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初期,一日晨谈活动中,孩子们分享了各自的寒假生活:有人分享自己和家人去旅游的经历、有人分享自己回老家玩烟火的喜悦……当嘉怡分享了妈妈带着自己和老家来的客人在海边拍的合照时,照片中渔女图案的出现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孩子们纷纷表示自己在海边见过渔女的雕塑。
那海边除了有渔女,还有什么呢?追随幼儿兴趣,我们开展了关于海边有哪些建筑的讨论……
大海的旁边有滑滑梯、有沙滩、有我和好朋友,还有灯塔。
我在海边看见了渔女、日月贝。
我知道有港珠澳大桥和买东西的商店在海边。
我跟爸爸妈妈在海边玩的时候看见过澳门塔和灯塔。
我在海边的海滨公园玩过,还见过灯塔。
孩子们和家长共同完成亲子任务单“珠海的海边有什么建筑呢?”并由幼儿与同伴分享,发现孩子对于海边的灯塔兴趣浓厚,于是我们跟孩子一起开启了一场关于“灯塔”的探索之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我们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以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为出发点,以促进他们经验和视野的拓展。鉴于珠海是珠江三角洲各城市中海洋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并且岛屿最多,灯塔作为海上航标也时常出现在大海边,这份与“灯塔”的亲密接触,激发了孩子们对灯塔的好奇与兴趣。因此我们追随幼儿兴趣,《你好,灯塔》班本课程因此而诞生,跟随孩子们走进灯塔的世界……
一日,老师给孩子们分享了一本《你好、灯塔》的绘本故事。
通过绘本,孩子们对灯塔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心中也产生了许多疑问:
为什么灯塔要有门?
灯塔里面有人住吗?
为什么灯塔可以发光?
为什么灯塔可以很高?
灯塔有几层?
为什么灯塔上面是尖尖的?
老师将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从灯塔外观、结构、内部等进行梳理归纳。
通过讨论,我们一起寻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1. 孩子运用已知经验回答同伴问题。
2. 询问专家、父母。
3. 通过绘本、视频等网络途径。
孩子们对海边灯塔充满了好奇,基于儿童立场和视角,让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对话和表达中来,于是我们通过儿童会议,你一言我一语,在讨论中碰撞思维、互相启迪。
我们将鼓励孩子们通过阅读书籍、查找互联网等多途径了解关于灯塔的知识。
在灯塔的探索中,孩子们发现灯塔一般都出现在海边,那么为什么海边才会有灯塔呢?有孩子说:“我们可以去问问幼儿园里的老师们。”有的孩子说:“我们也可以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于是,孩子们带着心中的疑问,开展了灯塔调查行动。
采访结束后,孩子们纷纷画出心中的答案。
灯塔可以给海上的船带路。它会发出很强很强的光,就像一个大大的手电筒,告诉船该走哪条路。这样一来,船就能知道自己在哪里,不会碰到海里的大石头,也不会撞到海岸。有了灯塔,在海上开船就会很安全啦!
灯塔还能变成一个能躲一躲的地方呢。要是船遇到危险啦,或者有人在海上遇到麻烦了,就可以先到灯塔那里待着。然后一直等着有人来救他们。
灯塔像一个站岗的小士兵,能看着海上有没有坏人进来,要是有敌人的船想悄悄过来,灯塔就能发现。
我们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寻求答案,通过采访幼儿园里的老师、询问爸爸妈妈等途径初步了解灯塔是大海中的一个独特存在。它矗立在海岸线上,宛如一盏明亮的灯光。灯塔是航海者们的指引,它们为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船只提供了方向和希望。
幼儿对灯塔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我们一起欣赏了珠海各式各样的灯塔造型,这种独特的“上小下大”结构引发了幼儿的思考。
在灯塔的进一步探究中,孩子们通过书籍、视频进一步了解了灯塔的结构,并设计了我心中的灯塔。
设计后,孩子们按照自己的设计图纸,利用了牙签、kt版、黏土等美工材料尝试为灯塔初次建模。
孩子们在初次建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将灯塔搭建到一定高度之后容易出现倾斜的情况,容易倒塌,孩子们在不断试错和调整中完成了灯塔的搭建。
在灯塔的拼插过程中,幼儿需要不断思考下一步的拼搭需要多少牙签和橡皮泥球,在这过程中提升了幼儿的感知和理解数量关系。在这过程中幼儿能认识不同的图形,初步感知到形状与空间的关系,整理与部分的关系。
爸爸妈妈利用周末时间带着孩子出去海边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了现实生活中的灯塔。回来之后用黏土、矿泉水瓶等材料进行灯塔第二次建模。
经验的积累让幼儿对灯塔已经有了深入的考量:如何让灯塔变立体?什么样的材料更适合做?使幼儿萌生出新的兴趣点。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幼儿的问题点推进深度、学习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参与课程的动力。
孩子们通过之前的学习认识了避雷针、通风室、灯室、瞭望室、休息室等灯塔的基本组成部分,从而理解了灯塔上小下大的特殊外形,同时感知在海边多变的气候中,避雷针对于保护灯塔守护者和灯塔的重要性。
端午节到了,龙舟雨时常出现,有时雨水天气还夹杂着雷电。
别害怕,房子上也有避雷针的,很安全。
避雷针真的可以把雷引开吗?
于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通过视频的了解避雷针的避雷原理……
随着孩子们对灯塔结构的进一步认识以及避雷针的发现,他们在自主游戏中搭建的灯塔也增加了许多细节……
日
常
搭
建
从孩子们的搭建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模仿避雷针的外形,在最顶部加了细长的积木。
在初步了解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后,孩子们知道了避雷针并不是避免雷电触碰,而是在“引雷”,将原本可能破坏建筑物的雷电通过金属线等,转入地面,所而达到“化雷”的作用。同时也帮助幼儿感受“避雷针效应”的寓意:善于将危险的雷电吸引到自己身上,将雷电传送到大地上,让大地将雷电吸收,从而保护建筑物不被雷电破坏。孩子们也认识到雷电就像我们的情绪一样,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要学会调解自己的情绪的方法、保护好自己、与同伴友好相处。
有了避雷针的庇护,灯塔能正常的行使航标的职责,保障灯塔的正常运作,让灯塔的灯光为大海里的船只照亮回家的路。
随着课程的不断探究,孩子们发现灯塔上的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有孩子提出:“灯塔的光是一直亮着的吗?”“灯为什么这么亮?”
通过视频、书籍,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位叫“奥古斯丁·菲涅尔”的发明家,认识了齿轮形状凸透镜以及光的折射现象。
为了更加了解光的折射原理,老师和孩子们开始了“光的折射”小实验。
我们引导孩子可以将小鱼动一动,放远一点看看。孩子们发现,小鱼往反方向游了。
实验结束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总结经验,得出结论:光折射现象是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经过一个个链式问题的深入探究,幼儿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解决了心中的疑惑。在此过程中,幼儿经验得到了提升,习得了用“猜想一验证”式的思维去解決问题,丰富科学经验同时提升了幼儿表征的能力。
幼儿通过光的折射实验揭开了灯塔守护大海的神秘面纱,我们查找互联网还了解到灯塔用灯来“说话”的方式:如同一片海域有时会出现几座灯塔,它们通过不同时间闪烁灯光的次数来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守护这边美丽的大海。
通过调查活动、阅读书籍以及观看视频多渠道的了解,孩子们发现大海和灯塔之间有着一种神秘的关系:大海是灯塔的守护者,它包容着灯塔的存在,并将其映衬得更加壮丽。然而灯塔则是大海的守护者,它在黑暗中照亮航线,为大海中的旅行者带来安全和舒适。大海和灯塔的相互作用创造出了一种奇妙的平衡。
老师,什么叫守护呀?
有谁能跟我们说说“守护”是什么意思吗?
我知道,守护就是保护别人不要受到伤害。
我也要守护我的爸爸妈妈。
我要守护我的妹妹,因为她真的是太小了。
孩子们纷纷讨论着自己对“守护”的理解,在老师的讲述下,孩子们了解平日里爸爸妈妈一直在默默的守护着自己,便萌发想要守护爸爸妈妈的想法,于是一场“守护家人”大行动开始啦!
通过绘本故事《我会关爱家人》,孩子们对守护方式有了更多的思考,有的孩子提出“守护可以是给爸爸妈妈收拾碗筷”、有的孩子认为“守护是可以给爸爸妈妈捶捶背”,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当天在班级群里发起了“守护家人打卡活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们也给坚持打卡的孩子们颁发“守护之星”的奖章。
在这段打卡的时光里,孩子们学会了爱是相互的,爸爸妈妈也很辛苦,要好好爱他们,孩子们懂得了感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庭贡献了一份力量。
幼儿在了解了灯塔的功能之后,引发对“守护”这一词的认真思考,通过绘本故事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家人对自己的辛劳付出,促使幼儿自发发起的“守护家人”的行动,幼儿通过给家人捶背、帮忙晾晒衣物、收拾碗筷等方式来守护家人的健康,同时学会感恩父母的养育。
我爱我家,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海洋,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守护海洋从你我做起。
通过阅读绘本《受伤的海洋在哭泣》,了解海洋垃圾对海洋的威胁最大。
我们开展了游戏:《清理海洋垃圾大作战》,孩子们分组运用巧妙的方法清理海洋中的垃圾。
孩子们在游戏结束后提出:垃圾会污染海洋。那如何保护海洋呢?于是孩子们开展了儿童会议,探讨保护海洋的方式。
我们总结出孩子们得出的保护海洋的结果:
1. 去海边不乱丢垃圾
2. 告诉别人不乱丢海洋
3. 制作保护海洋宣传单
那什么是“宣传单”呢?我们通过网络了解了宣传单的具体用途,简单的明确“宣传单”这个概念之后,孩子们一致认为这用宣传单来告诉其他人一起保护大海,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孩子们运用不同的方式分工合作制作保护海洋“宣传单”
在乐高组、绘画组、超轻黏土组依次分享自己的海报作品之后,孩子们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了最适合用于制作宣传单的素材——绘画海报。
把创作的主动权交给儿童,由他们依据小组讨论的主题内容,借助圈画、符号等表征方式,记录自己感兴趣或惊讶的时刻。我们能从海报中看到幼儿所想、所思、所感,从他们的图符表征中看到幼儿看待问題的角度和方式,能更科学地了解孩子们对主題的看法和想象,运用儿童海报我们能使幼儿的成长“看得见”。
同时儿童海报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得见,我们鼓励幼儿大胆去跟更多的人分享。
在孩子们用不同方式呈现“宣传单”后,下一步该怎么做呢?
为了邀请更多的人加入保护海洋的队伍中来,孩子们通过派发宣传单、进班宣讲、奖品奖励的方式送出了自己设计的宣传单。
珠海这座位于中国南部的海滨城市,这里有清澈的海水、细腻的沙滩,海水清澈见底,沙滩细腻柔软,给人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在这次宣传活动中,帮助更多的伙伴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绘画宣传单助力海洋环境保护,引起大家对海洋的重视。孩子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份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优美的城市风光。
《指南》提出幼儿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中班幼儿年龄较小,对灯塔的概念较难理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能让幼儿记住灯塔的知识有多少,而是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对灯塔有初步的认识,产生好奇心,愿意去了解灯塔,并开口去讨论,去描述。课程故事,虽然微小朴实,但却蕴藏着教育的温度与深度。在灯塔课程开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自由自主的孩子,看到了积极配合的家长,看到了乐在其中的老师。只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需要,并且及时给予有效支持,课程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课程的价值也由此显现。
图文排版:李涵
课程实施:智智园全体师幼
初审:于娜
复审:孙威
终审:安倩 林文葵
珠海香洲南屏幼教集团东桥园区
(东桥幼儿园)
地址:珠海市香洲区悦桥路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