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本学期刚入园,吃饭这件事,我们每天都会进行,吃饭的小故事正在发生……
课程起因
为了让小朋友们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深刻领悟食物与营养均衡的紧密联系,以及感受餐桌礼仪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精心筹备并开展了《吃饭这件事》班本课程。在课程中,孩子们将通过趣味盎然的活动、生动形象的故事以及亲身体验的实践环节,逐步认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懂得珍惜粮食的重要意义,进而在快乐学习与探索中,提升自我管理饮食行为的能力,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脉络图
吃饭初了解
亲子吃饭大调查
教师思考:?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指出:“小班幼儿在引导下,不偏食、挑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通过食物大调查,我们了解了幼儿对食物的偏好,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够更精准、合理的安排孩子们的餐点,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语言活动《我们为什么要吃饭》
语言活动《我们该吃什么》
幼儿:我们该吃大米、肉、西红柿、黄瓜、青菜!我们不能吃辣椒、糖果、雪糕,这些对我们的身体不好。
健康活动《认识食物宝塔》
健康活动《香香的蔬菜》
健康活动《自己配营养餐》
吃饭好习惯
健康活动《我会自己吃饭》
在幼儿园小朋友会自己吃饭,同时,在家里小朋友们也要自己吃饭,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你看我们是不是很棒。??
在幼儿园的我
在家里的我
教师思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需密切合作以促幼儿良好品质形成,家庭与幼儿园保持教育一致性极为关键。在吃饭这件事上,幼儿在园要自己吃饭,回家后也应独立进餐,这样才能让幼儿在饮食自理能力培养方面持续进步,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助力良好品质的逐步构建。
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我们要珍惜粮食,就要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社会活动《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在活动中,孩子们认识了袁隆平爷爷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他发明了杂交水稻,让中国人不再饿肚子。
教师思考:《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中指出:要向幼儿介绍反映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发明和创造,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介绍袁隆平爷爷的伟大事迹,耳濡目染,让幼儿初步了解袁隆平爷爷心怀天下的大爱,研究出了高产杂交水稻,让我们中国人能够吃饱吃好,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和爱惜粮食。
语言活动《请珍惜粮食》
通过语言活动《请珍惜粮食》,小朋友们懂得了要吃多少取多少,不浪费粮食。
教师思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通过绘本阅读,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孩子们对珍惜粮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古诗活动《悯农》
孩子们学习了古诗《悯农》,在每天吃饭前都会读一读,来提醒自己一粒米,千滴汗,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付出,我们要心怀感恩。
教师思考:《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中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古诗《悯农》和阅读绘本故事,幼儿更理解农民伯伯的辛苦,从而更加珍惜粮食的来之不易。
科学小实验《筷子提大米》
为了更好的珍惜粮食,请大米朋友来我们班做客了,小朋友们和大米朋友做了科学小实验《筷子提大米》,感受到了摩擦力的神奇,体会到了实验的魅力,对大米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教师思考:《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通过科学小实验《筷子提大米》,幼儿初步了解了摩擦力,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增加了幼儿对粮食的喜爱之情。
艺术活动《美味的什锦饭》
教师思考:《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孩子们绘画《美味的什锦饭》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饮食习惯,在饭里添加了自己最爱吃的食物,让整个活动丰富有趣味,孩子们纷纷给老师讲述自己的什锦饭里都有哪些蔬菜和肉类。
艺术活动《美味的饺子》
在立冬节气,小朋友们还一起制作了美味的饺子!这些饺子可不简单,里边的馅料都不一样,你猜猜我们做的是什么味道的呢?
区角活动《小厨房》
我是光盘小达人
通过有趣多样的活动,小朋友们已经养成了吃饭好习惯,你看我们今天又光盘啦!快来给我点个赞吧!
吃饭这件事,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成长,让“光盘”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成为一种行动、一种习惯。
小班的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观察发现、思考和同伴分享。怎样能够更加愉快地度过我们的进餐时光,养成更好地进餐习惯呢?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我们将和宝贝们不断探索,不断进步。属于我们的生活故事还在继续……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林州市第一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