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课程故事 探·儿童本真
晋中二幼教育集团第三届“课程故事”研讨会
有一种故事,循循善诱;
有一种故事,引人入胜;
更有一种故事,
源于儿童生活,
那就是课程故事。
当我们留心观察,
倾听孩子们的童言童语时,
课程故事就在我们身边……
三园共享,聚力提升
“儿童在哪里,课程就在哪里。” 课程就像一系列生动鲜活的故事,见证着孩子与老师的共同成长。老师们用心观察孩子们的需求,记录下真实发生的课程事件。这些记录里,有孩子们探索世界时的精彩瞬间,也融入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感悟。
为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助力教师树立课程意识,智慧捕捉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提升教师课程实施及深度推进幼儿生成学习的课程组织能力,有效推进课程落实。我园已成功举办两届课程故事研讨会,每一次都为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课程故事研讨会已经成为了我们三园交流教育经验、分享教育智慧的重要平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聆听故事,走进课程
平遥“百川通票号”的印章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欲,品园王永燕老师带大家见证孩子们探索印章奥秘的课程之旅。
孙慧老师讲述了孩子们与布邂逅的故事,以“布艺彰显传统文化,童心碰撞拙趣之美”,展现布的奇遇。
惠园毛希荭老师分享红色课程故事“学做抗日小英雄”,阐述了红色教育对幼儿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意义。
《南瓜来到我们班》源于孩子们对南瓜的好奇,呈现了孩子们探索南瓜过程中的趣味与惊喜。
王玉丽老师通过《枣韵时光》,讲述后沟古村的枣树引发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以及与传统文化的碰撞。
论艳琴老师和孩子们开启《晋风布韵——拼布门帘引发的探究之旅》,让孩子了解民间文化,传承传统美德。
大二班走进平遥日升昌,在观察与实践中感受晋商智慧,生成“小会票,大智慧”的故事。
总结点评,启思前行
分享结束后,品园刘锦蕙园长、惠园董志华园长、总园王英霞园长分别点评,刘园长做了最后总结。
刘锦蕙园长肯定王永燕老师“方寸印章”中放手幼儿、自我反思的教学策略;也认可孙慧老师在“布的奇遇记”中多感官探索织布文化,培养幼儿文化认同感的做法。
董园长评价“学做抗日小英雄”时指出,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相互促进,课程整合方式佳,幼儿学习方式多样,同时建议教师注重反思 。
王园长对《南瓜来到我们班》等四个课程故事全面点评。以问题为导向,阐述课程故事的目的、好课程故事的特点、写课程故事的原因,用质疑与创新思维,引导教师重新思考课程故事。
最后,刘园长用“惊喜、感叹、文化”三个关键词进行总结,惊喜于老师们用心、钻研的精神;感叹于课程因师幼深度探究,问题和兴趣驱动,助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每位老师都是学习者、探索家、教育家,从而积淀下园所“博雅启智”的深厚文化底蕴。
眼中有儿童,
心中存智慧,
聚焦儿童本真,
趣写笔尖故事,
做有温度的课程,
享有深度的教育。
撰稿丨程颖芳
图片丨程颖芳
编辑丨刘 轲
初审丨王 玮
终审丨王英霞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晋中市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