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的阳光下,
皎洁的月光下,
昏暗的灯光下,
总是能看见神奇的影子,
它时而长长,时而短短;
它时而粗粗,时而细细 。
项目由来
这天天气特别好,阳光非常的强烈,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我们到户外散步,走着走着,发现地上怎么有这么多黑乎乎的影子。我们走,影子也在走;我们跑,影子也在跑;我们做什么动作影子就做什么动作。小朋友们发现影子这一特点之后,于是自发玩起了踩影子的游戏。
小雪
你看地上的影子在跳舞。
可乐
那是太阳照在我们身上才有的影子。
宸宸
让我们一起玩踩影子的游戏吧!
踩影子游戏
当我们走到阴凉地方的时候,孩子们又惊奇的发现,影子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影子去哪里了?”影子的变化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问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鼠标
为什么地上的影子消失了?
家瑞
因为房子把太阳给挡住了,我们就照不出影子了。
教师思考
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影子的变化,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并根据中班幼儿活泼、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光影活动。我们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自我探索,大胆猜测,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希望孩子们能在活动中发现影子的神奇之处,从而产生对科学的喜爱,找到探究发现的乐趣。
问题搜索:光与影
对于影子的变化孩子们发出了许多的疑问。
我们下发了一份调查问卷,让小朋友寻找能发光的物体,以及生活中不同的影子,探索影子的来源和变化。
主题调查表
主题调查表
Q1
哪些物体可以发光?
1. 手电筒会发光。
2. 太阳会发光。
3. 电灯会发光。
4. 月亮会发光。
5. 萤火虫会发光。
Q2
找到的影子有哪些?
1. 大树有影子。
2. 小猫有影子。
3. 手也有影子。
4. 椅子有影子。
5. 玩具有影子。
思维导图
活动导航
成长故事
故事一:找到影子
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子无处不在。趁着天气晴好,我们一起到户外开展了寻找影子行动。
“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栏杆在地上就有影子。
我还发现树的影子是会动的,但是栏杆的影子就不会动。
”
“
蒋老师我也发现了影子!
而且我还发现它的影子和原来的样子不一样。
”
找到影子的孩子们很兴奋,准备把各种各样的影子画下来。
教师思考
孩子们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影子,发现了每一样物体的影子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影子和物体本身一模一样,而有些影子却和原来的物体有些不同。孩子们用黑色的笔描绘下了不同物体的影子,学会了用绘画“捕捉”影子。记录下观察探究的过程与结果,也让孩子们的的观察变得更有意义。
故事二:影子动了
孩子们在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影子后,开始思考“影子究竟是怎么来的呢?”为此我们也带孩子们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我们拉上窗帘模拟黑暗的夜晚,打开手电筒照射地面,孩子们激动的说道:“哇,地上有影子了。”关上了手电筒,影子又不见了。当拿着手电筒围着小朋友转圈时,影子也在转动。
当在太阳底下的时候是我们动,影子才会动,可是为什么现在我们没有动,影子也会动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第二天晨间锻炼的时候请小朋友们观察了交通锥的影子,并用粉笔在地上画下影子的轮廓。等到中午我们又带着孩子们去看了一下影子,孩子们惊奇的发现影子早就不在原来的粉笔轮廓里了。
教师思考
通过实验操作孩子们发现了影子产生的条件,明白了影子的产生是需要光源和物体的,并在实验过程中提出了新的疑问点。在教师的及时引导下,孩子们利用园内现有资源和自然天气,从室内转到室外进行另一个实验,进一步探索发现只要光源动了或者物体动了都会导致影子动了。
故事三: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操作发现了影子以及影子是会动的之后对影子更加感兴趣了,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了解光影,我们为孩子们讲述了一本关于“影子”的绘本故事《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通过绘本孩子们知道了阳光不能穿透我们的身体,在我们的身后会有一个黑暗的地方,那就是影子!
同时孩子们也产生了疑问,“夜晚也是影子?”“晚上不是没有影子了吗?”孩子们意见不一,争议越来越强烈,直到宸毅向老师求证。
宸毅
老师到底谁是对的?
蒋老师
想一想,夜晚如果没有电灯,你能找到影子吗?就像上次我们拉上窗帘,关掉电灯,还有影子吗?
宸毅
没有影子了。
蒋老师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就是一个小球,而太阳就像巨大的手电筒。当阳光照过来的时候,地球的一半被照亮了,而另一半就处在阴影中。所以说夜晚本来就是一个大影子。
于是我们打开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小红星贴在地球仪上表示我们的位置,转动地球仪观察夜晚的影子。
教师思考
在讲述绘本的过程中,幼儿了解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思考,夜晚也是影子吗?小小的地球仪很好的为孩子们展示了夜晚影子的形成,让孩子们对夜晚的影子有了初步的了解。
故事四:手影游戏
利用光与影的变化,我们用手变出了不同的影子。幼儿们尝试将手变换动作,在光的照射下,影子也有了不同的变化。
“猜猜我用小手变出了什么小动物?”
“是老鹰!”
“我也想到了一个动物,我要来试一试。”
“好可怕呀!这个影子怎么有那么多爪子。”
“哈哈,其实这是蜘蛛。”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一起学习这好玩的手影游戏。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这些有趣的动作吧!
教师思考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感知光被挡住会出现手影的现象;能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用手来创编各种手影动作;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手影游戏的快乐。
故事五:影子朋友
玩了手影游戏后孩子们一直对影子游戏非常感兴趣,这一次我们增加了难度,来看影子猜朋友。很多小朋友觉得猜影子非常简单,每个人的影子都是不一样的看一眼就知道了。可是真的如此吗?我们做了个小实验。
家瑞看着人影说道:“她们两个都扎了两只辫子,而且还差不多高,我都分不出来了。”
帅裕在下面喊道:“那个做奥特曼动作的肯定是车车。”
宸毅又问:“那另一个又会是谁呢?这可太难了!”
每组中的两个小朋友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孩子们一时之间分辨不出谁是谁了。只能通过声音,肢体动作来判断影子的主人是谁。经过小小的实验,孩子们发现看影子猜朋友可太难了,需要提示才可以。
教师思考
在“影子朋友”的游戏里,孩子们观察比较两个幼儿的不同之处,知道了在比较影子的时候要观察其不同的特征;能够结合生活经验来判断不同的影子;体验了找不同的快乐。看似简单的游戏,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还有幼儿的已有经验等等。
故事六:好玩的皮影戏
孩子们玩了影子朋友的游戏后还是意犹未尽,就在想能不能画一些小动物也来猜一猜呢?于是相互讨论可以画哪些小动物。小宝说:“我们可以画蒋老师上午给我们讲过的《月亮的味道》里面的小动物,那里面有好多好多的小动物。”于是几个好朋友就自己挑选小动物画了起来,并且沿着轮廓把小动物剪了下来。
孩子们剪好了小动物,把动物放在灯光下,动物的影子出现在了白布上。
冯杰说:“我知道了他们要给我们表演《月亮的味道》的故事。”
蒋老师问:“你们知道把这样的剪影的方法表演故事,应该成为什么呢?”
萱萱说:“蒋老师,是影子表演。”
辰一说:“不对,我觉得是影子戏。”
蒋老师说:“你们的想法都有点靠近答案,其实这种表演方式叫皮影戏。”
洛西说:“这个叫皮影戏,我喜欢表演皮影戏。
看一看我们的精彩表演吧!
教师思考
孩子们玩着玩着就将皮影戏学会了,知道了皮影戏就是一种用灯光照射纸板做成的剪影来表演故事。游戏过程中,孩子们感知了光源与影子之间的关系;了解了皮影戏需要哪些工具;学会了皮影动物道具的制作;体验了同伴合作的快乐。皮影戏既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又丰富了幼儿的游戏体验。
在探秘影子的过程中,孩子们还意外发现了关于光的秘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发现吧!
故事七:光的透射
建构区有一箱彩色的塑料积木,孩子们在搭建的过程中无意发现阳光透过这些积木就产生了彩色的图案。于是我们在教室里创设了光影区,投放了镜子、手电筒、彩色玻璃纸、塑料积木等材料,供孩子们继续探索。
阳阳打开手电筒,对着一张红色的玻璃纸照了照,“快看,墙上出现了红色的图案!”
“可是为什么它会变成红色呢?”站在旁边的萱萱很疑惑。
阳阳说:“肯定是因为玻璃纸是红色的,所以光透过去就变红了。我们再试试看别的玻璃纸。”
萱萱也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张橙色的玻璃纸照了照,墙上出现了橙色的影子。
教师思考
孩子们的探索欲望越来越强烈,在光影区的探索中有了新的发现:透明的物体是无法完全挡住光的,光穿过透明的彩色物体,彩色的图案就出现了,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了光的透射。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发现感到自豪和开心,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故事八:光的反射
孩子们拿着手电筒在照镜子,想看一看镜子的影子会是什么样的,却有了意外的发现。
“蒋老师,你看,这个小红点跑到那里去了。”
“呀!小红点怎么跑到天花板上去了。”
“为什么镜子没有影子呢?”
“光照射到镜子上为什么会跑到另一边?”
带着这个发现我们给孩子们进行了一次科学知识小普及。其实是镜子后面的一层物质能够把光反射出去,镜子并不是没有影子,当光源比镜子大的时候,镜子就会产生影子,但是如果这个光源很小,只能照到镜子里面,那么这个光就会跑到另一边。不仅仅是镜子能够反射光,当光遇到其它能够反射的物体,如镜子、光盘、锡箔纸等等,光都会跑到别的地方。
教师思考
在对镜子和手电筒的研究中,孩子们发现了光是能被反射的原理,不一定所有的光照在物体上都有影子。通过集体的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当光源很小而物体很大的时候,影子可能就会不出现了;体验了小小的光源在照射镜面时会出现反射现象。
收获
幼儿方面>>
在项目活动中,可以看到孩子们眼里全是对“光与影”的好奇。孩子们在不断的探究中知道了影子的形成需要光和物体同时存在;了解到了影子会随着光源的变化而改变;探索了彩色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尽情享受着探索的乐趣,与影子进行各类游戏互动,有光的地方就是孩子们游戏的舞台。
教师方面>>
教师通过观察捕捉到幼儿“踩影子”的兴趣,从问题“影子从哪来?”引发幼儿各种兴趣连接。“光影世界”的项目活动需要教师提前了解影子的形成过程,只有老师明白影子形成的原理后,才能在孩子们遇到困惑的时候及时引导。
今后我们仍然会关注幼儿的兴趣点,与幼儿一同试着在生活中“玩”与“学”,与幼儿一同快乐,一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END
主编:何晨智 蒋莹
拍摄:中一班
审核:范莎莎、韩佳乐、高灵珠、夏盼盼
总审核:王春华
-公众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