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的教育一线,我们每天都会与形形色色的孩子打交道。他们有的磨蹭、有的倔强、有的叛逆……这些所谓的“问题”常常让我们陷入思考与困惑,正是带着这样的困惑,我翻开了《幼儿园里的“问题小孩”》这本书,期待能从中挖掘到启迪智慧、化解困惑的良方。
书籍简介
本书由天跃小芽图书工作室精心编写并出版。该工作室专注于幼儿教育图书的策划与组稿工作,旗下汇聚了一批经验丰富、对幼儿教育有着深刻洞察的作者团队,他们成功推出了一系列深受一线幼教工作者青睐与需求的图书,例如《幼儿园大班活动设计》《幼儿园中班活动设计》《幼儿园小班活动设计》以及《幼儿园的 50 个安全管理问题》等佳作。
《幼儿园里的“问题小孩”》这本书深入地剖析了那些在幼儿园中常常被视为“问题”的儿童行为。书中指出,所谓的“调皮捣蛋”“性格特殊”等并非是孩子本质上的缺陷,而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心理与行为表达,或是对所处家庭、幼儿园等环境的一种本能回应与适应方式;书中通过大量生动鲜活且极具代表性的真实案例,深入细致地剖析了这些行为背后潜藏的深层次原因,更为可贵的是,它进一步为我们幼教工作者提供了一整套系统全面且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与方法体系,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引导与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前行道路。
阅读心得
置身于幼儿园教育的前沿阵地,每日与性格各异的孩子们相伴,那些呈现出磨蹭、倔强、叛逆等行为特征的孩子,无疑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与思考。而《幼儿园里的“问题小孩”》这本书,恰似一把开启幼儿教育智慧宝库的神奇钥匙,引领我踏入了对幼儿教育理念与实践进行深度探索与反思的新境界。
以书中提及的“磨叽小孩”为例,书中所提供的一系列教育策略极具实践操作性与指导价值,其中,“自然教育法”让我深受触动且茅塞顿开。当面对像甜甜这样做事磨蹭的孩子时,我们以往常常陷入无休止的催促与唠叨之中,然而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而“自然教育法”倡导我们不妨适时放手,让孩子亲身去体验磨蹭所带来的自然后果,例如,可能因为磨蹭而错过他们满心期待的某项有趣活动,或是无法及时与小伙伴开启欢乐的游戏时光,这种源自真实经历的体验与感悟,相较于我们苦口婆心的千言万语,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烙印在孩子的内心深处,从而促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改变的动力与意愿。
与此同时,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在应对“磨叽小孩”的过程中也显得尤为关键。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并利用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如精彩纷呈的绘本故事、欢快活泼的儿歌韵律以及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等,将抽象晦涩的时间概念巧妙地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与接受的具体形象的事物或情境,使之自然而然地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借助闹钟清脆的滴答声或沙漏中流沙缓缓流淌的视觉效果进行计时活动,让孩子们在这种直观具体的情境体验中真切地感受时间的悄然流逝,从而逐步建立起对时间的敏锐感知与敬畏之心,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做事不拖拉、高效有序的良好习惯。
此外,我们还需深刻反思自身以及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能因为过度的关爱或担忧而不自觉地对孩子的事情包办代替,这种做法实则在无形之中剥夺了孩子锻炼自我、培养独立能力的宝贵机会。因此,我们应当积极主动地为孩子创造各种适宜的独立做事的机会与空间,诸如收放玩具、整理图书、摆放桌椅等看似简单琐碎却又对孩子成长具有关键意义的日常任务,都能够成为孩子们锻炼自主能力、培养秩序感与责任感的绝佳实践平台。
对于“叛逆小孩”这一极具挑战性的群体,书中所阐述的教育策略同样让我收获颇丰、获益良多。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其情绪与行为常常犹如一颗难以捉摸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与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倘若我们一味地与他们进行正面冲突或强硬对抗,往往只会导致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愈发紧张,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书中所倡导的转移注意力和冷处理的方法则显得尤为明智且行之有效。例如,当孩子出现叛逆行为时,我们可以凭借自身的教育智慧与敏锐观察力,巧妙地运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新奇有趣的玩具或一项充满吸引力的活动,将孩子的注意力从当前的冲突焦点或不良情绪中巧妙地转移开来,使他们能够在新的情境与体验中逐渐平复情绪、恢复理智。
同时,我们更要深刻意识到,孩子在叛逆期所表现出的种种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他们内心深处对成人关注与认可的强烈渴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与生活相处中,我们应当以更加敏锐的感知与细腻的情感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适度且恰当地满足他们对被赞扬、被肯定的心理需求,一句发自肺腑的真诚表扬、一个饱含鼓励与信任的眼神、一次温暖有力的亲切拥抱,都有可能如同一束明亮温暖的阳光,穿透孩子内心的阴霾,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与行为动力,从而有效地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助力他们顺利地走出叛逆的困境,重新回归到健康快乐成长的轨道上来。
读后感悟
这本书让我深刻领悟到,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手中握着塑造孩子心灵的画笔,切不可轻易地给任何一个孩子画上“问题儿童”的标签。我们需要以专业素养为墨,以爱与耐心为彩,用心去探究每一个孩子行为背后的故事,尊重他们的独特个性,陪伴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它时刻提醒着我,在幼儿教育的漫漫征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持续提升专业能力,以更加稳健、自信的姿态,引领孩子们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我深信,每一位投身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同行,都能从这本书中收获无尽的启示与力量,让我们共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充满爱与智慧的天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