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幼有善育”
福南小学附属幼儿园学习研讨活动
深圳市的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教研员代表汇聚论坛,围绕主题开展合作式学习与深度研讨,与专家面对面对话,分析与展示深圳学前优质经验,带动深圳小学校长和小学低龄学段教师、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专业学习与研训。
由深圳市教育局主办、深圳市教育学会承办的“幼有善育”鹏城论坛系列活动第六期于2022年1月7日在深圳市盐田区实验幼儿园开展学习和研讨,本期教研主题为“看见儿童的幼小衔接”。由深圳市盐田区实验幼儿园集团总园长张瑞华、盐田区外国语小学校长王蓉和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叶平枝分别作主题报告和专题演讲,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水发作为观察员对本次论坛进行专业点评与总结。
PART.01
“疫”起防控 “疫”起学习
疫情防控制,人人有责。这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我园积极响应防控要求,组织教师“疫”起学习,“疫”起防控。开启教师线上培训系列活动,以确保培训活动保质保量开展。
更多照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园长报告
张瑞华园长表示,对于幼小衔接的理解是:“我们认为看见幼小衔接是儿童的内生力量,既要看见儿童的当下生活,还要看见儿童的未来生活。做好幼小衔接需要行政教研、家庭、幼儿园、学校四位一体,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方面为幼儿做好准备。”
校长报告
王蓉校长从理解与认识,实践与创新,成效与展望三个方面,阐释“幼小衔接”的必要性。
她表示,幼小衔接应以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两方面为抓手,进行深入“衔接”。首先第一点是从环境衔接入手,让儿童爱上学校优美的环境,做好入学布置,教学内外布置,运动区域布置,建立温暖期待的入学初印象,围绕温暖期待两个关键词进行布置。第二点是教学方式衔接,探究趣味化的教学方式,做到“三个一下”,“五个动动”,从轻松有效过渡到小学知识的学习。
对于“小幼衔接”,她提出自己的展望:期待有更多策略和范式探索小幼衔接,有更完善的科学保障机制,完善协同模式,完善幼小衔接课程。
专家论道
“幼小衔接”当前存在什么问题呢?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叶平枝提出,缺失性不衔接(对学校的向往、安全感、交往力、规则意识、生活制度和习惯不良)、多余性不衔接(包括对所学知识缺乏新鲜感、夹生饭,握笔姿势不规范等)是最容易出现的两个状况。这会导致部分学子还未上学就厌学,压抑天性剥夺快乐,违背生理损害健康,打击自信个性失健,片面发展错过关键等成长问题。
最后她总结道:“我们应该努力创造这样一种教育的美景,教育的大部分课程能带来全局性理解,这些理解为学习者带来生命力并支持其终身学习。”
王水发副局长总结
王水发副局长提出:在实践和探索方面要做好“健康快乐的身心准备”,从“探秘小学”展开,形成“探秘小书”,让孩子们期待上小学,还要做好“自由自在的生活准备”,体现在“三个自由”:自由选择话题,自由分组讨论,自由表达观点,以及“四个一活动”,还要做好“温暖和谐的社交准备”,体现在三个互动,在问题解决中交往,自主劳动+集体服务,更要做好“深度有趣的学习准备”,特别强调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践操作;以及项目式学习的积极作用。
PART.02
PART.02
研讨交流
虽然距离远了,但在一起学习、培训,共同成长的心更近了。
各级组教师运用腾讯会议展开分享与讨论。
小班组
大班组
中班组
第一个问题:参加学习后,你最大的一个收获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参加学习后,你最想提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参加学习后,你回去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教师们做好详细的笔记、认真记录每次的培训笔记……
PART.03
收获感想
教师们对科学幼小衔接有了新的认知和思考,通过小幼协同、家园同步,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
幼有善育”鹏城论坛2021年度系列活动就此圆满告一段落, 我们欣喜地看到论坛链接了园长、校长,教师、学者,家长和所有热心教育的人们,已经达成看见儿童的共识,正在展开支持儿童的行动,赋予儿童成长的力量。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让我们“疫”起携手,在“看见儿童”的路上,“疫”起守望儿童的幸福成长!
-END-
文稿:李琪
图片:陈彩云
编辑:刘庆
初审:高昕、沈巧媚
终审:耿媛、李美红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福田区福南小学附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