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由来
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孩子和动物有着天然之缘,他们对动物充满好奇和兴趣。幼儿园里农事基地的两只大鹅总是吸引着孩子们,孩子们在散步的时候总喜欢去看它们,对大鹅充满了好奇,于是孩子们对鹅的探索由此开始……
问题搜索
孩子们午后散步时,遇到幼儿园农事基地的两只大白鹅,孩子们都非常激动。
哇,这里有鸭子!
这不是鸭子哦,这是大鹅!鸭子的脖子可没有这么长。
好可爱呀!
它声音好大呀!
你看,它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
通过日常的观察与幼儿的谈话,教师根据幼儿对鹅的已有经验,将其整理成“关于大鹅,我知道……”。
思维导图
活动导航
成长故事
大鹅长什么样?进入小农庄,孩子们一个个趴在栏杆边,紧紧张望着大鹅的动向。
想要了解大鹅,跟大鹅一起玩,应该要先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为此,孩子们带着疑问和爸爸妈妈展开了一次关于“你好,鹅”的大调查。
分析与思考
孩子们在初次观察大鹅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趴在栏杆边紧张地望着大鹅,试图通过观察了解大鹅的动向。这种主动探索的行为,显示了孩子们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与好奇。
随后的亲子调查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大鹅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了解,还促进了亲子间的互动与合作。这样的活动设计既满足了孩子们的探索欲,又增强了家庭与幼儿园的紧密联系。
孩子们每天都在观察大鹅,对于大鹅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鹅是不是藏着很多秘密呢?他们一起围绕着鹅,展开了观察。
大鹅长什么样子?它身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大鹅白白的。
大鹅声音好吵。
它的脖子是长长的。
嘴巴还是红红的。
观察大鹅
大鹅伸长的脖子
分析与思考
通过观察大鹅,孩子们不仅发现了大鹅外表上的特征,如洁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尖尖且红红的嘴巴,还注意到了大鹅的声音。
这一过程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大鹅的相关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鹅舍的旁边总是有保安叔叔堆放的胡萝卜皮和青菜。一进入这片区域,小朋友们就被这些食材吸引,小手迫不及待地抓起食物,小心翼翼地伸向大白鹅。
喂食
但是很快,小朋友们发现大鹅不吃了。
大鹅怎么不吃了?
食物太多了!
因为你们扔的太多了,大鹅吃不过来了,不能一下子扔太多哦!
分析与思考
在这次大白鹅喂食体验中,我们意识到孩子们虽然充满爱心,但缺乏喂食动物的经验。他们兴奋地投掷食物,却未考虑到大鹅的消化能力和进食节奏。这提醒我要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对孩子们动物爱护和喂养知识的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细心观察的能力,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会关爱与尊重。
在鹅舍的深处,孩子们惊喜发现了一群“小鸭子”。
那是小鸭子吗?
这些是小鹅,只是长得跟小鸭子很像。
好多小鹅。
孩子们还跟小鹅们进行了有趣的互动,跟小鹅玩起了追逐游戏。
分析与思考
在这次鹅舍探索活动中,孩子们展现出了对自然生命的浓厚兴趣与好奇心。通过引导孩子们区分小鹅与小鸭子,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动物认知,还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界的探索欲。与小鹅的互动游戏,更是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会了尊重生命、爱护动物。
一次午后,再次进入农事基地时,孩子们发现大鹅住的地方变了,孩子们发现大鹅的家被分开了。
天翊:大鹅的家为什么分开了?
佳佳:这边有小鹅。
然然:小鹅在游泳。
师:小鹅和大鹅住到了一起,因为大鹅可能会欺负小鹅,所以保安叔叔中间放了一块木板给它们隔开。
分析与思考
此次鹅舍变化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与疑问,这是观察生活、探索自然的良好契机。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并讨论,不仅解答了他们的疑惑,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关爱弱小,理解动物间的相处之道,是一次生动的生命教育。
每当去看大鹅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于是,我们决定与大鹅来一场有趣的游戏。为了能与大鹅一起做游戏,孩子们一起去求助了保安叔叔。
当大鹅被保安叔叔放出来后,孩子们纷纷追着大鹅转圈圈,满场都是他们的欢叫声。
分析与思考
此次与大鹅的游戏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过与大自然的互动,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尊重和友善地对待动物。未来,应多组织此类活动,寓教于乐,丰富孩子们的一日生活。
有了前期对于大白鹅的认知与互动,孩子们对于大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了巩固孩子们的认识,我们进行了一次“大白鹅”的创作活动。白乎乎的羽毛,黑溜溜的眼睛,红红的嘴巴,孩子们一起用纸巾发挥着奇思妙想!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分析与思考
通过“大白鹅”的创作活动,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大白鹅特征的理解,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他们在撕纸、绘画中享受到了艺术创作的乐趣,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农事基地又传出了不一样的声音……
它的房子好脏呀!
它的盆里没有菜菜。
在日常的观察中,孩子们发现鹅窝里很脏,于是,我们一起去清理鹅窝!
清扫鹅房
换干净的水
喂新鲜蔬菜
分析与思考
陈鹤琴认为“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技能,不仅是’生活’,而且与幼儿体力、智力、道德和美感的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通过参与打扫鹅舍的劳动,孩子们学会了关爱动物.这种将学习与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
当我们再一次去农事基地时,鹅舍变回了原来的样子,但是两只大鹅不见了,只有小鹅在,于是孩子们不禁发出疑问……
大鹅去哪里了?
你们觉得大鹅可能去哪里了呢?
大鹅走丢了。
大鹅去睡觉了。
大鹅变小了。
对于不见的大鹅,天真的孩子们有着不同想法,在他们眼中,大鹅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因此并未告知大鹅消失的真相。
分析与思考
孩子们纯真无邪的想象令人动容,他们对大鹅去向的猜测充满了童趣与善意。面对生命的消逝,我们应维护他们的纯真,用更温柔的方式引导他们理解自然规律,学会珍惜与尊重每一个生命。
感悟启示
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在“你好,鹅”项目活动进行中,我们结合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和能力,开展了关于“鹅”的实践活动,孩子们通过扫一扫、洗一洗、理一理、喂一喂等,亲身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劳动的乐趣,从而热爱劳动。
幼儿层面
幼儿围绕“大鹅”展开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他们自始至终都是主动积极的。儿幼儿的亲历体验、关爱情感、尊重生命、责任与共情意识、合作与交往能力等都随之增长,更重要的是,幼儿的生命情感体验逐渐丰富,他们体验到了生命的成长与意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教师层面
在整个课程实施中,教师作为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让孩子始终充当问题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充分体现了自主性,激发了他们对小动物探究的欲望。通过以小见大的生命教育可以给幼儿一个正向积极的生命起点,幼儿阶段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关键时期。而在幼儿园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我们以生命体验的形式开展相应的课程和活动是有效且必要的,是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教育规律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式。
关于大鹅的探索告一段落,它的更多秘密还有待我们继续探索……
温馨提示
童生 童长 童美 童好
感谢关注“萧山区南阳第三幼儿园”
随时可以看我们新动态哦
版权声明
本账号所发布照片、视频均属于幼儿园原创
版权归属萧山区南阳第三幼儿园
转载需授权,侵权必究,谢谢
编辑:封丽冰
一审:施萍萍
二审:韩佳乐
三审:王春华
-公众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