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生发:
户外活动孩子们在选择拍球时,发现为什么有的皮球可以拍起来,有的皮球却拍不起来了?
出现问题:
我还不会拍球?为什么?
老师的行动:
在每次孩子们活动时,进行观察,捕捉孩子的问题原因,我们发现了孩子们当下的问题。
老师的思考:
典型的问题找到了,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更直观的帮助孩子解决现阶段的问题呢?
老师的行动:
我们邀请拍球比较好的孩子拍了单独的视频。
通过集体分享的形式向所有孩子进行展示,通过看看“拍球小能手”怎么拍?同伴互学,总结经验解决当下问题。
1. 两脚分开与肩膀同宽,腰弯下一点点,右手五指分开,手腕、前臂恰当用力“按压”球,用力拍。
2. 眼睛和身体要始终跟着球移动,眼随球走,球进人进,球退人退,手脚动作协调一致。
经过前期的同伴互学、有经验的小朋友分享的形式,会拍球的孩子越来越多。在孩子们拍球的后休息时,会“炫耀”自己拍了多少个?但很多小朋友时间久了以后就忘记了自己拍的个数。
老师的思与行:
根据孩子们进一步的需求,我们设置了简单的记录本,能留下孩子们的学习过程。
老师的思与行:紧随其后的设置了“挑战一分钟”的竞赛,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参与进来,让单纯的练习变得“活”起来。
拍球这项单纯的运动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是比较枯燥无味的,所以本次课程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老师如何捕捉到孩子的每个阶段的需要和问题,用合适方式、策略让孩子们能将简单的活动深入化、持续化并保持一定的热度,如:在活动的最开始时,如何将拍球的方法以最直观的“嫁接”给孩子。又如:当孩子们都能熟练的拍球的时候,对拍球失去一定的兴趣时,用“挑战赛”的形式,延续孩子对拍球的兴趣,从而自然而言的过渡到相互“观战”时,发现多种的拍球形式。球只是简单的球,但课程的每个层次对孩子们来讲就是一次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孩子们就会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这是最珍贵的。
【END】
编辑:中二班
照片:中二班
审核:王杉
扫码关注,2019”猪”事顺利
报名热线:0519—86958873
0519—86961973