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米”之名
遇“稻”你
课程缘起
嗨,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新闻播报员果果,今天我要说的新闻是:现在正值稻谷秋收时节,农名伯伯正在忙着收割水稻,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收割、脱粒、装车等工序一气呵成,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水稻是怎么长大的?”
关于水稻的疑惑源源不断,孩子们渴望了解关于水稻和米之间更多的秘密,于是我们稻谷探秘之旅就开始了。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孩子们带上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水稻的秘密。
原来水稻是长在田里的呀!
我们一起和水稻合个影吧!
教师回应:你们亲身体验和收获不止这些成果,远比课堂上听听老师介绍,看看图片来得多、记得牢。
识
水稻是如何收割的?
收割有办法
收割工具有很多:菜刀、剪刀、水果刀,还有机器…
穿上割稻鞋,一边走一边就把稻谷割下来了呀!
割草的工具也是可以割稻谷的。它有长长的把手,人站着就可以把稻谷割下来了呀!
用收割机割稻呀!一边把稻谷装到袋子里,一边把剩下的稻草整齐的留在田里。
教师回应: 在一次次讨论中,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得到了 提升。作为观察者,老师不干扰孩子们得探讨,也是对孩子探究行为的无声支持。
探
“叶子长长的,尖尖的,摸上去刺刺的呢,像镰刀”。
“水稻摸起来糙糙的,弯着腰像一串葡萄!”
孩子们在观察探讨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发现了好多小秘密,区分了水稻的根、茎、叶、果实。原来稻谷就是穿了黄色衣服的大米呀!
带回来的就是大米吗?
好神奇呀!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孩子们通过选择、操作、游戏、探究、思考,推动“稻”的深入开展。
品
甜蜜乡食,品种繁多。利用周末的时光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去超市、集市寻找不一样的“米”。
寻找米制品
班级小厨房
{
粒粒皆辛苦
rice
}
“老师,所以我们要每天光盘,对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好奇心是幼儿探究的动机基础和内外动力,正是由于强烈的好奇心,才使幼儿保持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这个故事里,孩子们是主角,他们自主探索、自由发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故事虽讲到这,但还没有结束,孩子们还在对周围的事物继续探索着,期待他们下一个精彩的故事……
幸福就在一粥一饭之间,
美好就在一爱一惜之间。
让我们从节约粮食开始,
感恩每一份获得,
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美好吧~
扫码关注哦!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宜兴市官林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