坡的玩法。通过观察和尝试,幼儿们对摩擦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努力创造各种条件满足幼儿的探索。
2.抓住教育契机:在活动中,我及时抓住教育契机,从滑坡游戏中引导幼儿们关注身边的摩擦力现象,又从增大减少摩擦力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通过增加或减少摩擦力来控制滑坡的速度。让幼儿能够从生活中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3.丰富的探索机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为幼儿们提供了丰富的探索机会,让他们自由探索滑坡的玩法,让他们尝试不同的动作和角度,探索了摩擦力的变化,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不足
1.山坡玩法材料提供不足: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为幼儿提供的山坡玩法材料相对较少,未能充分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这可能导致幼儿们的玩法探索不够多元化。
2.家园衔接不够:在此次活动中,与家长们的沟通不够紧密,未能充分整合家园资源,共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3.教师错过很多教育契机:在活动中,我有时过于专注孩子们的兴趣点和安全,这导致部分教育契机被错过,在梳理课程故事时才想到有孩子在活动中的语言和学习方式,也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
三、进一步改进措施
1.紧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在未来的活动中,我将更加注重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发现和理解科学现象。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加深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允许幼儿选择不恰当的材料:在提供材料时,我将更加开放地允许幼儿选择不恰当的材料进行探索。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带着孩子探索摩擦力:在未来的活动中,我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孩子们的探索活动。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总之,此次“滑坡游戏”主题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未来的活动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探索体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图片|覃柳航 陈晓玲
图文编辑|覃柳航
初审|林婷婷
终审|欧阳新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