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健康,携手同行
秋季传染病预防
最近昼夜温差较大,气温由热转凉,正是疾病高发时期。此时尤其要注意孩子穿衣保暖,不要随意给孩子减衣服,更要随时警惕秋季幼儿易染的疾病!
01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度—39.5度,继之出现吐泻症状。
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勤洗手,孩子的餐具和玩具定期消毒,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02
流感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高热、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等,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接触及飞沫传播,传染性强,轻症患者病程短,常呈自限性。
日常护理:
1.流行性感冒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居家休息,减少外出接触他人。
2.患者应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可擅自增减药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3.患者要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物,以免受凉加重病情。
4.保持环境清洁,室内要加强通风,用具要与家里人分开使用。
5.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毛巾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
2.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流感患者接触史,应居家休息,尽早就医。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5.疫苗的接种
03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好发于1-7岁儿童,主要通过粪-口或呼吸道传播,春、秋季为该病的高发季节。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以及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日常护理: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3.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预防措施:
1.首先应该加强卫生护理措施,平时要让孩子勤洗手,及时改掉吃手的习惯,而餐具和玩具要经常消毒。
2.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抵抗力。
3.注意居室通风,注意卫生,尤其手的卫生
04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它的主要症状:出现发烧症状,口腔内出现水泡、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头痛的症状。
预防措施:
1. 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05
上呼吸感染
秋季气候干燥,极易引发上火,而上火则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咽喉部干燥,孩子的抵抗力就会下降,这时若受到病毒的侵袭,就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
1.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服。
2.让孩子休息好,多喝白开水,饮食以清淡滋阴为主。
家长应该配合幼儿园哪些工作
1、学习有关传染病的相关预防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积极配合班级教师做好传染病的管理,做好幼儿个人卫生。
3、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按照季节变化及时给幼儿增减衣物。
4、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口聚集的场所和空气污浊的场所。
5、家长应坚持上学前和回家后给孩子自查,发现异常(如:皮疹或者手、足有水泡、发热、腹泻等症状)及时送医治疗,并向老师请假。
6、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和锻炼习惯,合理搭配孩子膳食,少吃零食。
家长发现疑似传染病后怎么办
1、若医院确诊幼儿为疑似传染病时,要立即和班级教师联系。
2、按照医生要求对孩子进行隔离治疗,痊愈后须持医生证明入学,保护易感人群(其他孩子)。
3、在观察和治疗期间,希望家长多和班主任保持联系,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共同给孩子以身心关爱。
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校园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都能远离疾病,茁壮成长!
以文 化人 启智 养性
编辑:崔丽梅
审核:陈齐
终审:钟燕丽
原创(可商用)
图形、形状|96编辑器原创(可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