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陈渡”来白相
陈渡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陈渡?
古琴悠悠
诉说千年无人问津的陈年旧事
陈渡是孩子们生活的地方,每次孩子们讲述的事件或者发现的有趣的事都跟陈渡有关,孩子对陈渡的了解及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兴趣点也比较高。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皆教育。我们及时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加入“礼仪月主题”的培养目标,作为班本课程的契机。让幼儿以小主人的姿态,邀请他人来做客的形式,从吃喝、玩乐、出行、居住等方面让小客人了解陈渡、感受陈渡的文化,以此让幼儿增强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
教室里的潘婆婆是个老陈渡桥人,“陈渡桥在70年代就重造了,以前只能走路,后来都可以骑车了”
“那时候的陈渡桥下面还有码头,有好多的船通行”
“陈渡桥下面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梳篦厂,家家户户都会做梳篦”
“梳篦是我们常州的特色,别的人都不会做,因为太苦了,有很多道程序的”……
我每天都走陈渡桥,现在的它都老了。
我见过奶奶有这种梳篦。
现在桥下面很少看见船了,是不是现在的船太高了,桥太老,过不去啊。
老常州人记忆中的陈渡桥,是横在南运河上的一座石拱桥。而说到这个陈渡桥,就不得不提到明代文学家、抗倭英雄唐荆川。这座桥是为感恩他的老师陈渡,方便乡亲过河所建。
孩子们带着故事,一起去学校的周边——陈渡,寻寻觅觅,找一找故事里的桥、码头、船只、庭院、梳篦厂等,看一看、摸一摸,并把所见所闻记录进调查表里。
孩子们带着调查表互相分享着所见所闻,爷爷带着记忆也给孩子们绘制了一幅曾经的陈渡桥,孩子们看着画纷纷谈起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一代人的记忆与一代人的感受相互碰撞,共同品味着陈渡的美。
带着对陈渡的初步了解,孩子们跟着爸爸妈妈一起游玩新老陈渡桥,新老桥的对比,感受历史的痕迹和时代的进步;
一起来到荆川公园寻找陈渡名人唐荆川及其读书的地方,期待着自己能向他学习;
一起来到陈渡桥老火锅,共同品尝享誉全市乃至周边的美味,在食物中感受本地的美食文化及礼仪。
曾经在陈渡,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篦。重阳节前夕,孩子们来到大慈养老院,与爷爷奶奶们一起制作梳篦。你教我,我学习,老少一起完成陈渡文化的传承。
一日生活中的游戏活动,教室利用现有资源,根据幼儿的经验打造陈渡环境:陈渡草堂(益智科探区)、陈渡桥老火锅(食育区)、陈渡梳篦厂(美工区)、陈渡桥(建构区)、钟楼图书馆(阅读区)等。孩子们一个个化身陈渡人在各个地方(区域)工作学习(游戏)。
虽然大家都生活在陈渡,学习在陈渡,但是陈渡也是很大的,如何让孩子们更深入的了解陈渡,离不开贯穿陈渡的每条路。上下学的时候,路边上有什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家到学校的路就是8:10分出发,8:22到校,全程12分钟的路。
来来往往的路上总会经过陈渡桥、荆川小学等
路边有飘落的银杏叶、黑白色的房子、总喜欢走老桥……
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对方位、路线、桥梁等进行探索学习……
在游玩陈渡周边后,孩子们与家长一起畅想美好的生活,利用身边的材料共同制作畅想中的陈渡:不一样的陈渡桥、高高低低的屋舍、宽敞干净的河流、美味营养的火锅等等。
孩子们每天上下学都走在陈渡的每条路上,将每个孩子家到学校的路串联起来,就可以大致绘制学校周边陈渡的部分地图。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发挥想象,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畅想,一起改造创建陈渡周边资源地图。
在本次陈渡课程中,孩子们的参与、探索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身处陈渡,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为此,我们在经历活动的选择和组织上遵循适宜性原则,从关注幼儿生活的文化背景出发,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本土文化资源与经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情境中操作、体验。
孩子们,
请继续你们的探寻脚步,
让我们一起探索、经历,
发现更多属于我们家乡的美好事物吧!
编辑/大一班
审核/薛霞萍 羌晔
报名热线:
0519—86958873
0519—869619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